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74-01 2.劉政:《重視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教師制定計劃、精心設計和組織的重要的教育教學活動,它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促進幼兒正常進行學習活動并達成有效學習。因此,有效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支柱,我們要遵循幼兒園教學的規律及幼兒的年齡特征,充分發揮師幼雙方的主體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那么,有效教學要注意到哪些方面呢?筆者認為:
一、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并全面了解幼兒
課堂教學的有效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備課。首先教師要認真地鉆研教材,即備教材,在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兒,即更備幼兒。從目前狀況來看,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備幼兒的工作。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尊重幼體個體差異,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及他們的已有認知。在此基礎上,認真研讀教材,設計教學環節,選擇教學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
大班教育活動“認識標記”。教師的活動理念是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的標記,知道他們的用處以及發生情況后的使用方法�;顒娱_始時教師運用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海寶引出幾個標記,是復習的過程。再此之前孩子們已經認識了這些標記,用這種方法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但不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如果在復習標記的過程中運用幾次實地演習的方法,在出示新標記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標記的圖案以及作用這樣會加深孩子們的記憶。總之這節課對幼兒來說只是在原有經驗上的重復,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綜合看整節課,教師充分鉆研了教材,但備幼兒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有些幼兒在課堂上表現得興趣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對于這種狀況,教師應在備課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已知和生活經驗,選擇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相關內容,以滿足幼兒求知的需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想象,以激勵表揚調動其積極性。
二、教師要學會課堂調控,并適時引導幼兒
課前教師都能做到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環節,確立教學重點難點,選擇豐富的教學方式,并明確教學進度。這一切都是教師為了在課堂中能更好地為幼兒的有效學習而服務的。但幼兒園教學的對象有著其特殊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完美的教學方案,嚴密的教學流程設計,認真的活動組織,但往往事與愿違,并沒有達到事先預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與教師缺乏控制課堂節奏、組織課堂紀律的能力,即課堂調控能力不夠。在備課時,教師設計對于所設計的活動既要精心預設,也要注重生成。課堂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幼兒的反饋情況,并及時對幼兒的反饋信息進行處理,積極的加以鼓勵肯定,消極的予以正確引導,以確保課堂預定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例如一次中班美術課教學水滴畫,上課伊始,教師用多媒體
課件播放了各種各樣用水滴做成的精美圖案,幼兒一邊欣賞著,一邊發出了“哇,好美”的贊嘆聲,教師隨機讓幼兒談談剛看到畫面的感受。接著,教師又啟發幼兒說出這些畫都像什么花,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又沒見過。幼兒們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一位幼兒手指著像星星一樣的小花,滿臉歡喜地說:“這是雪花�!苯處燅R上糾正說:“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這叫滿天星�!睂τ谶@個幼兒信心滿滿的回答,教師過分依賴課本,一下子就否認了,孩子也給失落地坐了下去,后面便再也沒有舉手發言。在觀察了各種各樣的花以后,接下來教師引導:“花這么漂亮,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嗎?”幼兒暢所欲言,有的說是吹的,有的說是用水滴的。教師就介紹了水滴畫的過程以及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分別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試著滴了幾幅水滴花,老師對這幾個小朋友的畫加以評價。有位幼兒馬上提出疑問:“老師,這個畫干了以后也是這個樣嗎?”教師并沒有關注到這一點,而是繼續著既定的教學內容,而幼兒在下面開始了自己制作水滴畫的時候,為此,造成了活動的一點小混亂。在這里,教師完全可以在幼兒探討的問題上,再引導幼兒回到原來的教學程序,或者對幼兒的反應給予關注。如果幼兒感興趣,可以在以后繼續進行這個話題,這不但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還能在此基礎上生成有關的探索活動。
三、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并激發幼兒情感
盧梭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理解“尊重”一詞的深刻含義,每一位幼兒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幼兒,與孩子們平等相處,并善于觀察,激發幼兒情感,讓幼兒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讓課堂教學更有成效。
如一次在上小班語言“變色龍”的活動中,教師首先通過故事和圖片激發幼兒的情感。課始,教師先讓幼兒欣賞故事變色龍,教師一邊操作一邊講故事,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然后老師為孩子們每一桌準備了一套操作材料,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去幫變色龍變身。活動最后,老師還給孩子們準備了各種大人的鞋,報紙做的各種發型等等,讓孩子們也學著變色龍去變身,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孩子們變身以后做出各種姿勢,有的學著走,有的還想跳起來,就在這時候老師為了結束這個環節,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停止了孩子們的活動。有的孩子不愿停下來。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原因,為什么幼兒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顯然,這是因為課堂中幼兒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并激發出來了,但老師又無情地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激情。活動中,教師應該多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要尊重幼兒當時的狀態和水平,適時調整課堂預設的目標和內容,此時完全可以讓幼兒們繼續操作,甚至延伸到區角活動中,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定會事半功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只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而幼兒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
總之,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是促進師幼交流、激發兒童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有效問題作用的發揮,教師要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及時捕捉有效提問的機會和教育的鍥機,關注教學中的有效生成,尊重幼兒,發揮幼兒主體能動性,在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問題,讓幼兒自主表達,幼兒的綜合素質逐步得到發展和提升。
【幼兒園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意見】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
• 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初探
• 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點滴
• 淺析幼兒園結構游戲的指導策略
• 幼兒園園本研訓工作探究
• 習慣,應從幼兒園抓起
• 幼兒園教育敘述案例
• 民辦幼兒園管理新策略
•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
• 淺析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語言教學
• 淺論幼兒園學習型組織建設的“五項修煉”
• 如何讓幼兒園孩子睡好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