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以下簡稱《 指南 》),為學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兒園教師作為《 指南》的最終實施者,必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一、幼兒園教師面臨的新形勢與新要求
1.掌握全面的職業技能,收獲多樣化的教學成果
《 指南 》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終身學習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必須建立科學的標準與制度,必須保障幼兒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權益。而保障幼兒權益,實質上就是保障幼兒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全面的職業技能,具體體現為:正確理解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堅持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研究并重,取得多樣化的教學成果。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會靈活處理教學實踐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且還應該注意不斷總結和提升教學實踐經驗,并使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形成
論文課題、小報畫展、成績簡報等多樣化的教學成果。
2.做好教育角色轉變,引領幼兒全面發展
《 指南 》中突出強調了五種教育理念,總體來說就是以促進幼兒發展為中心,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和個性差異,深入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從近兩年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來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看法,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實現教育角色的轉變,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堅持從生活的角度來組織教學,做到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回歸生活;三是注意教學活動的社會化,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當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教師專業起點低,難以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從全國范圍來看,幼兒教師的起點偏低是不容置疑的事實。總體來說,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水平和理論水平都要好于民辦幼兒園,不少民辦幼兒園教師既沒有學過幼兒教育,也沒有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只是因為幼兒教師工作相對清閑,壓力小,需求量大,所以他們才走進了幼兒教育行業。但是,從幼兒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來看,幼兒師范教育的缺失,使幼兒教師出現了從教育理論、專業精神到技能技巧的不足,因此,要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值得懷疑。
2.《 指南 》要求過于抽象,幼兒教師難以消化
對多數幼兒教師而言,《 指南 》當中全面發展的要求過于抽象,教師總感覺難以把握,總會產生理論水平不足和實踐能力欠缺之感。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全面發展要求當中任何一個層面都有著極深的理論內涵,都值得我們仔細地研究,特別是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相關理論更是讓幼兒教師感到高深莫測。[1]
3.教育教學研究薄弱,教學設施簡陋
從全國范圍來看,幼兒教育科研課題的主要研究群體集中在高等學校和各地的教研部門,只有極少數課題由地市級政府直屬的公立幼兒園承擔研究工作,而縣級以下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參加課題研究的記錄。以連云港市在教育行政部門登記的幼兒園為例,近三年內做過或正在進行幼兒教育課題研究的幼兒園只有3所,而全區幼兒園普遍存在偏離教育目標的現象,組織幼兒活動的方法陳舊,教研活動開展不起來。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加之幼兒園工作環境相對較為艱苦,使得幼兒園存在師資不足的問題,幼兒教師沒時間,也沒精力和條件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創新。另一方面,較之于快速發展的學前教育,各幼兒園普遍出現了設施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的情況,圖書資料購置乏力,在職教師培訓開展不及時,使得教師未能及時接觸并領悟新的教學理念,更談不上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了。
4.與外界溝通交流少,教師成長途徑單一
一般來說,幼兒園比較注重教學的管理,對外交流相對較少,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途徑一般就是在實踐中模仿、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總結等。雖然教師在自我探索與總結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認知,但是也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由于接觸的新的教育理念較少,導致教育方法單一、落后;二是傾向于知識的傳授,忽視游戲活動的重要作用,導致了學前教育的小學化現象;三是幼兒教師與外界交流少,成長環境過于狹窄,教育經驗具有明顯的封閉性。[2]
三、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如前所述,幼兒教師專業素質欠缺,成長環境單一,對外交流不足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并已經開始阻礙學前教育的發展。如何盡快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使之更加適應家長和社會的需求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課題。筆者以為,攻克這一課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幼兒師資隊伍,保障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是健全幼兒教師聘用制度,從源頭上保證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各類幼兒園,不管是省級幼兒園、地市級幼兒園,還是縣級幼兒園、鄉鎮幼兒園、農村(社區)幼兒園,不管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都應對新教師的聘用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嚴格執行教師資格準入制度,讓沒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教師逐漸退出教師隊伍。幼兒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實現幼兒教師培養、管理與聘用的科學化、法制化和規范化。只有強化幼兒教師隊伍,才能使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根本上的提高。三是依法落實和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建立積極有效的評聘機制和工資增長機制,解決所有幼兒教師的醫療、失業、養老、進修等問題,使其在工作中沒有后顧之憂。
2.依托高等學校,強化學歷教育,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學歷層次是制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策略就是依托地方高等學校,舉辦多樣化的學歷教育,逐漸提高學前教育從教人員的專業素養。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情況來看,專門的幼兒師范類高等學校并不多見,但是從各地級市來看,基本上可以達到每個地級市都有高等學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鑒于各地幼兒園資金短缺、幼兒教師工作忙碌、經常外出參加各類培訓活動不現實的情況,不如依托地方高等學校,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開展諸如函授、自學考試、在線教育之類的學歷教育,以形式靈活、層次多樣的專業學歷教育來促進幼兒教師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3]
3.健全制度,多措并舉,構建立體化的培訓體系
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說,培訓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結合幼兒教師的職業發展需求,合理制定師資培訓規劃,建立多樣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體系,才能使培訓活動收到實效。
①各縣以一級示范園為核心,建立骨干教師培訓網絡,不斷推廣先進經驗,不斷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②各幼兒園以園長為核心,以教學團隊為載體,依托教學實踐活動,組建教學共同體,積極構建專業對話氛圍,在集體備課與教學研討中自我剖析、互相學習、分享經驗、共同成長。③圍繞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富有特色的教育科學研究,不斷破解教學實踐當中的疑難問題,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研究當中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需求。④發揮一級示范園的龍頭帶動作用,實現不同幼兒園之間的資源共享、交流互動和共同成長,建立各幼兒園之間積極有效的互動機制。[4]
4.強化內在動力,強化自身建設,展現自身魅力
幼兒教師的教學知識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來源于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感悟。《 指南 》當中的理論和觀念對于幼兒教師來說過于抽象,而真正理解這些理論和觀念的方法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自我建構和自我調整。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只有幼兒教師不斷地強化自身素質,不斷地認識、分析和完善自我,才能獲得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才能加速自身的專業發展,盡情地在幼兒教育事業當中展現自身的魅力。[5]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六一幼兒園,江蘇 連云港,222000)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從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談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J].幼兒教育,2009(10).
[2]彭兵,謝苗苗.影響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09(10).
[3]葉圣軍.《指南》背景下的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困惑與原因[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4]肖杰.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1(6).
[5]王維,張躍剛,馬芬.關于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方式的思考[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3).
【淺談新時期幼兒園教師的成長】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學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課程改革
• 幼兒園智慧校園應用與研究
• 幼兒文明禮貌的養成
•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現狀及建議
• 幼兒園意外事故的防范管理
• 淺談如何做好公辦農村幼兒園管理工作
• 幼兒園音樂教學點滴談
• 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 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
• 高職院校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著力點
• 各國幼兒園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