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家長從老師手里接過孩子時,幾乎所有家長都會問:“寶貝,今天你在幼兒園學了什么?”也幾乎所有家長都會否認孩子在幼兒園玩游戲,進區域活動等是學習,家長眼中的學習是中小學生的學習。其實,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一日生活中的點滴,每個游戲每個活動都是學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快樂的游戲,集體的活動都是符合幼兒園幼兒年齡特點的學習。
究竟幼兒在幼兒園都要做些什么呢?我們大致分為了三種類型:生活活動,區域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
一、生活活動
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習吃喝拉撒的能力是這個階段幼兒非常重要的任務,這對他以后適應社會也是非常重要的。
禮貌習慣:學習主動向老師、家長、同伴問好、再見,學習最基本的與人交往能力。
衛生習慣:老師從幫助幼兒把手洗干凈到引導幼兒自己認真洗手。
進餐習慣:進餐時間,老師會引導幼兒自己拿碗、端飯、放桌上并安靜地吃飯,飯后協助老師收拾碗筷,桌椅。
午睡習慣:引導幼兒由簡入難逐步學習穿脫衣服、鞋子,學習良好的睡姿,并嘗試自己整理床鋪。
如廁習慣:讓幼兒們學習獨自上廁所,學習擦小PP,學習上完廁所要沖洗廁所和自己洗手等良好習慣。
運動習慣:老師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多樣的體育戶外游戲,提供多樣的器材,綜合發展幼兒走、跑、跳、平衡等全方面的運動能力。
二、區域活動
家長普通質疑,區域活動就是“放羊”,根本沒用。其實區域活動都是老師們根據《3-6兒童發展指南》精心創設的,幼兒的學習不像成人用腦學習,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操作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環境中學習,這些更符合幼兒年齡的學習特點。
在活動區,老師會根據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進行環境創設。如:每個活動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每個區域的材料老師們都精心準備,把自己想教給孩子們的內容附在其中,孩子們在自由的游戲中不經意地就掌握了老師想教的內容。
三、集體教學活動
根據《指南》要求,集體教學活動在幼兒園的日程表占的時間很少,是為學習打好前站,在活動中探索和積累。
集體教學活動中,老師會帶領幼兒進行領域教學活動,這些活動也不是中小學生學習的寫字等,這些課程多以游戲方式開展,著重于探索和激趣,著眼點也都在為學習做準備。
現在家長們應該清楚了孩子們在幼兒園都學了什么了吧,孩子們在幼兒園就是在學習生活本領和學習習慣。在游戲中學習、交往、表演、認知、科學 等方面的經驗,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老師會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各方面問題的探索,為將來正式的學習概念積累經驗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寶貝,你在幼兒園學了什么】相關文章:
• 睡吧寶貝安靜溫暖的短視頻配樂
• 寶寶秀 兒童舞蹈-小寶貝 大峪溝幼兒園
• 少兒東方舞----全球寶貝最受歡迎的流行舞蹈
• 少兒舞蹈快樂寶貝_超清
• 咸安夢雨蝶幼兒舞蹈《小寶貝》
• 寶貝睡午覺
• 圣誕寶貝歡快溫暖的圣誕配樂
• 金營幼兒園小班親子舞蹈《媽媽寶貝》
• 寶貝乖乖睡
• 曲陽縣南留營新希望幼兒園舞蹈《電話情緣》表演寶貝:郭夢瑤 郭琳媛 郭子萱
• 豐港鄉中心幼兒園親子舞蹈《媽媽寶貝》
• 寶寶秀 兒童舞蹈-小寶貝 大峪溝幼兒園六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