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方言正在以我們可以看得見的速度漸漸遠離我們的生活。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鄉音,這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我們警覺鄉音的流逝時,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我們主動擔負起了方言傳承的擔子。在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我們從環境的創設、集體教學、語言區、幼兒園家長開放日、午后的戶外散步等活動中開展了生動有趣的地方童謠活動,為鄉音的傳承默默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關鍵詞:地方童謠;方言傳承;幼兒園
【分類號】G613.3
普通話是我們民族的共同語言,承載著我們民族的主體文明和哲學世界觀,也方便全國人民交流。而方言和民族語言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地方文化,承載著地方的特色文明和哲學世界觀,蘊藏著地方的智慧、技藝、信仰、風俗載體,是普通話無法替代的。常熟方言語調快而硬,像豆子滾落。方言雖然生硬難聽,但還是有它獨特有趣的地方。濃重的鄉音,生硬快速里自有它獨有的麥香氣息,粗糙本真。
《指南》指出:3-4歲的孩子應基本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然而,近年來,在小班開學初我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即一半以上的小班孩子不會用本地的語言表達,半數孩子聽不懂他人說的方言要表達什么意思。3-4歲幼兒的語音發展到了一個大的飛躍期,同樣也是詞匯飛躍發展的時期之一。如何把握住孩子語言發展飛速的這個時期,來傳承方言呢?下面是本人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地方童謠在幼兒園小班的傳承”的研究。
一、環境創設――自制地方童謠圖夾文,引發孩子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在白茆地方童謠園本課程研究中,我們對圖夾文詮釋本地童謠進行了一些研究。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們從《陸瑞英民間故事歌謠集》中選取了一些適合孩子的文字形式的本地童謠,然后,為了便于幼兒欣賞和理解這些本地的童謠,我們把這些文字的內容用圖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研究的成果展示到班級語言區,激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們看到這些圖片總會一邊指指點點,一邊說著自己對圖的理解。也就是這些適合孩子的地方童謠圖夾文圖片的展示,激起了孩子說的興趣。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適時地介入孩子的閱讀和講述中,和他們一起來說說圖片里的事情。方言就在這里進入孩子的閱讀。
二、地方童謠課程走進語言集體教學,延伸在語言區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白茆山歌可謂是一本很珍貴的教科書,但是現今山歌傳承人大多年歲以高,“肚里山歌裝滿籮”和“山歌聲聲匯成河”的盛況,要想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需要新的傳承人;山歌文化要想不斷適應人民生活水平和審美觀念的提高,需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需要新的傳承。在這樣時不我待的情況下,我們把山歌引進了幼兒園的課程中,從白茆山歌的童謠部分著手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具有白茆特色的本地童謠園本課程。
以小班童謠《姆娘姆娘好吃來》為例。童謠《姆娘姆娘好吃來》原始內容僅兩句話,即:姆娘姆娘好吃來,黃狗羅羅眼熱來。就在這簡單的兩句話里,包含了方言詞匯:“姆娘姆娘”“黃狗羅羅”,更包含了一個品嘗美味的情境。品嘗什么美味呢?結合小班
音樂活動《蘋果》,我設計了小女孩(小細娘)、小男孩(小猴子)吃蘋果,黃狗(黃狗羅羅)看見了羨慕(眼熱來)這樣一個生動的生活情境過程。
然而方言的傳承不是幾次童謠集體活動就能完成的,所以集體活動童謠《姆娘姆娘好吃來》只是打開了幼兒學說方言的一扇門,之后的延續活動在語言區展開,孩子的方言詞匯不斷增加。
童謠《姆娘姆娘好吃來》在語言區里的延伸活動:
●借助童謠《姆娘姆娘好吃來》,進行動物的替換,豐富方言詞匯:“小花貓�!薄靶⊙驄寢尅�。
1.教師:“喵喵喵,誰來了?”出示小貓(小花貓伲)圖片 “用白茆話怎么和它打招呼?看見小猴子吃蘋果,小花貓伲說什么呀?(姆娘姆娘好吃來,小花貓伲眼熱來。)小花貓伲,守一守唄嫩好吃吃。”
2.教師“咩咩咩,誰來了?”出示小羊圖片(小羊媽媽)“用白茆話怎么和它打招呼?看見小細娘吃蘋果,小羊媽媽說什么呀?(姆娘姆娘好吃來,小羊媽媽眼熱來。)小羊媽媽,守一守唄嫩好吃吃。”
動物主角的替換,給幼兒說童謠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時,孩子的方言詞匯得到豐富。而且,這里教師預設了一個情節: 守一守唄嫩好吃吃。這個情節的預設為后面的活動做了鋪墊,這里是等一等吃好吃吃。
●動物、食物匹配。
教師出示食物圖片肉骨頭、小魚、青草。
1.教師:“小朋友喜歡吃蘋果,黃狗羅羅喜歡吃什么呢?(肉骨頭)”請幼兒給黃狗羅羅送肉骨頭�!俺缘搅讼銍妵姷娜夤穷^,黃狗羅羅開心地說:姆娘姆娘好吃來,黃狗羅羅開心來�!�
2.教師:“小花貓伲給它送什么好吃的?”(小魚)請幼兒給小貓送小魚。“吃到了鮮美的小魚,小花貓伲心里怎么樣?(開心)”鼓勵孩子和老師一起來說說小花貓伲的感受:姆娘姆娘好吃來,小花貓伲開心來。
3.教師:“快來給小羊媽媽送好吃吃吧。”請幼兒送食物�!俺缘搅缩r嫩的青草,小羊媽媽開心地說,孩子們開心地說:姆娘姆娘好吃來,小羊媽媽開心來�!�
上一個環節是“等一等吃好吃吃”,這個環節是“吃到了而開心”,孩子們把食物圖片送給小動物,就像真的給小動物吃了它??愛吃的食物一樣,愉悅的情感體驗得到滿足。
至此,一首嶄新的白茆童謠誕生了。
童謠《姆娘姆娘好吃來》由原始內容“姆娘姆娘好吃來,黃狗羅羅眼熱來”變為下面的內容:
姆娘姆娘好吃來、黃狗羅羅眼熱來。姆娘姆娘好吃來,小花貓伲眼熱來。姆娘姆娘好吃來,小羊媽媽眼熱來。姆娘姆娘好吃來,黃狗羅羅開心來。姆娘姆娘好吃來,小花貓伲開心來。姆娘姆娘好吃來,小羊媽媽開心來。
幼兒的方言詞匯學習從先前的“姆娘姆娘”“黃狗羅羅”兩個,到現在的“小花貓�!薄靶⊙驄寢尅薄叭夤穷^”“小魚”“青草”等,方言詞匯在累積中得到豐富,情感的體驗也從先前的不得食物而眼熱到后來的得到食物而開心。
在幼兒有了童謠感知的基礎上,我們后續又自制了童謠手偶,這種根據童謠內容教師自制的手偶投放到語言區,使得孩子們說童謠的興趣倍增,在手偶操作中童謠說得朗朗上口。
三、總結
當然,在《陸瑞英民間故事歌謠集》中,還有許多適合孩子們說的白茆童謠等待我們去發掘。我們相信,更多的白茆童謠在教師精心設計后會走進幼兒的一日生活,白茆地方童謠會在孩子們一日活動的多個環節中唱響,白茆地方童謠在我們的努力下會得到傳承與發展。
【地方童謠在幼兒園小班的傳承】相關文章:
• 幼兒園謎語教學初探
• 幼兒園的防病提醒
• 從腦科學視角看幼兒園主題教學
• 幼兒園情境教學的策略初探
• 基于師德教育的幼兒教師論文
• 幼兒園是孩子幸福的百草園
• 淺談幼兒園檔案管理的經驗與體會
• 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思考與探索
• 關于繪本閱讀的幼兒園論文
• 主題墻創設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班級合唱教學方法之我見
• 如何在幼兒園中巧用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