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江蘇無錫市濱湖區37名男教師進行職業認同感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男教師基本認可幼教職業,但職業價值認同感需要增強;接受自己的社會角色,但受他人評價影響過大;在幼兒園里歸屬感較強,但在生活中壓力較大。為增強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可鼓勵男教師抱團發展,為男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幫助男教師進一步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改變有關幼教職業的一些傳統觀念,
【關鍵詞】幼兒園男教師;職業幸福感;職業認同感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3)11-0032-04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男教師在學前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幼兒和幼兒園的長遠發展都需要男教師。然而,有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幼兒園教職工總數100萬人左右,其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男性不到1萬人,也就是說,男教師的比率只占1%左右。這些為數不多的男教師在幼兒園工作生活情況如何?幼兒園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如何?如何留住、用好男教師,增強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充分發揮男教師的價值,可以說是當前學前教育大發展背景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我們選擇了幼兒園男教師整體數量較多的江蘇無錫市濱湖區進行研究。該區現共有37名幼兒園男教師(分別來自11所幼兒園),占該區幼兒園教師總數的3%。本研究在調查這批男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基礎上,分析影響男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原因,了解男教師的工作環境期待,探討提升男教師職業認同感的有效途徑。
一、研究方法
采用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自編《濱湖區幼兒園男教師職業認同感調查問卷》,從男教師的職業價值觀、角色價值觀、職業歸屬感、職業行為傾向四個維度設計了11個問題。共發放調查問卷37份,收回有效問卷37份。訪談采用半結構訪談和開放性訪談相結合的方法。事先設計的問題主要有:(1)工作日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2)一天工作中最喜歡的工作內容是什么,最不喜歡的工作內容是什么?(3)對個人發展最期待的是什么?(4)最期待什么樣的生活狀態?(5)什么時候自豪感較強?什么時候自豪感較弱?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弗洛伊德認為,認同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個人模仿、內化另一個人或團體的價值、規范與面貌并形成自己行為模式的過程,認同是個體與他人有情感聯系的原初形式。職業認同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態度、教育行為,也影響著教師對自我及職業的感受。只有建立了內在的職業認同,教師才會獲得發自內心的精神滿足,才能感受到職業帶來的幸福,從而實現真正的專業發展。本研究發現,濱湖區幼兒園男教師的職業認同呈以下幾個特點。
(一)基本認可幼教職業,但職業價值認同感需要增強
調查發現,就“您是否還會選擇做幼兒園教師”這一問題,24.3%的男教師選擇“一定會”,54.1%的選擇“會”,21.6%的選擇“不一定會”,沒有人選擇“堅決改行”。在“幼兒教育能否實現自身價值”的問題上,18.3%的男教師認為“一定能實現”,56.7%的認為“會實現”,13.5%的表示“不知道”,還有11.5%的認為“不能實現”。從中可見,大部分男教師對從事幼兒教育職業還是有信心的。部分男教師在幼兒教育事業中已經實現了一定的自我價值或開始實現自我價值。研究者了解到,有的男教師在幼兒園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整個濱湖區已有一定影響。有的男教師在幼兒園教科研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課程設置和特色課程建設方面也發揮了不小作用。
然而,仍有部分男教師對幼教職業“搖擺不定”。訪談發現,男教師的“搖擺不定”主要是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存在困惑和不確定感。比如,有男教師表示,“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少了很多煩心事,但真不知道以后會怎樣”。而一些已婚的男教師則比較擔心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在幼兒園會被邊緣化。研究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有一位已經工作了10多年的男教師,經歷了從帶班教師到后勤兼幼兒園司機,再到后勤兼直排輪滑教師的角色變化,在談到今后的發展時,該教師比較茫然。研究者所做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48.7%的男教師希望自己將來“成為受歡迎的教師”,13.5%的希望“成為名師”,37.8%的希望“成為特長型教師”。訪談中,近一半的男教師覺得自己在幼兒園有價值是因為社會需要男教師,只有個別男教師提到自身價值觀與幼教職業信念相關。這說明,近一半男教師的職業價值感是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的,還有部分男教師將自己的職業價值與自己的技能、特長捆綁在一起。綜上可見,男教師對幼教職業基本是認可的,但整體上職業價值認同感需要增強。
(二)接受自己的社會角色,但他人評價對男教師的社會角色認知影響過大
在“是否認可自己作為幼兒園男教師的社會角色”這一問題上,20.6%的男教師表示“很自豪”,59.5%的覺得“有自豪感”,21.6%的覺得“一般”。進一步問及何時會有自豪感時,幾乎所有男教師都提到了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帶孩子參加活動特別是戶外活動時,半數教師提到有家長想把孩子送到有男教師的班級里時也覺得很自豪。問及何時會不自在時,部分男教師提到,帶孩子活動被人盯著看時會感到很不自在,周圍人對自己職業表示吃驚時也會感到不自在。研究者還發現,大部分男教師不會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是幼兒園教師,部分男教師在介紹自己時只說是教師,有的則謊稱自己是小學教師。
可見,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主要來自于孩子和其他周圍人的信任與認可,比如孩子的崇拜、家長的認可、同事領導的信任等。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情況反而導致了他人評價對男教師的社會角色認知影響過大。調查顯示,95%以上的男教師“很在乎”“在乎”領導、幼兒家長、同事、社會和家人的評價,72.7%的男教師最期待的是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社會、家長、同事的認可。按在乎的程度排序分別為,幼兒家長的評價為100%,領導的評價為70.3%,同事的評價為56.8%,家人的評價為45.9%,社會的評價為27.0%。 (三)在幼兒園擁有較強的歸屬感,但在生活中壓力較大
調查顯示,37.9%的男教師覺得在幼兒園工作“很快樂”,62.1%的男教師覺得“比較快樂”。78.4%的男教師在幼兒園得到同事、領導的關心和幫助很多。在訪談中,男教師普遍表示,會被安排承擔幼兒園里比較重要的工作。在一些男教師比較多的幼兒園,他們還有機會以團體的形式承擔并組織一些大型活動。在選擇搭班教師時,有不少女教師較為喜歡和男教師搭班,因為“男教師比較容易相處”“不太會起沖突”“在班級管理和家長工作方面有優勢”。在一些只有一位男教師的幼兒園里,男教師雖然也比較受大家的喜歡和認可,但會有孤獨感,特別希望自己能有男性同事。
調查也顯示,男教師雖然在幼兒園擁有較強的歸屬感,但在生活中大多數都面臨不小的壓力。81.8%的男教師表示在家庭生活方面有較大壓力。例如,只有35%的男教師對目前的收入“很滿意”或“滿意”,32.4%的男教師希望收入“有所增加”,還有21.6%的男教師希望收入“大幅度增加”。對工資情況的闊查顯示,37位男教師平均收入是每年5萬元左右,其中有4位男教師年收入在7~8萬元,有5位男教師年收入只有3~4萬元。可以說,這樣的收入是不高的。除了待遇方面的壓力,不少男教師還覺得自己社交范圍比較狹窄,特別是一些非無錫籍的男教師,親朋好友大多不在身邊,和女同事的交流也很有限。一些無錫籍的男教師雖然交際圈較大,但又面臨其他問題,特別是擇偶問題。一位男教師在訪談中直言自己“嫁不出去”,幼兒園女教師不愿意選擇自己,其他職業的更看不上自己。調查顯示,這37位男教師中已婚的另一半基本上是幼兒園教師。
(四)渴求專業發展,需求差異明顯,較缺乏專業發展中的“自我覺醒”
調查得知,63.6%的男教師最期待的是獲得專業發展,做一名有特長的教師。81.8%的男教師在工作中最喜歡組織自己擅長的活動,如美術、體育、科學活動等。72.7%的男教師喜歡參與孩子們的游戲,45.5%的男教師喜歡與孩子們一起聊天。就工作中最關心的問題而言,90.9%的男教師提到了幼兒的安全問題,63.6%的提到了幼兒的行為習慣問題,54.5%的提到了領導、同事的評價,45.5%的提到了幼兒在園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還有部分男教師比較關心自己的言行是否給孩子帶來了快樂、陽剛、正能量,等等。在專業成長的問題上,因為男教師各自的專業背景不同,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的需求比較多樣,如37.8%的男教師希望學習幼兒保育方面的知識,32.4%的男教師希望豐富通識性知識,29.73%的男教師希望學習更多幼兒發展方面的知識。在專業發展途徑上,84.0%的男教師希望有專家定期指導,64.87%的希望參加園外培訓,54.05%的希望師徒結對,還有三成左右的男教師希望參加園內培訓、掛職鍛煉、到名園輪崗或自主學習。這些調查結果表明,男教師一方面渴求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卻期待外力推動,較少體現專業發展中的主體意識,較缺乏專業發展中的“自我覺醒”。
三、相關思考
(一)提供抱團發展平臺以增強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調查發現,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雖需增強,但總體情況是好的。濱湖區自1997年引進第一位男教師后,男教師的數量一直在穩步增長。特別是2009年以后,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同時基本沒有流失的情況(只有一位男教師在2012年調到其他地區幼兒園工作了),這已有別于其他地方男教師“引進不容易,留住更不容易”的情況了。濱湖區幼兒園男教師之所以有增無減,與該區出臺的相關政策和舉措不無關系,比如,濱湖區成立了幼兒園男教師俱樂部,將全區所有的男教師聚集在一起,搭建了抱團發展的平臺。
一位在幼兒園工作了12年的男教師表示,“剛工作的時候,幼兒園連男廁所都沒有,上廁所只好到外面的公共廁所。交流最多的是門衛和食堂里的師傅。現在,我們幼兒園有9位男教師,區里還為我們組建了男教師俱樂部,30幾個兄弟經常聚在一起交流。”該區在為男教師搭建抱團發展的平臺后,相繼開展了男教師風采展、體育活動展評、男教師籃球賽、男教師講座等活動,在讓男教師分享幼兒園生活、教育經驗,提升專業素養方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二)營造認可男教師的工作生活環境以增強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濱湖區男教師較強的職業認同感與他們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關。一位女教師說:“原來一直覺得男性做幼兒園教師不適合,可在工作中發現孩子們對男教師有著不同的情感。男教師身上的活力和不同的思維方式也促使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不同的反思。”一位和男教師搭班的女教師表示,“很高興和屬于我們幼兒園男教師‘十分之一’的周老師搭班。開學到現在2個半月了,我們相處得很融洽,工作也很和諧。在他身上我學到了許多,他的豁達是我最欣賞的地方。幼兒園男教師雖然少,但得到了大家較高的認同和肯定。”
積極的輿論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助于男教師放下職業角色的心理包袱,獲得較強的歸屬感,從而增強職業認同感。
(三)認可職業價值是男教師增強職業認同感的關鍵
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因為專業性不強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認為幼兒園教師就是“保姆”“阿姨”等,這是影響男性從事幼教職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濱湖區37位男教師中,只有11位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其他多是帶著一項專長走進幼兒園的。他們進入幼教行業的原因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職業認同感。如果缺乏對幼兒園工作深層次的理解,缺乏對兒童深層次的認識,就很難真正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深知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并幫助他們借助各種形式表達自我從而獲得發展,并形成以此為核心的職業價值觀,男教師才有可能客觀、正確地認知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的價值,在專業發展中做到“自我覺醒”。有了這一前提,男教師才能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四)改變有關幼教職業的一些傳統觀念以增強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要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園男教師的職業認同問題,需要打破傳統的幼兒園教師是“女性職業”的認識。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的確被打上了“女性”的烙印,社會對男性的社會角色定位也的確會使在幼兒園工作的男教師成為夾縫中的求生存者。
幼兒園教師是“女性職業”的觀念,不僅阻礙了男教師進入幼兒園工作,影響了男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應有的地位,也束縛了女教師的手腳。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幼兒園開展的角色扮演游戲中,往往生活類的內容較多。不少幼兒園開設了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廚房等區角,這類活動都帶有女性化傾向。而在一些有男教師的幼兒園,家長可以接受男教師組織的一些運動量較大,風險也較大的活動,可以接受男教師帶班時孩子發生輕微磕碰,卻不太容忍女教師帶班時孩子發生輕微磕碰。因此,要真正增強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不要讓男教師成為幼兒園里的“男性女教師”,而要徹底改變一些傳統的觀念,張開雙臂歡迎男教師進入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梁彩恒.點評學前教育:幼兒園缺少男教師.癥結在哪〔EB/OL〕.〔2012-04-16〕.http://teacher.eol-cn.
〔2〕魏淑華,宋廣文,張大均.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與量表〔J〕.教師教育研究,2013,(1):55-75.
〔3〕梁麗萍.中國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4〕劉肖.誰是最具成長力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幼兒園男教教師職業認同感調查】相關文章:
• 對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之思考
• 私立幼兒園營養衛生狀況調查研究
•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幼兒園中的教與學
• 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調查
• 幼兒園藝術和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
• 幼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原因及對策
• 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的初探
• 如何克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 論幼兒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的研討
• 幼兒園管理經驗談
• 幼兒園小班數學學習和電腦游戲
• 幼兒園床上用品質量分析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