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活動是一種較為綜合的智力趣味活動,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外,還是較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美術教育手段之一。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不斷接受西方各種文化的同時,讓幼兒學習剪紙這一歷史悠久的民族藝術,有助于加強幼兒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精神。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與精確性。我們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可見,在幼兒園組織開展剪紙活動,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幼兒園大班的幼兒使用剪刀的能力較之前有了一定提升,精細度也在慢慢提高。這時候如果適當進行剪紙活動,可以有利于他們肌肉群的發育,同時也使幼兒的手部靈活性、協調性大大提高。民間剪紙藝術活動對幼兒的作用是獨特和多方面的,它主要通過剪、粘、摳、刻等技法來表現藝術,以其獨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幼兒的喜愛,既然幼兒剪紙活動可以給幼兒這么多的好處,那么我們大班的老師該如何來組織大班幼兒進行剪紙活動呢?以下是筆者對大班幼兒剪紙活動的一些思考。
一、欣賞作品,激發剪紙活動興趣
首先,我們要給幼兒選擇合適的作品進行欣賞,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剪紙就是在嫁娶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喜”字和各種千變萬化的窗花作品。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更復雜的剪紙作品,有的不一定適合幼兒來進行操作,但是可以用來欣賞,激發他們對剪紙活動的興趣。
1.剪紙環境布置,熏陶幼兒的審美情趣
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剪紙作品,并分類布置在走廊或者班級的某個角落,幼兒自由欣賞,交流自己對剪紙作品的認識和感受。
2.開展集體欣賞活動,提升幼兒審美能力
除了利用環境提供美的剪紙作品,還可以利用集體活動,欣賞有藝術感的剪紙作品,簡單講述剪紙作品的來源、作用及剪紙的方法等,以此激發幼兒剪紙的欲望。
3.剪紙小視頻的欣賞,也是有效的欣賞手段
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最容易讓幼兒記住和感興趣的還是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我們也要利用幼兒的這個特征,收集網上有關剪紙的小視頻、小故事、動畫片等來給幼兒進行欣賞,通過不一樣的動畫視頻,來進一步了解剪紙作品也是很美的。
二、循序漸進,提高剪紙基礎技能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兒園孩子的腕骨和指骨正處于生長的過程中,指揮小肌肉群的神經系統的機能尚未成熟。因此,他們手部小動作的精確性比較差,而這個時期正是兒童思維發展的高峰期。此時開展剪紙活動正是合適的時機,不僅可以促進幼兒小肌肉群的發展,鍛煉手的靈巧性,開啟智慧,還能激發幼兒的大膽想象。但是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能力差異也是很大的,因此在設計幼兒園大班剪紙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小朋友的實際水平和發展的能力。我們設計幼兒剪紙活動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更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提出新要求,使幼兒逐漸提高剪紙技能和審美觀。
剛升入大班的幼兒,小肌肉發展相對中班的時候已經有所加強,對剪刀的把控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直線剪、曲線剪、挖空剪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那么,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技能要求的剪法,比如,在《好看的花邊》活動中,請幼兒觀察花邊的造型和圖案,感受花邊的韻律美和均衡美,在觀察中發現花邊的規律,然后探索紙的折疊方法和剪花邊的關系。本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并總結規律,進而對這個折疊剪紙的技能產生好奇和興趣,并愿意去嘗試去創作,剪出不一樣的花邊。接下來,以同樣的折疊剪方式再進行《跳舞的娃娃》,幼兒的經驗得到了遷移,他們有了折疊剪的經驗作為基礎,然后在娃娃的
舞蹈造型上進行創新,這樣,幼兒的作品個個都是獨特的,有個性化的。那么,有了這兩次的活動,幼兒的經驗又會得到不一樣的提升,他們會想出利用同樣的折疊技能,可以剪出花邊、娃娃,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剪出其他的物品來呢?通過教師的鼓勵和自主嘗試,他們接著進行了個性化的創作,有的剪出了一串小汽車,有的剪出了一串鑰匙,還有的剪出了一串大樹,也有的剪出了一串房子,更有的剪出了一串太陽等。老師們也利用了這個折疊剪的技能,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經驗,也提升了他們的剪紙水平。
一種技能、一種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往往在幼兒不斷練習通過經驗的積累之后才能有所提升,才有可能進行更多的創意,我們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開展剪紙活動,平時的日常活動包括區域活動也要給幼兒提供一個鍛煉技能,累積經驗的平臺。
三、傳統剪紙方法和創意剪紙結合
1.開展借型想象活動
首先,我們要請孩子有意識地用剪刀剪出一個物體的形狀出來,借著這個物體的外型特征,從它的其他不同角度去觀察,把它想象成另外一種物體,可以是生活用品,也可以是動植物等。那么,在這個前提下就需要幼兒有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
比如,在活動《小汽車變變變》中,我請幼兒剪小汽車,然后借助汽車的外形來想象,他們有的想象成青蛙,有的想象成烏龜,也有的想象成山羊等等,他通過添加動物的眼睛,讓這些動物更加形象生動。這樣的活動就是利用了原有的型而進行了另外一個型的創意想象和表達。
2.利用場景元素進行組合
場景元素組合的方式就是在幼兒已有的剪紙基礎上進行,幼兒通常已經會靈活使用剪刀,可以剪出自己想要的元素,然后將這些元素進行組合,完成一幅新的作品。如在剪紙《我的媽媽》活動中,將剪好的媽媽頭像、手提包、項鏈、長裙、高跟鞋等元素進行組合、疊加在一起,使畫面和情景更加豐富。
再如,剪?《老鼠嫁女》活動中,我們給幼兒設定的目標是,會用折疊、開天窗等方法剪出生動、可愛的老鼠形象及迎親用品,我們還要請幼兒給剪紙老鼠及這些迎親用品通過協商合作的方式進行組畫,積累構圖的經驗。大班的幼兒合作能力有所提高,那么他們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僅滿足于欣賞自己的剪紙作品,還要協調同伴間的關系,將他們的剪紙進行組合,拼成一幅有場景的作品。
剪紙活動本身是比較枯燥的,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喜歡新奇、有趣的活動,因此我常在剪紙教學中插入一些小插曲,增強幼兒的活動積極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把各種圖形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使幼兒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和接受。
剪紙活動也是一種實用性強、表現力豐富、流行最為廣泛的民間藝術。我們除了利用以上方法進行剪紙活動,每到一些季節或節日,我還讓幼兒剪一些有關這些主題的作品,增加他們對季節、節日的認識。剪紙的作品還可用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或制作成節日的賀卡內容等。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不僅豐富了游戲,美化了環境,還能當作禮物贈送給好朋友,特別開心,也因此進一步激發了對剪紙的興趣與對美的事物和美的環境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幼兒園大班剪紙活動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 巧用海港資源打造幼兒園互動環境
• 去幼兒園干嗎?哭唄
• 山東突破公辦幼兒園編制瓶頸
• 幼兒園保育員專業素質提升研究
• 卓越山村幼兒教師核心素養探析
• 教育策略之幼兒園班級管理
• 探究幼兒園音樂課程的實踐創新
• 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的實踐研究
• 幼兒園藝術環境的創設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 幼兒園教師實踐性知識內涵初探
• 論我國農村幼兒園的教育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