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區域活動的價值越來越多地被廣大幼教工作者認同,但筆者觀察發現,現今在幼兒園中開展的區域活動普遍獨立性較強,孩子在區域中的活動顯得較為封閉,同伴之間的交往、互動十分有限。因此,筆者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獨創性地提出了“交互式區域活動”這一新的區域活動概念,并梳理出“交互式區域活動”的規則制定策略,以期更好地促進區域活動中各區域的互生、互補和互利,使得幼兒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的提高,進而更有效地去推動幼兒的自主學習和經驗提升。
【關鍵詞】區域活動;交互式;規則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幼兒自主學習重要性認識的日益加深,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等特點的區域活動作為實施個別化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正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和研究者們的關注。為了促使區域內部各要素之間形成的教育影響力能更好的發揮,幼兒的社會性能力在游戲中逐步發展,形成各區域之間的良性循環,我們設計開展了“交互式區域活動”。
交互式區域活動是區域活動的聯動模式,體現在教師設置的各個區域不是分割的、獨立的,而是在活動中互相依存、互相聯系。孩子在每個區域的活動過程中都需要和其他區域的孩子進行溝通和互動,才能順利完成游戲。各區域之間互生、互補、互利,彼此相輔相成、交流共生。使得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幼兒更為自由、更為愉快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但是,交互式區域活動所具有的交互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等特點決定了交互式區域活動必須有必要的區域規則,以保證區域活動所具有的自主、高效。因此,幼兒園互動式區域規則的制定也是需要教育者潛心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顯性規則和隱性規則的共同引導
顯性規則是指為了交互式區域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區域活動開始前由教師向所有參加區域活動的幼兒宣布的,它是每一個幼兒都能之間認知并清楚的,是每一個參與區域活動的幼兒進行活動所必須遵守的,是開展活動的顯性規則。比如在區域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提示等。
隱性規則是指區域環境及材料所具有的隱性指導價值,強調環境及材料的暗示、引導、規范作用。如中班角色區“美容店”門口貼著5對小腳印,提示孩子當所有的小腳印都被鞋子放滿時,表示店里的客人已經滿員,不能再進區了。這類形象有趣的標記不僅隱性地展示了區域規則,也便于幼兒理解規則,而且,也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規則意識。
二、由“他律”到“自律”的需要
由于交互式區域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僅會在一個區域中進行游戲,而是常常會在兩個甚至多個區域中來回穿梭,所以,交互式區域活動中的規則更多的強調規則源自幼兒的內部需要,使規則由外部的“他律”轉化為“自律”,真正成為幼兒所需。例如在角色區的“美容店”“照相館”和“
音樂廳”這個交互式?^域中,孩子們喜歡扎堆在“美容店”美容,在“照相館”當攝影師,爭相往里擠,想拿到美容店的VIP卡和攝影師的 “上崗證件”,由此引發的小矛盾層出不窮,告狀現象頻發。而
音樂廳卻出現了乏人問津、門可羅雀的冷門場景,于是教師適時引導孩子分析原因、討論規則,“不能搶”“不能擠來擠去”“按人數進去”“耐心等待”……孩子們也創新了區域的新玩法――“貨幣制度”。“美容要收費”“攝影師有工資”“音樂廳表演也有工資”“努力工作的演員可以享受美容優惠”,活動規則和新的活動玩法就這樣在活動有序開展的需要下應運而生,成為了他們有效開展活動的保障。
三、多樣化的動態規則形式
(1)符號提示。教師在區域中貼上不同的符號標簽,暗示與引導幼兒,如在美工區貼上“”注意剪刀的圖片標志,警示孩子使用剪刀時小心謹慎。又如孩子們在區域游戲中想要吃點心或是上廁所,就可以用“”留座牌提示同伴――“這里已經有人啦!”
(2)音樂提示。有的區域在幼兒活動室播放輕柔的音樂,暗示幼兒說話要輕,不能發出很響的聲音影響他人。如果聽不到音樂,就意味著聲音太吵了。
(3)物化提示。如角色區“音樂廳”區域中設置了“音樂廳”的大門,大門打開,孩子們就知道音樂廳是開放的,如果大門關閉,就說明現在還不是玩區域活動的時間哦。
(4)卡片提示。如到角色區“照相館”進行工作,如果攝影師的“攝影證”沒有了,就意味著區域中人員已經滿額了,需要另外尋找區域參加游戲。
(5)動作提示。如在角色區“美容店”,一些顧客在店里大聲喧嘩,追逐嬉戲,干擾了美容店中美容師和其他顧客的正常活動,此時,教師就可以以“顧客”的身份進入美容店,與美容師輕聲交流,和其他顧客有禮相待,以自身的正確行為作為示范,引導孩子遵守區域規則。這是言語提示和環境提示無法達成的。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正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以互動、交流和自主為基本特征的幼兒園交互式區域活動,相比于以分離、封閉與對抗為基本特征的傳統幼兒園區域活動,正是在正視游戲價值的過程中進行的一種嘗試,提供的一個平臺,對于幼兒今后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年10月
作者簡介:
楊揚(1987~),女,漢族,浙江義烏人,義烏市繡湖幼兒園,二級,學前教育。
【幼兒園交互式區域活動規則制定策略】相關文章:
• 民間游戲與幼兒教育融合探討
• 特殊需要兒童如何融入幼兒園教育
• 幼兒教師移動學習思考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活化
• 幼兒教育中分層教學的應用
• 淺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
• 幼兒園古典音樂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
• 淺析幼兒園的情感教育
• 美國幼兒園有“臭魚”
• 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
• 農村學前教育問題及改進建議
• 幼兒園區域游戲的生活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