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所謂主體性音樂模式,既在音樂教育中開展以幼兒主題參與和體驗為特制的充滿自由、寬松、和諧的音樂學習活動,使幼兒在愉悅、自由和諧的氛圍中感知、欣賞、體驗、理解美的音樂作品。
�。ǘ﹦撛O音樂環境氛圍
幼兒音樂環境,包括園內環境和家庭環境。
�。�1)園內環境。在園內我們注意創造一種美好的音樂氛圍,使幼兒自然而然、潛移默化的接受音樂的洗禮。這種氛圍是多方位的,可聽、可見、可感、可想,對幼兒的身心起到一種熏陶、浸染的作用。例如:園內的各活動室掛著的高雅、優美的音樂旋律圖譜、意境圖,成了幼兒感受美的園地,高檔音響系統、攝像機、電視機、舞蹈房、多媒體教室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家庭環節。幼兒的一半時間是在家中與父母一起度過的。為使幼兒在園的教育得到延續,家庭也應擁有一個音樂化的氛圍。我們幫助家長選擇一些適合幼兒特點、幼兒喜愛的樂曲讓幼兒在家中傾聽,并向幼兒提出要求,讓他們向父母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理解,請父母做一些現實情況記錄,以此來營造一個美而甜蜜的家庭氛圍。
(一)創造主體性音樂學習模式
所謂主體性音樂模式,既在音樂教育中開展以幼兒主題參與和體驗為特制的充滿自由、寬松、和諧的音樂學習活動,使幼兒在愉悅、自由和諧的氛圍中感知、欣賞、體驗、理解美的音樂作品。
這里對幼兒進行的音樂教育活動,使創設寬松自由的、與樂曲相適應的環境氛圍,讓幼兒充分運用感官、身體動作來操作,體驗樂曲的基本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教師作為設計者,要選擇合適幼兒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讓幼兒一聽就感到悅耳,就油然而生某些美好的感受,從而達到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深化幼兒對音樂美的理解感受到的目的。
我們創設音樂氛圍,是為了加速幼兒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的進程。因為音樂具有滲透功能,因而可以量的積累來影響幼兒,用音樂來陶冶幼兒的情操、凈化幼兒的心靈。全體幼兒耳濡目染與這樣的環境中,都能收到良好的音樂教育。
�。ㄒ唬┱_的音樂教育促進了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
為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我們全園各班都開展音樂教育的研究,希望通過實踐,能使幼兒的素質得到了均衡和諧的發展。一些從我園畢業的幼兒進入小學以后,開朗、活潑、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怕受挫,克服困難的能力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且樂于助人,組織能力強,集體榮譽感強,在班里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等等。
�。保魳方逃l展了幼兒的情緒情感
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愛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樂趣。幼兒年齡小,思維具體形象,生活經驗和知識范圍有限,我們要用音樂藝術的語言和富有感情的動作、表情讓幼兒從聽、想、說、唱、動等方面去感受音樂,領悟音樂。如能撥動孩子的情弦,為孩子們所感受,便能在孩子的心靈上烙上道道印痕,產生相應的情感。例如在欣賞歌曲《拔蘿卜》時,小班幼兒一聽到這段音樂,就隨著鮮明的節奏前后左右擺動身體,就連拍手也拍的重重的。這說明幼兒能根據樂曲的性質而表現相應的情緒。在老師布置的場景中,小朋友爭著扮演角色上臺去“拔蘿卜”,嘴里還喊著:“要人多一點大蘿卜才能拔下來。”整個活動幼兒性質濃厚,在音樂的感染下,情緒高漲,也理解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中、大班幼兒感受音樂的準確度更高,他們會根據不同性質的樂曲產生相同的情緒反映;還能將感受教準確的描述出來,從而產生相應的情感。中班的幼兒在欣賞《水族館》后,聽到流暢的音樂便會用滑音在鋁片琴上表現出來;聽到斷頓的樂曲,他們會說“小魚在吹泡泡”,便用棒在琴上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敲擊。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在幼兒情感發展中的功能是何等重要。
�。玻魳方逃l展了幼兒的智能
當孩子產生了一種主動去感受音樂美的積極心態后,他們便會自覺、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幼兒對音樂的感悟性很強,在歌唱、欣賞、節奏等方面,他們都非常容易進入音樂的意境。例如:在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時,幼兒聽到音樂后會用“安靜、流暢、優美、舒緩”等詞語來準確的表達自己對音樂性質的感受。當老師告知幼兒這是描寫春天主題的樂曲時,小朋友很快就抓住主題進行聯想,首先有身體動作來扮演春天的動植物,表達對樂曲的感受,然后用語言來表達聯想。有的說:“小芽從泥土里冒出來了。”有的說:“金燦燦的迎春花開了。”有的說:“春姑娘穿這美麗的花衣群在花叢中跳舞呢!”……為促使幼兒的聯想向縱深發展,老師因勢利導,孩子們則由簡單的一句話引出一段話,語句優美連貫;孩子們在邊敘述中邊聯想,有一物想到多物,有“物體”想到“物態”,在發展到“情節”,充分表現了音樂欣賞教育在幼兒聯想能力中的功能。可見,音樂教育對幼兒智能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音樂教育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
幼兒活撥好動,總是蹦蹦跳跳閑不住。節奏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打擊樂器也是訓練節奏的好幫手,他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用自己創編的節奏行為樂曲伴奏,達到樂器與樂曲的和諧統一,還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與同伴協調合奏,互相關心,做到盡量與他人和諧統一。例如:大半小班在進行打擊樂器的練習中,重點不是放在教師具體指導他們協調合奏,而是讓幼兒自己商量“如何為樂器配器、演奏”,包括選擇何中節奏型,誰擔任小指揮,什么樂器在什么時候打擊較合適,都有小朋友自己商量解決。通過反復練習,直到大家都較滿意為止。每當開展打擊活動是,幼兒就特別興奮,因為他們是活動的主人。另外,形體練習對培養幼兒的活潑、開朗的性格,一定的堅持性、意志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朋友們由不會做動作、怕苦、怕累,到領會動作要領并努力堅持練習,不怕苦,膽小的幼兒也變得活躍起來了,集體間和諧友好的氛圍更濃了。
幾年來,我們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培養了幼兒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使幼兒音樂教育真正達到了增智、養性、陶性、悅美之目的,由此促進了幼兒身體、情感、智能、社會性等素質的全面發展。
【正確理解幼兒音樂教育2】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