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動幼兒園是德國學前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主要是由德國體育協會發起,學前教育行政部門支持,醫療機構、家長等多方參與的幼兒園。隨著全納教育和運動治療法的不斷興起,運動幼兒園由于其獨特的教學方法和課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借鑒德國運動幼兒園的發展經驗,我國學前體育教育要注意運動與教學、運動與游戲的結合,不斷開發適宜本土的游戲,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提高運動的頻率,幫助兒童鍛煉強健的體格,解決幼兒身心發展障礙,促進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運動幼兒園 運動游戲課程 運動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065-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規定: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幼兒的健康成長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家庭教養方式的不斷改變,幼兒呈現出柔弱的體質與肥胖的身材兩個極端。德國早先對本國小學生進行入學評估檢查和問題行為檢查分析發現,許多兒童的身體運動能力和協調能力極差,行為缺陷及發育緩慢日益嚴重,而且普遍存在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問題,健康障礙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普遍存在。這些問題都可歸因為兒童在學前期缺乏運動,由此運動幼兒園應運而生。
一 簡介德國運動幼兒園
德國運動幼兒園最早一批成立于1996年,之后在德國就興起了一股“運動幼兒園”的熱潮。德國運動幼兒園主要是以全納教育和精神運動學為理論指導,由體育協會主持,學前教育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家長多方參與創建的幼兒園。幼兒園里的運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彌補運動不足、促進兒童發展為目的的一般運動,第二類是有教師引導的針對兒童發育、發展障礙開展的早期促進運動。這些運動既考慮到了課程開發的需要,也考慮到了兒童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需要,而且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安排自己的游戲方式及游戲器材。
幼兒園的空間設計突出游戲與運動的特色。無論是教室內、走廊還是室外游戲場所,都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配備了各種運動器材。但不是所有的器材都是購買的,教師可根據運動的需要改造廢舊材料,兒童也可以參與活動器材的制作、組裝,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還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在使用這些器材時教師很少給幼兒講解怎樣使用器材,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新各種器材的使用方法,有利于喚起幼兒游戲的興趣及激起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增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于那些運動技能不熟練、膽小沖動或者發育緩慢的幼兒,幼兒園還有一套經過嚴格制定的運動游戲課程和學習計劃。這些計劃要求幼兒有盡可能多的自由活動的時間,每周參加至少一次由教師引導的運動游戲課,每次至少45分鐘。在幼兒運動的過程中會有教師全程觀察,發現幼兒的身心發展差異及需求以進一步調整運動計劃,幫助幼兒更好的發展。
二 解讀運動游戲課程
1.運動與游戲的關系
游戲是學前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可知,“驅使幼兒去游戲的需要主要有身體活動的需要、探究的需要、交往和表達的需要。”游戲可以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的變換姿勢、變換自己的角色、尋找滿足自己需要的任何活動而不受到任何斥責,而且有助于促進兒童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身體的運動對幼兒來說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在學前期,運動能力的正常發展在幼兒身心健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關于視覺、聽覺和運動三種刺激對嬰兒的心理與運動發展的影響比較研究表明,運動與六種不同的活動都呈正相關,這六種活動包括了看似和運動無關的社會敏感性和運動緊密相關的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另外,由于小腦是運動控制中心且與情緒控制中心相聯系,所以積極的身體運動能給幼兒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讓幼兒感到舒適,避免了疲勞和厭倦。運動還能促進幼兒腦部的發育。運動心理學實驗發現,運動能力與智力水平乃至創造力息息相關。關于兒童運動發展模式的研究表明,“學前期是運動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運動發展與游戲發展之間存在著階段一致性的對應關系。游戲,包括結構化的體育游戲,在幼兒運動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影響與干預幼兒運動能力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可見,運動與游戲有著不可厘清的關系,兩者不可分割。
2.運動游戲課程
運動游戲課程是運動幼兒園的核心要素。這是由教師嚴格編制的一套游戲課程,在這套課程中始終貫穿著運動,讓幼兒在運動中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和生命的發展。該課程的運動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的感官體驗、基本運動形式訓練、社交自主訓練、自我效能感體驗等,目的是在強健體魄的同時通過游戲讓幼兒彼此間建立聯系,讓幼兒自己動手改變、影響、控制一些東西,培養他們對自身能力的自覺意識。格拉胡把兒童的運動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其中幼兒2~7歲為幼兒基礎運動時期,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學習多種動作的協調,為以后專門化的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運動游戲課程是在游戲中突出運動的地位,強調游戲中要有運動,運動中蘊含著游戲。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他們的本能活動,通過游戲使他們的天性得到啟發與發展。而在游戲中強調運動,一方面可以使幼兒的身體機能得到鍛煉,強健體格的同時鍛煉了堅韌的品質;一方面可以讓幼兒通過運動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在運動中加強社會交往,讓其產生由衷的愉悅感。可見運動游戲課程的兩個因素即運動和游戲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
三 運動幼兒園給我國游戲教學的啟示
1.運動游戲本土化,在游戲中增加幼兒運動的比重
幼兒園游戲開發的適宜性不僅應該以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標準,也應該考慮是否很好地利用了園本擁有的資源。兒童運動的方式除了成品的運動輔助器材外,還可以進行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徒手游戲。由于我國文化的地域差異性,民間不同地區都有屬于本地區特色的運動游戲。但無論是什么游戲都要注意在游戲中增加幼兒運動的比例,讓幼兒在運動中體驗到生命的激情、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增加幼兒的運動量將對他們的專注程度、記憶力和課堂表現產生積極影響,甚至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表現、考試成績。因為運動通過建立神經聯絡點對大腦產生影響,而這些神經聯絡點正式位于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執行功能”的地方,它們幫助孩子學會做計劃、指揮孩子的行為。除了在體育課上讓兒童盡情運動外,還可以在其他課程設置適當的運動游戲,比如在語言課上,老師可以讓孩子用肢體表演出課程的內容,這樣不僅讓兒童深刻的體會到了課程內容的意義,也讓兒童知道用肢體語言傳達情感,獲得社會認知和社會情感的發展。
2.教師要提高專業素養注意運動游戲的開發
了解幼兒運動能力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對幼兒進行適宜的運動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運動發展過程是幼兒主動學習、探索和理解新事物的過程,而運動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讓兒童學會運動,在運動中使兒童的認知、情感、社會化得到連續性的發展。格拉胡曾把幼兒的運動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反射運動時期(胚胎4個月~出生1周歲)、初步運動時期(出生后4個月~2歲)、基礎運動時期(從2~7歲)和運動技能專門化時期(7~14歲以上)。因此,這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了解在每個運動時期,幼兒的運動都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使運動項目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發展狀況相匹配;還要求教師要細致入微地觀察運動中的幼兒,發現他們現有的運動游戲是否能夠滿足兒童發展的需要、是否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另外,制訂觀察計劃也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觀察計劃一方面可以使觀察能夠有序進行,能夠詳細記錄每個幼兒的發展進程。觀察計劃的實施需要教師嚴格執行而不只是流于形式,觀察記錄的結果也需要教師詳細的解讀,這既有利于運動游戲的完善,也有利于掌握每位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只有接受嚴格的培訓、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才能在幼兒運動游戲中做好觀察者、輔助者、引導者和示范者的角色。
3.利用運動游戲解決幼兒身心發展障礙
德國運動幼兒園在解決孩子的發展障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在德國,幾乎每一個幼兒園都能夠發現一些運動技能不嫻熟、膽小沖動或者語言發展緩慢、身體發育緩慢的兒童。在運動幼兒園里,運動游戲課程是經過專門制定的、運動游戲環境是經過科學創設的、運動游戲的教師是經過嚴格培訓的,這些孩子每周都要接受專門為他們制訂的運動計劃以促進他們的正常發展。而在中國這樣的兒童也不少見。這些幼兒極有可能因為自身的與眾不同,而產生痛苦、自卑心理。對這一部分孩子除了進行心理疏導外,還可以結合他們自身特殊情況而定制運動游戲課程加以治療。在運動游戲課程中,孩子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合理地運動,在運動中激發自我效能感、使身體得到鍛煉、獲得快樂,同時還能夠加強兒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王丹琴、胡億軍.德國運動幼兒園[J].幼兒教育,2010
[2]劉焱.兒童游戲通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劉琪、洪燕燕.體育游戲對幼兒健康人格發展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
〔責任編輯:陳晨〕
【運動幼兒園與運動游戲課程】相關文章:
• 小班班主任如何“蓄勢待發”迎接幼兒園新生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語言藝術
• 加強幼兒園后勤管理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意義
•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安全管理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
•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幼兒園班級管理
• 幼兒園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剪紙生活化的形成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原因分析
• 現代幼兒教育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