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以人為本、兒童立場已成為學前教育的高頻詞。但在實際的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中是否真正做到并堅持了呢?江蘇教育督學成尚榮在《兒童立場:教育從這兒出發》里說到,教育應站在兒童的立場,但在教育的現實中,兒童立場卻受到了猛烈的沖擊,最為突出和嚴重的是,成人們(當然包括教師)以慣有的思維,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把自己的需求當作兒童的需求,以自己的興趣代替兒童的興趣,最終以犧牲兒童為代價實現自己預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標。當幼兒園在日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時依然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解決問題,而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因此兒童立場依然是在水一方,看得見,摸不著。在實施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的進程中,我園重新站在兒童立場來審視我園的各項管理,一切從幼兒的真實需要和身心發展出發,使管理凸顯教育的貼心、暖心與童心。
微創意一:青青驅蚊草,貼心
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二“審議和改造課程方案,提升課程的適宜性”中提出,審議室內外環境時,教師要因地制宜,想方設法從幼兒活動的需要出發規劃、建設室內外環境,而不是從教師利于管理幼兒的角度規劃空間,室外環境要更具有生命的氣息,更多包容多樣化的資源,讓室外環境更有利于幼兒開展運動、觀察、種植、探索、扮演等多種活動,并給幼兒帶來豐富多樣的經驗。根據這一要求,我園對戶外環境進行了規劃建設。東北面的樹林郁郁蔥蔥,樹下的空地建起了可移動可拆裝的小舞臺,孩子們在這里可以盡情地表演。西北面的樹林里種植了很多種草本花,樹下成了孩子們繪畫、寫生的七彩園。西面的帶狀樹林里則成了孩子們玩沙、玩泥、鉆爬的好地方。五、六月份室外場地上陽光強烈時,這些樹林里卻是涼風習習,成了孩子們夏天最喜歡到的地方。但當孩子們真正在里面活動時,問題來了,樹蔭下雖然非常陰涼,但蚊蟲卻很多,經常有孩子被叮咬。現在的孩子家庭條件好,都住上了公寓房,平時家里基本沒有蚊子。他們細皮嫩肉,被蚊子一咬就是一個大包,因此我們的活動遭到了家長的投訴。怎么辦?是為了免除家長的不滿意而不讓孩子到樹林里活動?還是從孩子的興趣、發展的需要出發讓孩子繼續活動?行政人員經過反復討論,覺得既然孩子喜歡樹林里的活動,就應該滿足孩子的需要,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孩子被蚊子叮咬。于是,我園一方面為每個班配備了清涼油,孩子被叮咬后就立即涂上,另一方面,又進行了生物驅蚊。我們通過上網查找,發現很多植物有驅蚊的作用,如艾草、薄荷、天竺葵、夜來香、豬籠草等,這些驅蚊草可以釋放出一些天然精油,對蚊蟲有驅除作用。于是就在孩子活動的小樹林里種上了這些驅蚊草,孩子們既可以認識這些植物,了解植物的特點與作用,又有效地防止了孩子們被蚊蟲叮咬。
微創意二:舒適休息椅,暖心
戶外體鍛活動是幼兒園一日作息的重要時間段,也是促進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最佳運動。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十八條:“幼兒園應當制定合理的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在正常情況下,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包括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于2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于3小時;高寒、高溫地區可酌情增減。”要求,幼兒園每天必須保證幼兒有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在帶領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孩子的體質具有個體差異,有的孩子玩了一會兒就滿頭是汗,需要休息一下再玩,尤其是在較熱的春夏秋這三個季節。于是我們在孩子中作了調查:戶外活動時你需要什么?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需要休息的地方,需要喝水。根據孩子們的需求,我們對現在的戶外場地重新進行審視,發現在建設時居然只想到了為孩子們準備活動的場地與材料而忽略了休息椅、喝水等運動后的需要。于是我園對戶外場地重新進行了建設。在各個活動場所設置了不同的休息椅。如南操場,建了兩座木屋,孩子們玩累了,可以在木屋里喝喝茶,看看書。在南跑道臨近動物飼?B角的地方,安裝了戶外遮陽傘,孩子們在傘下可以休息,又可以觀察觀察雞、鵝等小動物。而南草坪,則建起了紫藤長廊。孩子們邊休息邊可以欣賞長廊上的各種藤蔓植物,如葫蘆、紫藤、靈霄甚至絲瓜。而在北面的童話園里則安裝了吊床、秋千椅、觀演臺。七彩園里有寫生坐的木樁凳,圍繞著樹的圓形木圍欄坐凳、小休息椅。北操場,每個體鍛活動區則準備了小塑料椅及移動小推車。小推車上放了水桶及孩子的喝水杯。現在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如果感覺累需要休息時,隨時隨地都能舒適地坐一坐,補點水,聊聊天,看看書。真正體會到戶外活動是快樂的、舒適的、放松的。
微創意三:迷你貓耳洞,童心
孩子具有好奇心,從小就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窗簾后、柜子里都成為他們躲貓貓的好地方。美國建筑理論家亞歷山大說過:“兒童喜歡躲在一些小的洞穴般的地方,凡是兒童玩耍之處,都要為他們創設一些貓耳洞,可以把這些貓耳洞設置在天然剩下來的空間。”那我們在創設幼兒園室內外環境時,是否能滿足孩子們的這一需要呢?于是,室內及走廊,利用轉角等空間,我們安置了小帳篷,有的容1個人,有的3~4個人。大樹葉、大花朵,孩子可以躲在樹葉后,花朵里。圓形桶、簡易柜,孩子們可以鉆進桶里,躲進柜子里。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感覺幼兒園非常好玩,想一個人靜一靜,就找個迷你貓耳洞躲起來,想和好朋友盡情地聊一聊,不想被人打擾,可以找稍大一點的貓耳洞。想玩捉迷藏了,這些地方都可以。這樣的貓耳洞真正順應了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特殊需要,讓孩子們產生了安全感與滿足感。
青青驅蚊草、舒適休息椅、迷你貓耳洞,這些微創意建設的費用并不多,很多幼兒園都可以做到,關鍵在于我們管理者是否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切實地感覺、滿足這些需要,從而讓幼兒感覺到教育的溫度,感受到幼兒園的貼心、暖心與童心。
【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管理微創意】相關文章:
• 運用有效管理促進幼兒園和諧發展
• 公私分明的幼兒園費用
• 幼兒園班主任的管理藝術
• 淺談幼兒園建筑設計思路
• 淺談幼兒園語言識字教學方法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模式之我見
• 幼兒園課程初理解
• 談“幼兒園數學教學”
• 養老院辦進幼兒園
• 幼兒園可操作墻面環境的探究
• 幼兒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
• 淺論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