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的家庭觀念與亞洲相去甚遠,在瑞典,孩子在成年之后大部分都會離開家自己居住,結婚生子后,也大都是自己來承擔養育孩子的任務,這樣的生活習慣也方便年輕的父母兼顧事業與家庭。瑞典政府規定,除了生育后男女雙方可共享的480天有津貼的生育假期以及孩子自己直到18歲成年前每個月的成長補助之外,瑞典的兒童在12個月后就可以開始申請進入幼兒園。
收費
瑞典的幼兒園有公立也有私立的,都需要在每個地區的政府系統登記備案,兒童申請入園一般按照家庭居住地的就近原則,也可以根據父母工作所在的地域來選擇。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收費上都是以父母的薪資為標準,依照比例來繳納。一般來說,不會超過家庭每個月收入的3%,并且規定了上限金額,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不能超過這個收費標準。
飲食
幼兒園會基本上會給孩子提供兩餐,一般是早餐跟午餐,家長可以給孩子額外準備食物,比如水果、面包片,但糖果、蛋糕類是不可以的。如果幼兒園里有孩子是特殊過敏體質,他的餐點會由政府特別提供,不需要額外付費。幼兒園也會貼出告示提醒其他的家長,以避免不知情的人無意中將過敏源帶入園內。
分班
瑞典幼兒園里將小朋友按年紀分班,一般會有兩個階段,小班的年齡是1歲到3歲,大班是3歲到5歲,老師配置基本上是一比三,每個班的人數不得超過20人。由于孩子們在周歲之后就要進幼兒園,所以大部分的瑞典父母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半歲之后便會讓小朋友開始學習自己吃飯。
教學
瑞典人崇尚自然教學法,這個理念從幼兒園時期便已經開始。這里的幼兒園沒有小朋友排排坐好聽老師上課的場景,大多數的時間里,小朋友都是在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大班之后,老師會將一些數學常識以及瑞典語單詞加入游戲中,寓教于樂,讓孩子在無形中學會簡單的加減法或者是了解一些自然常識。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有大量時間做手工或者是畫畫,所用原材料除了常見的紙類、彩色串珠之外,老師還會根據季節變化、傳統節慶、環保或者是動植物之類的特別主題來準備材料,讓小朋友可以在發揮想象力的同時也了解到一些生活常識。比如在秋天的時候,老師會帶他們去附近的森林里采集橡樹果實、松塔、落葉等,然后做成拼畫來裝飾教室。當教學主題是“環保意識”時,老師會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參觀當地的生態化電廠,或是教他們如何垃圾分類等。
戶外活動
瑞典人很熱愛戶外運動,這一點即便在幼兒園也不例外,每一個小朋友在進入幼兒園時,都會得到一張清單,上面會列出家長需要給孩子們準備的東西,除了常見的日用品之外,家長還需要準備雨鞋、雨衣,以及膠質的防臟衣褲等。這幾樣東西都是為了能讓孩子們毫無顧忌地在戶外玩耍。
在瑞典你常常可以看到,外面下著綿綿細雨,但一群全副武裝的小朋友們卻在泥地沙坑里玩得不亦樂乎,老師則也穿著雨衣雨鞋站在一旁觀看,時刻保證孩子們的安全。瑞典的冬天很冷,時常下雪,但即便室外溫度在零下,老師們也還是會每天帶小朋友們進行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甚至連小班一些還不會走路的小朋友也會在老師的看護下出來玩耍。
在瑞典,孩子們看向世界的每一眼都是學習的機會。在森林里,他們會知道什么樣的野果可以吃,什么樣的蘑菇不能碰;在步行去公園的路上,他們會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在博物館里,他們會知道幾百年前的維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幼兒園是他們一生中學習的起點,在這里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對象,他們會用相機練習拍照,然后邀請父母們去觀看自己的攝影展;他們會學習使用各種電子產品,跟著
音樂盡情跳舞;他們也會輪流擔任“責任寶寶”學習如何服務他人。盡管沒有強制灌輸知識給孩子們,但他們也一樣會從對日常生活以及周圍環境的觀察中汲取到養分,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
【瑞典寶寶1歲開始上幼兒園】相關文章:
• 淺談信息時代幼兒園的管理
• 幼兒教育數字出版中知識服務平臺初探
• 農村幼兒學前教育論文
• 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聲樂課程改革
• 學前教育鋼琴教學論文(3篇)
• 兒歌應用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研究
• 中國教育部:幼兒園教師無證不準入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探究
• 淺析當前幼兒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 戲劇教學對學前教育的意義
• 學前教育專業手工教學改革探討
• 幼兒園環境教育狀況調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