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性教育是幼兒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對幼兒的性教育加以重視,但幼兒園性教育實施的現狀卻并不理想。本文立足于實踐調查,根據幼兒性教育目標,確定大班幼兒性教育的內容。
關鍵詞:幼兒園性教育;現狀;大班;性教育內容
一、社會現狀
(一)我國幼兒遭性侵現狀
想必最近大家都被臺灣作家林奕含上吊自殺的事情刷屏,這名女作家早年被補習班老師性侵,長期飽受抑郁癥折磨,最終以結束生命來解脫痛苦。
在各種新聞媒體上幼兒被性侵的案件也頻頻報道:3歲女童遭27歲姑父多次性侵;南寧市鄭某性侵6歲養女長達4年之久……至今,我國還沒有確切的幼兒遭受性侵發生率調查數據。
(二)世界范圍內的幼兒性侵現狀
在世界范圍內,僅僅發生在女童身上的性侵害就高達34%。在美國,涉及兒童的性虐待案件總數為119397件。
這些令人心寒的事實和刺眼的數據,一次又一次為我們敲響這警鐘,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作為監護人,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來保護這些未來的花朵。
二、研究意義
兒童性教育問題是亟待解決的教育和社會問題。從幼兒性教育的意義來看,幼兒期是性教育的關鍵期。美國性信息和性教育協會的瑪麗考爾德倫博士強調,幼兒階段特別是5歲以前,性教育特別有效。然而,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幼兒性教育基本上沒有起步,尤其是承擔幼兒教育的重要場所――幼兒園,幼兒性健康教育完全處于被忽略狀態。
三、實踐研究
(一)對象
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中鐵大橋局集團幼兒園,選擇一個大班的5~6歲半年齡階段的37名幼兒,其中男童24名,女童13名。
(二)方法
主要采取訪談法:對幼兒和家長的訪談和問卷法:對家長、教師和幼兒三方的問卷。內容基于生理―心理―社會健康教育模式,和大班時期幼兒所需的性教育內容,著力探討幼兒在性生理知識、衛生習慣、自我保護和愛的教育4個方面的認知。
(三)結果
1.性生理知識
5~6歲幼兒對性別差異的認識以對直觀特征的描述為主,如“小男孩和小女孩哪里不一樣”,“女孩頭發長,男孩子頭發短”“女孩子穿裙子,男孩子穿?子”;小部分幼兒能夠認識到性別差異體現在外生殖器的不同,如“小女孩蹲著小便,小男孩站著小便”“小男孩有雞雞,小女孩沒有”。可以看出所有能夠認識到生理差異的幼兒中,最先關注到的是“頭發、衣服”,其次才是生理差異。
2.自我保護
幼兒對于“身體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讓別人看和碰的”這一問題的認識嚴重不足,部分幼兒不知道,而絕大多數幼兒是認知不準確,如“全身都不想被別人看到”“嘴巴不好看,不想被別人看到”。只有少部分幼兒認識到隱私部位,如“小雞雞不能被人看也不能被人碰”“屁股不能露出來”等。
3.衛生習慣
對“你覺得要不要穿小內褲”“你的小內褲是否經常洗”這一問題,百分之百的幼兒給出了肯定答案,并且知道便后要洗手。
4.愛的教育
大部分幼兒通過直觀形象方式理解出生,如“我是在媽媽肚子里出生的”“是媽媽從肚子里把我生出來的”;大部分的幼兒都將自己的生命看做是母親一個人的功勞,部分幼兒能夠通過家庭屬性進行描述,“爸爸媽媽要結婚才可以生小孩”但對于父親這一角色在創造生命中的作用,卻不知道。在詢問“家里你最喜歡誰”時,往往父親不在第一位,通常是照顧幼兒最頻繁的老人最受他們喜歡。
四、討論
從研究的結果上看,幼兒的衛生習慣教育相對較好,這也看出家庭教育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性生理知識、自我保護和愛的教育方面的教育卻需要亟待加強。首先,從性生理認知調查結果來看,幼兒性生理認知處于較低水平。這種較低的水平反映出兒童對于性知識的了解是基于平常的經驗積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幼兒對于性生理知識“似懂非懂”的狀態,源于成人自身的性知識缺乏、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等不能也沒有主動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
目前,我國“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已明確要求教師要了解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但對于幼兒園教師卻無明確要求。在對教師的調查問卷中,教師明確知道幼兒園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性教育的積極意義和價值都得到了認同,但是在活動實施中,多半教師是偶爾進行或沒有進行性教育,表明幼兒園性教育實施嚴重不足,問卷的結果也反映出幼兒園在行教育觀念和性教育實踐上存在嚴重脫節現象。
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幼兒園教師缺乏一定的性知識作為基礎之外是教師在面對性教育要教什么,程度如何把握這些問題時也惶恐不安。
五、明晰目標
幼兒園性教育是針對學齡前幼兒開展的性教育,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求我們必須采取適宜的性教育目標與內容。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其中健康領域包含了幼兒性教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規定的健康教育中包括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這兩項目標。而這兩項目標也是幼兒性教育的目標,即性教育中幼兒自我護理、自我保護教育的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靠幼兒園開展幼兒性教育活動來開展。
六、性健康教育的內容
從目標中也可以看出現代社會要求幼兒將來能夠成長為一個懂得性生理常識,性別行為模式符合性別角色要求,熱愛生命、愛惜自己、尊重自己,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人,所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幼兒性教育的內容就必須考慮到社會對幼兒成長的期望和要求。同時,幼兒性教育內容的主體是幼兒,所以內容的選擇與實施要能科學的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這就要求幼兒性教育內容還必須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
1.幼兒性別角色教育
【幼兒園大班兒童性教育內容的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的有效指導
• 農村幼兒園 以“農”為主
• 鄉鎮中心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小調查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漫談
• 加強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的建設
• 希望幼兒園課程建設理念初探
• 幼兒園傳統游戲的開展及運用
• 幼兒園玩具選擇的指導策略
• “天價幼兒園”為何敢“天價”?
• 陶行知三大理念引領幼兒文明禮儀養成
• 游戲精神與幼兒園區域活動
• 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的實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