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304-01 問題意識是人的一種自覺的思維和認識能力,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對各種事物與對象時,能夠積極主動地注入自己的思考,善于質疑與提問。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教師只有能發現問題的存在,才能開始解決問題的征途。剛入職的新教師,面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往往是見慣不怪、熟視無睹。因此提高幼兒教師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問題意識也就顯得迫在眉睫。在提升新教師崗上培訓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通過尋找新教師問題意識缺乏的原因調查、成因分析,從而獲得了一些提升的方法和措施。
1.新教師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
提出問題是改善現狀的基礎,現狀改善需要問題來推動。問題意識的缺失是制約和影響幼兒園新教師快速提升業務能力、專業技能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跟蹤觀察、調查了解,我們發現生活于教育實踐場的新教師們缺乏問題意識,具體有以下幾個因素:
1.1 復制、模仿,缺乏主動性。一般情況下,一名新教師都是跟一名有經驗的"老"教師配班。"老"教師的教育行為,無論對錯與否一律被新教師照搬、復制,導致新教師不主動思考教育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發現不了問題。
1.2 尋找借口,缺乏積極性。每學期,幼兒園行政組、教研組等都會對專任教師隨堂聽課,尤其是新教師的隨堂聽課數量會有所增加。評課時,對新教師的評價,有時會適當降低要求,形成"新教師的標準"。如此,當問題出現時,新教師自己則會認為"我是經驗不足"、" 我只是個新人,能這樣已經不錯了"……,降低對自身的要求;其二,部分新教師還會以"沒能完全適應幼兒園的工作""以后可能會好點"等為理由,壓根不去思索現狀的成因,而是消極應對。
1.3 能力不足,缺乏基礎性。某些新教師,特別是招聘進園的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新教師,由于缺乏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沒有相關的教育經驗(都是剛從學校走向社會)等等,導致其既不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也限制了她們自身的專業成長。
2.增強新教師問題意識的策略
根據以上問題意識缺乏的具體原因,我們采取整體提升+對癥下藥的策略,逐步增強新教師們的問題意識。
2.1 面向全體,整體提升。
2.1.1 理論知識的有效豐富。波普爾在論及知識與問題時這樣說道:"人們可以說,沒有問題就沒有知識,但是沒有知識也就沒有問題。"原因1(復制模仿)和原因3(能力不足)的現象,說到底還是新教師缺乏足夠的理論學習。
理論知識的缺乏是新、老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一個不容回避的缺陷。這種理論知識學習的不足不僅妨礙了許多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也使得一些老教師在工作中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專業思想,很難完成從一個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
具體做法如:
�。�1)制定新教師工作手冊,在手冊的第2頁呈現的就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一做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運用理論知識的頻率。如:撰寫觀察記錄、教育隨筆時,教師能夠對照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進行有效評價;進行教育活動設計時,能借鑒教育建議,尋找有效的教育途徑與方法。
�。�2)每次隨堂聽課后,要求教師對照《綱要》和《指南》先進行自評。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時,能以《綱要》和《指南》精神為統領,并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
�。�3)園內公開課、示范課等,要求聽課老師除了運用《綱要》和《指南》,還要從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評價。
�。�4)利用業務學習的機會,組織相關的沙龍研討活動,進一步促進教師們的理論提升。
�。�5)舉辦讀書活動,有針對性地要求多讀理論書籍,重讀名師專家的著作。
教育理論的豐富,有效增強了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從而增強了新教師的問題意識,提升了發現問題的能力。
2.1.2 "尋找問題"專題活動。幼兒園一些教育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骨干教師是我們身邊最好的"資源"。我們的業務學習就借助這一資源,開辟了"尋找問題"專題活動:隨機抽取一位教師,實錄其一節集體活動、一節游戲活動或者是半日活動。在業務學習時,所有教師扮演專家,幫助其尋找問題,并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發生此類問題?或者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改善某些環節?等等。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發言的總是我們的骨干教師及老教師。開始階段,在活動即將結束時,我們會點名要求新教師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自己發現的問題。經過幾次"尋找問題"的專題活動,我們的新教師有的能主動陳述自己發現的問題。
專題活動,即師帶徒活動。由于老教師的專業引領,新教師在問題意識方面的提升顯得快速而高效,并且能延伸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無論是在集體教學還是在幼兒的各種游戲活動中產生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新教師基本能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地分析,并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溝通,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2.2 針對個別,對癥下藥。針對原因2(尋找借口)一類的新教師,我們也采取了相應的策略。如:針對適應能力弱的教師,我們幫其分析職業適應遇到的困惑,尋找解決的辦法;針對忙于事務的教師,我們協助其梳理一日工作流程與各環節的側重點,使她們的工作更具條理性、有效性、目的性,助其實現人生價值,體驗工作的樂趣;針對懶惰類型的教師,我們則采取激勵措施,發現亮點、放大亮點,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業務素質的提高。
通過一一對應的互幫互助,反思正逐漸成為這類教師的生活與存在方式,新教師們也得以快速發展,適應崗位的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說,問題意識并不僅僅是心理活動過程,它更高意義上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流露。只有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問題、以敏銳的眼光發現問題、以創造性的行為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生成教育智慧,才能使教師真正享受到職業的尊嚴。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師對問題的不同態度、認識與理解,會產生不同的行動,而不同的行動對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努力讓問題意識成為教師們的一種良好習慣,在日常的學習與工作中主動思考與探索,理性地、具有清晰價值取向的質疑。
【淺談幼兒園新教師的問題意識】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及策略
• 淺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重要性
• 新時代下幼兒園營銷策略研究
• 幼兒園教育如何設置活動
• 幼兒園管理現狀與對策
• 女兒在幼兒園遭遇“非禮”
•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解析
•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
• 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 “三位一體”教育策略浸潤幼兒園健康成長
• 新建幼兒園班級環境生活化表達
• 巧妙利用幼兒園中的有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