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是幼兒身心發展所依賴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只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促進幼兒多元化的表達和互動,讓幼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幼兒園應充分重視環境的教育價值,并努力提升環境的生態價值與人文價值。
一、目前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教師和幼兒都是環境創設的主體,他們既是環境的創設者,又是環境的受益人。在這種環境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很多幼兒園都在環境設計上下大力氣,力求讓精心創設的幼兒園有新意、有特色,但現實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絕大多數幼兒園對環境是沒有規或缺少規劃的,除了對功能室環境有較為明確的定位外,對墻面、走廊等大面積需要再創造的區域難以做到有明確的預見性。同時,幼兒園在環境的前期設計中容易忽視園所文化的精神引導和激勵作用。其次,大多數園所在裝修改造過程中只對基礎設施進行設計,使許多大投入、精裝修的公共走廊和教室墻面年年需要粉刷和修補。同時,過多地關注某一畫面的美,存在“重形式、輕教育”的傾向,忽視了環境的適用性和教育性。再次,對多數幼兒園精心布置的環境,幼兒往往“觀賞的多、參與的少”,再加上有些環境只在特殊時間才對幼兒開放,使得幼兒園環境成為一種擺設。此外,環境創設中所用材料相對貧乏和單調,美觀、豪華的現成材料用得多,自制材料用得少,而且自制材料顯得簡陋、粗糙,缺少教師對材料的再創造。
二、合理規劃,科學設計,凸顯環境的生態價值和人文價值
所謂生態價值指人類對生態環境滿足其需要程度的經濟判斷,主要表現為生態的經濟價值和功能價值兩個方面。筆者所在幼兒園將環境規劃分為6個方面:一是幼兒園總體空間設計(包括主要色調或色系、LOGO);二是圍墻、門廳空間設計;三是走廊空間設計;四是教寢室空間設計;五是公用室空間設計;六是小品和細部空間設計。在這一規劃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了園所文化、辦園思想、教學特色、教師特長等諸多因素,以充分體現環境的經濟性、功能性、資源整合性和教育延展性。為此,我們所規劃的環境中許多一次定型的教室墻面、走廊、門廳的布置都具備再創造的可能性,如幼兒園的軟體墻飾、木制墻體、透明亞克力板等都增加了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的可變性,同時也就縮減了幼兒園裝修費用的再度支出。
瑞吉歐教育認為:“空間具有教育內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訊息和對互動的經驗以及建構式的東西產生刺激�!惫P者所在幼兒園提出“和雅”的環境理念,就是強調空間設計和布置不應是硬件設備的堆砌,而應與幼兒園教育內在相通,并運“美”“序”“趣”“意”四字訣來凸顯幼兒園環境的人文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努力展現“人和景美”的和美文化。幼兒園文化環境包括園風園貌、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情感氛圍、藝術娛樂活動等,它如同空氣,無處不在。那些經過長期積累、沉淀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能夠賦予幼兒園以不同的個性,而浸潤在其中的人們由此也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風采。為使整個幼兒園具有濃濃的和美文化氣息,讓幼兒園處處是景,每一條路、每一層樓道、每一個轉角等都能體現和美教育理念,我們在教室內專門設置了和美禮儀小天使舞臺、和美禮儀知識窗等,展示老師和孩子所看到的美好事物和行為。二是打造“動靜合一”的
音樂特色。筆者所在幼兒園作為一所
音樂特色幼兒園,從園所的外觀設計到墻面的色彩選擇,都充分體現了音樂藝術的鮮活特點及幼兒園環境的顯性標識。如造型美觀、線條流暢的鋼琴般弧線形外立面,紫藤下音符跳躍的創意休閑區,藝苑樓功能各異的大小琴房,圍墻上的幼兒園LOGO,園名拼音色塊、五線譜鐵藝造型、音樂符號,音樂室外的樂理趣味學園,樓梯轉角黑白琴鍵式的親子沙發等,都一一展現了幼兒園濃郁的音樂特色。
三、精心實施,實現環境的教育價值
�。ㄒ唬﹨^域布置的開放性和動態性。筆者所在幼兒園遵循蒙臺梭利“有準備的環境”思想,每個班級的區域創設始終堅持“雅致整潔、主題突出、幼兒主體、展示過程”的基本要求,其中六大游戲區域的劃分保證了“動靜有序、開放適宜”,其中蒙氏手眼協調區(生活操作區),多數采用布藝裝置,環境溫馨甜美;創美建構區多采用半成品材料,供幼兒自由取放和創作;
繪本閱讀區采用自主舒適的電子點讀方式,并適當增加了故事表演、語言游戲圖卡;家庭生活體驗區布置了以粉色系為主的家居環境,使幼兒所置身的學習環境如同家庭般舒適、安逸。同時,教師也根據學期的教育重點、幼兒興趣、主題變化等對區域進行靈活的調整,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合理創設各類區域,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活動、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中有更多的與環境(人、材料)互動的機會。從而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讓孩子的思維看得見”這句話真真切切地體現在我們的和雅環境中。
(二)墻面布置的教育性和互動性。主題墻飾是教師普遍關注的環境內容之一,因為墻面環境作為幼兒園教育價值體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展示、對話、教育”的功能。墻面布置影響著幼兒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具有發展和延伸的空間。因此,墻面主題環境的創設應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墻面環境創設中與環境、教師、同伴、家長之間產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互動,從而實現思維的碰撞、行為的互通、信息的傳遞及情感的交流,最終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教師往往通過主題資料收集、幼兒實踐記錄、教師展示等方式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墻面環境的內容及表現手法,拓寬了教師和幼兒的學習視野。幼兒、教師、家長借助主題墻這一平臺,達到共同探索、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幼兒園和雅環境的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的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而是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盡力為幼兒創設富于變化、利于互動、便于交往、樂于體驗的環境氛圍。如在大班“快樂寶貝合唱團”主題活動中,教師搜集了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各種照片:“今天我領唱”版塊中,每個幼兒制作了自畫像;“好記的歌詞”板塊中,教師讓幼兒將近段時間學唱的歌曲改編成圖文結合的表現形式;“音樂連連看”版塊中增加了拍號、音樂記號等樂理知識;“我喜歡聽的歌”板塊中,教師發動幼兒寫上自己喜歡聽的歌曲名等。這些互動版塊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音樂、美術、社會教育等多個領域的結合,豐富的表現形式也十分有助于促進幼兒多種經驗的獲得,使墻飾成為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交流和溝通的紐帶,以及幼兒表達與分享經驗的平臺。墻面作為一個可變性非常強的載體,它與主題課程的有機結合,使墻面環境密切配合每一主題活動的脈絡有序展開。
此外,幼兒園可在公共走廊中利用固定的大面積墻飾,采用動態布置的方式,創造奇特鮮艷的“讀畫墻”、表達情緒的“心情墻”、探究解答的“問題墻”等互動墻,實現環境創設中質的轉變,即變靜態環境為流動環境,變單一環境為整合環境,變局部環境為宏觀環境,變物質環境為心理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與墻面的“對話”中不斷成長。
【提升幼兒園環境價值的策略】相關文章:
• 漫談幼兒園教師的知識儲備
• 如何做好幼兒園音樂活動課教學反思
• 幼兒園區域活動探索
• 示范性幼兒園的建設與管理
• 幼兒園歸來,加餐有秘笈
• 創設幼兒園藝術環境的有效途徑探討
• 開展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的研究
• 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故事
• 行為地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 農村幼兒園國畫教學探索
• 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