活動背景
我園的一幢教學樓原地重建,孩子們透過圍欄,真真切切看到對面的樓房一點點建起來。他們開始關注樓房的架構,并在建構區利用吸管等材料進行建構游戲。教師觀察到孩子們的興趣點,也參與到他們的游戲中。同時,收集了一些關于架構的有趣游戲和建筑物資料提供給孩子們。多次游戲之后,孩子們對架構的穩定支撐又產生了進一步的探究興趣。
簡單的架構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難度不大,但在架構的基礎上,能保持架構載體的穩定性,具有一定的承載力,對幼兒來說是充滿挑戰的。因此,我們設計了本次“筷子架橋”集體活動,讓孩子們獲得一次次挑戰的機會,在難度不斷加深的過程中體驗通過合作去發現、討論、探索、記錄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小組游戲,尋找架構載物的方法,感受架構的支撐平衡。
2.探索筷子架構交叉、穿插、別壓的方法,發現筷子互鎖的有趣現象。
3.能積極參與實驗,樂意說出自己的操作結果和感想。
活動準備
筷子、橋墩、彩色積木若干,筷子架構的PPT、小視頻,各種木拱廊橋圖片,記錄表、筆、黑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筷子,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筷子)我們用筷子來玩架橋的游戲吧。
二、拋出問題,自主架構
1.提出問題,尋求幫忙。
師:剛剛老師在架橋時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出示操作臺)我先把我的問題展示給大家看一下:這里有三個橋墩,我想在橋墩上用筷子架起一個橋面,讓彩色積木站到橋面上,你們說行不行?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積木穩穩地站在筷子橋面上?(幼兒猜測)
師:大家都想來解決這個問題,那我們可以利用桌上籃子里的筷子來試一試。請你們兩兩合作,如果有好辦法,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幼兒分組操作,記錄操作方法和結果)
2.實踐操作,分享交流。
師:你們是不是有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我看到有的彩色積木確實能站在筷子橋上,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各個小組推薦一名幼兒介紹操作方法,引導幼兒發現筷子的交叉架構能幫助積木站穩,教師把幼兒記錄中的交叉部分用紅筆圈起來。
總結:筷子交叉時,能形成穩定的架構。積木就能穩穩地站在上面。
三、移動橋墩,增加難度
1.移動一個橋墩,嘗試挑戰。
師:因為施工的原因,其中有一個橋墩需要調整到箭頭所指的位置。請你們每組自行調整后,再來試一試還能不能用筷子架起橋面。
師:哪一組的小朋友能告訴大家,你們是如何挑戰成功的?
孩子們分享自己小組的操作、發現。如洋洋和小博這組——洋洋:一個橋墩移動了位置后,它和另外一個橋墩之間不能架起筷子了。現在有兩組橋墩之間可以架筷子。小博:我們就在這兩組橋墩上再架構了幾根筷子,積木又能穩穩地站在橋面上。我們挑戰成功啦!
2.移動三個橋墩,發現新問題。
師:問題又來了,通過測量,三個橋墩真正的位置都應該在藍色圈圈標注的地方。這次,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新問題?能不能想出好辦法?(小組內交流新問題)
小佳:我們遇到困難了。現在三個橋墩都往外挪動了,任何兩個橋墩之間都不能架構筷子了。
小銘:要不要把兩根筷子綁在一起,讓筷子的長度變長?
小佳:可是我們現在也沒有繩子,兩根筷子不能綁在一起。
小銘:那我們只能用筷子來想辦法,把筷子之間架起來。
(嘗試數次后,各小組都不能成功架構)
四、學習新的架構方法
1.挑戰架橋。
師:現在的橋墩往外移到藍圈圈里,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幼兒描述架構的結果,探討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嘗試用多根筷子架構,期望讓筷子的長度變長,但是筷子之間不能很好地架構,不能支撐起來)
2.教師展示筷子架構的PPT。
(1)師生共同觀察筷子別壓的方法。師:你們仔細觀察,有沒有發現一種新的搭建方法?(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2)師幼共同總結:把筷子相互穿插、別壓,第一根筷子壓著第二根筷子,第二根筷子壓著第三根筷子,第三根筷子又壓著第一根筷子,這樣形成互鎖支撐,就能形成穩定的架構。
3.幼兒嘗試架構。
(1)師: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再來試一試吧!(師幼用互鎖的方法架構)
(2)小組之間分享交流經驗,感受獲得成功的快樂。
五、拓展:架構在生活中的運用
1.觀看中國的木拱廊橋圖片。
師:架構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你們看,中國的木拱廊橋非常有名,不用一根釘子,就靠圓木的穿插、別壓就架構了一座橋,而且非常堅固,承受力很強。
2.觀看筷子架構小橋的視頻。
師:你們看,九根筷子能架起一座穩固的小橋,就是運用了廊橋搭建的方法。
3.師生共同架構小橋。
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師生一起用九根長條積木架構小橋。幼兒在教師的關注下嘗試走一走小橋,體驗小橋的穩固性。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架構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不斷去發現有趣的架構現象。現在我們去操場上,利用大的積木嘗試架構吧!
【大班科學PPT課件《筷子架橋》含教案】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