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階段教育小學化的含義以及主要內容
幼兒階段教育小學化在我國當前教育形勢下極為普遍,其主要是指老師或者家長對幼兒階段的學生,提前教授小學階段所學習的各項內容,或者通過小學教育形式和小學教育方式來教育幼兒學生。幼兒教育小學化過于重視傳授學習知識,而忽略了幼兒階段孩子的性格特點,比如:幼兒喜歡玩耍、性格活潑、心理發展不成熟等特點。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幼兒教育教學內容超過了幼兒的接受范圍。很多家長或者幼兒園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教會幼兒背誦詩詞成語、學習簡單的英文單詞、學習唱歌跳舞等內容。這些內容一般是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才會教授的內容。第二方面,幼兒園上課方式執行小學化。現在,很多幼兒園上課期間,要求學生不能隨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也不能隨意上廁所。這樣的教育教育方式實際上就是小學階段才會采用的教學方式,而非幼兒教育的方式。
二.對幼兒階段教育小學化的根源分析
1.幼兒家長攀比心理嚴重。目前,各階段的學生家長都存在攀比心理,都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或者擁有更多的學習技能,而不考慮孩子是否適合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正是由于家長想讓孩子更多的掌握學習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得學生從幼兒階段就開始提前學習各種知識,導致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較為嚴重。2.幼兒園教學思想錯誤迎合。為了更好地迎合幼兒家長的攀比心理,部分幼兒園開始實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方式,從而讓幼兒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更有利于家長炫耀。當前,一些幼兒園通過教授幼兒學習加減乘除、學習拼音漢字、學習英文單詞等內容,來向家長傳達一種幼兒園負責任的信息,從而使得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滿意。幼兒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需要慢慢的引導和培養過程,而不能過早地給予幼兒學生太大學習壓力,否則可能會不利于學生后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3.部分地區的幼兒園教學師資較為薄弱。目前,國內的部分地區幼兒園的老師,可能未擁有專業的教育資質,或者擁有專業教學資質的老師比較少,從而使得這些幼師不具有較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幼兒園教師擁有的理論教育素養,直接決定了幼兒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因此,幼兒園師資較為薄弱的現象,使得幼兒教育形勢出現偏差。
三.改善幼兒階段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合理對策
1.正確引導家長教育觀念。家長的教學思想出現偏差,會直接影響著幼兒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因此,正是由于幼兒家長的教學思想出現問題,才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過于嚴重。若想緩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情形,首先需要正確引導家長的教學思想,改善家長的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幼兒教育環境。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學習,接受適合幼兒年齡段的知識和技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讓幼兒在快樂學習中成長。2.提升幼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素養。我國對幼兒階段的重視程度較低,使得國家相關的教育機關對幼兒教師的扶持相對較少,導致專業幼兒教師的人才儲備較少,專業幼師從業人員更少。正是由于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較為薄弱,所以部分地區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不夠規范和完善。為了提升幼師的專業素養水平,可以鼓勵幼師多參與幼兒教學方面的培訓,同時對幼師的待遇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并且,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實踐,總結正確的教學方式。要求幼兒園教師也能夠做到不斷提高自我教學素養,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3.教育部門加強幼兒園教學管理工作。幼兒園工作過程缺乏監督和引導,也是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相關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可以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正確引導幼兒園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教育部門相應的幼兒教學管理制度,對幼兒園小學化現象進行治理。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嚴重的學校進行通報批評,屢次不改者可以給予罰款等懲罰措施。
四、總結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不利于幼兒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我們可以通過正確引導家長教學思想;提升幼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素養;同時相關教育部門加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監督管理工作。家長、幼兒園和教育部門的三方配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幼兒園的小學化程度,也能夠更好地推動幼兒教育的合理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曉明.對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性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6(03).
[2]范煥,孫煥良,歐劍鋒.時間窗理念下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性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01).
[3]嚴仲連,蓋笑松.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作者:哈文玲 單位:哈密師范學校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理性探討】相關文章:
上一篇: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的整合作用
下一篇:幼兒教育中開展合理化教學的措施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