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發展指南》對環境創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痹谟變簣@的教育活動中,環境在開發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
一、“班級環境創設”應體現的原則
首先,樹立環境創設適合教育教學的意識,體現動態性原則。利用班級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有目的與班級環境互動,使環境盡可能地轉化為適合幼兒發展的因素,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教育作用。
其次,重視優化布置班級主題環境的過程,體現主體性原則。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是幼兒的需要,是他們切身關心的事。環境的布置只有通過孩子的大腦和雙手,才可使他們對環境中的事物更認識,也更加愛護。
再次,倡導家園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理念,體現合作性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應積極尋求家長的支持和合作,可使幼兒、教師、家長三方得益。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能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幼兒的參與,另一方面在參與的過程中,家長與教師可以在教育目標、內容、要求上都達到一致,取得“合力”的教育效果,在一起創設的過程中還能加強了親子關系,還通過墻面環境與別的家長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二、如何創設有助于幼兒和諧發展的班級環境
1.幼兒樹立小主人意識,自主創設班級環境。樹立“幼兒是環境的主人”的觀念,將環境創設視作“和幼兒一起創造充實的生活”。我發現:凡是幼兒自主創設的環境,就是幼兒最感興趣,最樂意參加活動的地方。
2.以興趣為出發點,洞悉幼兒生活,努力生成、創設幼兒關注、喜愛的班級環境。環境創設應蘊含在幼兒的發現、關注點上。在班級區域的設置上,我們留有幼兒自發形成的觀察區,即幼兒覺得有趣、奇怪的物品都可以放置這個區中進行觀察。
3.班級環境創設的主題、內容、形式來自幼兒,并呈現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透過班級環境創設可了解幼兒的關注點、發展情況,看到幼兒學習過程,看到不同幼兒在同一個活動中的個體反映,環境創設中幼兒們的學習熱點。同時,由幼兒的“關注點”、“發展情況”、“個體反映”、“學習熱點”等再一次引發新的班級環境創設主題、內容及形式。
三、教師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應充當的角色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教師應以這“三者”為指導,同時注重自己的教養態度和管理方式。
1.聆聽幼兒的心聲,與幼兒共同布置班級環境。讓幼兒真正成為班級環境的主人,教師首先要觀察、了解、聆聽幼兒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追尋他們的興趣點。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滲透物化教育目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孩子們在參與環境布置的過程中,不斷接受新的信息刺激,獲得各種情景體驗,知識啟迪,滿足了幼兒對動態環境的好奇和求知欲,促進身心和諧地發展。
2.注重環境創設過程中幼兒主體性發展。陳鶴琴指出:“通過兒童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們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識,也更加愛護”,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過程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是班級的主人,在我們班的環境創設過程中,總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只是起指導和輔助的作用。
總之,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創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真正做到環境為幼兒服務,讓環境追隨幼兒,使幼兒的身心更全面、和諧地發展。
【如何有效創設幼兒園班級環境】相關文章:
• 小議幼兒園的管理
• 分析如何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銜接
• 淺談幼兒園民間游戲的作用
• 提升幼兒園管理效能的探索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
• 美國幼兒園給家長的20條備忘錄
• 中德幼兒園教育之比較研究
• 淺論幼兒園教育中的“游戲懲罰”
• 淺析幼兒園語言教學如何有效開展
• 幼兒園音樂情境教學新探索
• 幼兒教育中幼兒舞蹈的可行性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