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要是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成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材,就要有高素質的師資。江澤民主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歇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材、人材的成長靠教育。”可見,培育人材的關鍵在于師資。
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振興音樂教育的使命,我們要努力探索音樂教學的規律,讓活潑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有高尚的靈魂,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盡責盡力,使學生成為新世紀建設祖國現代化的有用之材。
我在教學探索實踐中逐漸體會到:要提高音樂學科的教學質量,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教師要不斷地自我完善
要是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成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材,就要有高素質的師資。江澤民主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歇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材、人材的成長靠教育。”可見,培育人材的關鍵在于師資。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自身要有高素質。因為在學生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應該很完美,應該是世間萬物,無所不曉,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老師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老師在學生中就會失去份量,對教學帶來很多麻煩。因此,老師要給學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這就是說,作為音樂教師,要不斷的自我完善,不斷的加強業務進修,吹、拉、彈、唱,樣樣要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恰到好處,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上好新生第一課,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音樂教師形象
學生對老師第一印象的好壞,使學生對該課知識學習興趣高低的關鍵,老師上第一課的成功與否,在學生中會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會起到學生對該課學習成績好差的導向作用。如我在上學期新生上第一課時,為了消除學生認為音樂課是“雜課”的種種偏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向學生做自我介紹:“我是教音樂的,我很自然地在學生心中成了副課老師。可我不這樣看問題,我認為:音樂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而且是一門特殊的專業學科,特別是教育改革以來,在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的功能更加明顯。”雖然音樂課主要是唱歌、視唱、樂器和欣賞等為主的內容和形式的教學訓練,但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往往是腦、眼、耳、口、舌、手等感覺器官同時并用,這樣不斷的調動和發展各種器官的運動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們知道,人的思維活動,左腦是承擔語言、數據計算、邏輯分析等心理活動的指揮中心,右腦是承擔藝術、娛樂、空間關系和聯想、直接的感觀和知覺的心理活動中心。一個高智商的人,左右腦就要均衡發展。加強音樂等藝術學科的學習,是促進右腦發展,實現左右腦均衡發展的主要途徑。愛因斯坦在研究“相對論”的日子里,每當思索遇到障礙時,他就走到鋼琴旁邊,用雙手彈奏幾個清徹而富有邏輯的和弦連接,一次不行,在彈兩次、三次,一次次讓音樂幫助自己推開“未知”的大門。可見,音樂在成就愛因斯坦的科研成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難怪清華大學的學生和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總結出一個公式:“8-1>8”即從學生每天8小時學習時間中抽出1小時進行音樂等文體活動,其效果大于單純的8小時學習。可見,音樂能使人得到積極的休息,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三、對學生要體現愛心,才能溝通師生感情
老師對學生也要體現出關心和愛心,與學生以心換心,以愛換愛,就能起到溝通感情、深化感情的作用,更能贏得學生的信賴,成為他們的朋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強而自控力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有應考而學的思想,認為:反正不參加藝術專業考試,音樂可學可不學,甚至厭學,除了唱歌,對學樂理毫無興趣。如果對這一類學生動不動就怒罵挖苦一番,什么:“一看你的行動就知道你不是學音樂藝術的材料”、“你不愛上音樂課就別來,回家看電視還更自由,反正我不會用小車來接你聽我的課。”……學生聽后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和你對著干,反正破罐破摔,以后就更不愿意學你所教的課,這對教學帶來更不利的局面。遇到這種情況,我是從溝通師生感情入手,把微笑和愛心溶注于教學過程,用微笑的語氣說話:“××同學,我發現你最近進步多了,你今天怎么啦,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干擾,我希望你繼續努力,集中精力,用心聽講,趕上先進,如果哪里不懂或老師講的不清楚,你可以舉手提問,我幫你解答,我希望你能成為我的朋友,我們可以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好嗎?”我用真摯的愛對待學生,使學生如沐浴在春日的陽光之中,學生對老師也產生了親切感,融洽了師生感情,學生也愿意配合老師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四、注意教學技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
老師的教學技巧,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同樣的教學內容,因為教學技巧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幾倍的教學效果,為此,音樂老師應當如何使課堂生動而有趣,就必須注意教學技巧。只有樂知,才能樂學。音樂教師有好的教學技巧,就能很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上視唱各種調式的五線譜時,學生很難記住各種調號“do”的基本位置。我則用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得出的經驗,用先提問的方式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和興趣,再用總結式的方法安排內容。例:五個升記號的五線譜按唱名“fadosolrelamisi”在C大調五線譜位置上的排列,第五個升記號的位置應在C大調唱名“la”的位置(即第二間,音名“A”的位置)按各調號的最末位升記號“si”就不難找出主音“do”的位置了。學生們一下子就很活躍的議論起來。這時,老師話鋒一轉又引起其他五線譜各種升降號中如何找到“do”的位置,學生因為帶著問題學,又舉例、又類比,學生聽的特別有興趣,學得特別認真,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多節課的知識要點。
五、指導學生課外實踐,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課外實踐是指課堂教育以外,根據音樂教學任務的需要,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的各項教學實踐活動予以指導。達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更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智力開發和能力的培養,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音樂學科開展課外實踐,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和鞏固課堂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一些較難以理解為書本知識轉化為簡明扼要易掌握的知識要點,這就要去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實踐中下番功夫,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要點的理解,使一些模糊的概念在頭腦中清晰明朗。如:在上視唱課時,老師把知識要點講清楚了,學生也聽懂了,但在實踐視唱時,因為要腦、眼、耳、口、舌、手等感覺器官同時并用,實踐起來覺得難,特別是音準節奏,光靠課堂45分鐘是難以解決的,這就要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外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多聽、多唱、多練。通過課外實踐,學生掌握了視唱的原理,進而還解決了節奏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達到了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
六、教給學生自學知識的鑰匙,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
在教學中,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既依賴于老師的教,也要靠學生本人主動的學,只有二者有機地結合,學生才能真正達到掌握知識的目地。教是手段,學是目的,這就需要老師把正確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師不能滿足于把文化寶庫里的知識傳授個學生,而應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教給學生。”一個善于學習的人,不是要求老師給“黃金”,而是教師要教會學生“點金術”,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之掌握自學知識的鑰匙,提高分析問題、準確回答問題的能力,使之無師自通。如一次做作業時,有個學生提到:回答問題不知如何入手,要怎樣才能把握問題回答的準確完整。我避開就事論事,以啟發式的方式,把答題的要領、思路、方法告訴學生,以期達到正確理解,逐類旁通之目的。我在舉例時,隨手拿起一個學生的文具盒,“假如我沒見過文具盒,我想了解這個問題,(學生回答“文具盒就是裝學習用具的盒子”。)我說:“這樣回答就不完整。”(學生問是為什么)我說:“因為這樣回答問題,在我頭腦中會留下不少疑點。第一,你說是裝學習用具的盒子,是裝墨水瓶、顏料、圓規、三角板、書本還是什么的?什么可裝?什么裝不下?我不清楚。第二,文具盒使用木料、塑料、紙片、陶器、金屬、竹子還是其他物質做的?我也不清楚。第三,這文具盒有多大、多長、多高,是方、是扁、是圓?我也不清楚。只有把以上三個問題回答清楚了才算完整,我心中也沒有疑點了。”過后,學生反應:“老師講的這個例題很受啟發,能幫助我們逐類旁通,是我們受益非淺”。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大大的增強。
七、把音樂的聽、想、練在教學中當堂消化,當堂鞏固,以利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要求學生在有關章節要注明老師上課的主要板書內容,劃出重要的字句,要求學生對照書本上聽想練的內容要求去完成消化所學知識。俗話說:“練一遍,勝看百遍。”這樣,既完成了作業,又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完成和充實其它知識,以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人隨長期從事音樂教學,但在業務水平上還是個教學新兵。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只有虛心地向同行學習請教,多留心觀察,多思考,勤動筆,才能不斷的豐富自我,充實自己。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朝前走,理直氣壯的干下去,自強不息,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把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振興,使其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為了素質教育,為了民族振興,為了提高音樂學科的教學質量,我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在努力。
【如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相關文章:
上一篇:走向綜合的兒童音樂教育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