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優質幼兒園建設的靈魂。構建園本課程文化,統整幼兒園課程文化資源,培育幼兒園課程文化的領導者與實踐者,尊重幼兒文化在幼兒園課程文化中的主體地位,這是促進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關鍵。
【關鍵詞】優質幼兒園;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幼兒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7)07/08-0015-04
近年來,在學前教育改革過程中,幼兒園課程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核心手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居于主導地位。課程文化作為影響優質幼兒園建設的關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幼兒園課程文化與優質幼兒園
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利用幼兒園主體性文化資源以實現其特有的教育目的,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各種育人性資源的總和。幼兒園課程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文化在幼兒園教育領域中的一種創生。它集中體現了一所幼兒園獨特的底蘊和品質,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區別于其他組織機構的標志。根據文化基本構成的普遍觀點,幼兒園課程文化大致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課程物質文化、課程制度文化、課程行為文化和課程精神文化。課程物質文化主要是指課程付諸實施的客觀物質條件,如園內的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環境設施等。課程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一系列課程教學規范和指導標準等,旨在為幼兒園課程的科學運行提供制度保障和執行規范。課程行為文化包括幼兒園中以教育、保育為中心的各種行為和業余生活方式。課程精神文化則是指幼兒園的歷史傳統和被大多數人認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幼兒園課程文化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一個群體文化整體,進而營造出幼兒園獨有的育人氛圍。
優質幼兒園是以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具有獨特的文化模式、經營特點和個性特征的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在優質幼兒園中能獲得適合其個性發展的優質教育。優質幼兒園具有獨特性。每所幼兒園都有活動室、運動場、自然角、教玩具以及花圃、道路等獨特的教學、生活及環境設施,這些以物質形態存在的設施既體現了幼兒園獨有的文化特征,也體現了幼兒園的課程物質文化,并影響著教職工和幼兒的思想、觀念與行為。
優質性是優質幼兒園的重要內涵,是對幼兒園各項工作的高水平要求。優質性體現在園風、班風、教風、學風、人際交往、對外關系等幼兒園的群體行為和個體活動之中,反映了幼兒園的課程行為文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所優質幼兒園的建構必須以課程行為文化為核心,并用課程制度文化來予以保證。優質幼兒園應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一系列課程教學規范和標準的指導下,構建幼兒園課程制度文化。
文化的本質作用在于以人文精神教化大眾。幼兒園的優質辦園特色一旦形成,就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能夠長期地顯示、保持和發展,并在園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優質幼兒園所表現出的獨特的、穩定的、優質的辦園風貌是幼兒園文化的本質,是幼兒園的歷史傳統和被大多數人認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和生活信念的反映,其核心在于形成穩定的課程精神文化。
綜上所述,優質幼兒園獨特、優質、穩定的內涵實際上是對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要求,即優質幼兒園的建構應以建設幼兒園課程文化為發展重點。
二、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
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適合優質幼兒園發展的課程文化,需要在認真審視社會大環境及幼兒園內部發展狀況的基礎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價值觀和教育理念的變革為核心,以幼兒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即幼兒的社會化和文化化為落腳點,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因事制宜。
1.構建園本課程文化
園本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立園之本,是幼兒園形成自身辦園特色的基石,是幼兒園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建設和積淀所形成的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辦學特征、品質和風貌。歸根結底,園本課程文化是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與眾不同的風格。
文化的發展以繼承性,即以文化的過去狀態和隨后狀態的聯系為前提�!�1〕每一所幼兒園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課程開發、活動實施、幼兒成長記錄與評價的課程體系,并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幼兒園在建設優質課程文化時,首先要認清本園的課程文化實際,了解本園的歷史文化,審視本園的課程歷史,在繼承、利用已經積累的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分析和創造性地改造這些文化,以形成符合優質幼兒園需要的課程文化。其次,幼兒園要結合本園的當下文化,創新園本課程文化。幼兒園的當下文化融合了自身歷史文化、周圍文化資源和當代學前教育理念,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個性化特征。幼兒園課程文化作為優質幼兒園的核心,始終受到教育任務變化和社會文化發展的制約,基礎教育改革、學前教育改革以及家長對幼兒培養的要求均會在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及實施上有所反映。幼兒園管理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隨時根據社會文化的時代要求、幼兒園文化主體的內在要求以及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不斷調整、充實與完善園本課程文化。
2.統整幼兒園課程文化資源
目前,全國各地的大部分幼兒園均以一套教材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托,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忽略了對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社區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幼兒是一個個正在成長的、有諸多發展需要的生命體,而不只是“認知體”。幼兒園教材只是課程文化的一個載體。優質幼兒園要進一步拓展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學性,依托優質文化資源,豐富教材的文化意蘊,從而體現優質幼兒園的優質性。
優質幼兒園的課程文化不應也不能脫離本國、本民族、本地區的文化特質,優秀的傳統文化及當地健康的民俗文化為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創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對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引導幼兒了解書法、繪畫、建筑、文學作品等優秀文化,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良好的文化品性和心理素質。優質幼兒園具有極強的區域性,其課程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總是與特定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無法脫離民俗文化的影響。民間美術、民間
音樂、民間文學、民間游戲等民俗文化往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寓教于樂,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充分利用健康的民俗文化,這是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內核之一。
課程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整合與創新,是世界先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的綜合體現,是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本土認同和適應。優質幼兒園同樣需要面對課程文化本土化的問題,需要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課程實踐以及瑞吉歐課程、蒙臺梭利教學、多元智能理論等國外優秀學前教育理念進行提煉與轉化,使其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提供多種感官學習的可能性。優質幼兒園的管理者要表現出一定的課程文化理性,在真實的充滿實踐智慧的課程情境中去思考和判斷,不唯上,不唯外,具有冷靜的辨別與選擇能力�!�2〕具體而言,在設計幼兒園教育活動和選擇教材內容時,幼兒園管理者應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應鼓勵教師編寫、采用和實施鄉土教材、地方教材等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教材,有效實現幼兒園課程體系對世界先進文化、本民族和本地區優秀文化的接納與融合。
課程文化統整不是各類優質文化的拼盤式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在統整優質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園本文化認同,內化為優質幼兒園自身的課程文化體系。
3.培育幼兒園課程文化的領導者與實踐者
長期以來,部分學前教育工作者膚淺地將課程文化視為幼兒園教材等實在的形態,不善于從文化層面提升和推進課程建設,處于一種課程文化無意識狀態。優質幼兒園的課程文化建設應從觀念形態上還原課程的文化主體地位,將課程自身視作一種文化形態,即課程文化。這樣,課程就不再是一種無自主性文化品質的文化傳承工具,而是一種具有自律、自主及自為性文化品質的建構性文化。〔3〕從文化學視角,對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課程實踐進行深入觀察與思考,在各自獨特的文化層面上溝通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課程理論與課程實踐,努力培育出一支極具文化敏感性、洞察力與創新精神的文化建設隊伍,尤其是發揮園長的文化領導作用與教師的實踐作用,這是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任務之一。
“領導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和管理文化,領導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響文化的才能�!薄�4〕園長是幼兒園發展與課程文化建設的領軍人物,是辦好優質幼兒園的關鍵人物,是教師投身課程文化建設的榜樣和向導。作為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引領者,園長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風、領導藝術、性格、興趣、知識能力結構等對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園長要以身作則,注重個人修養,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幼兒園課程文化建構中的作用,擴大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對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影響。
與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具有更強的師定性特征,幼兒園教師是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關鍵人物。作為課程文化建設的實踐者,教師要自覺和富有成效地提高建設和實施課程文化的能力,在課程文化建設中不斷增強自己對課程文化的反思能力。在課程實施中,只有教師的自我意識覺醒了,對課程文化的反思能力提高了,教師才會自覺地學習以自己的眼光去審視并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5〕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6〕這既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園教師課程文化實踐的新要求,也是優質幼兒園對教師的要求。幼兒園教師要為幼兒創造適合其認知特點的體驗機會,為幼兒創造藝術化、形象化的體驗環境,支持和欣賞幼兒的體驗活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與幼兒平等對話,在對話中理解幼兒及幼兒的文化,在尊重幼兒生命規律的基礎上,自覺創造與幼兒生命相和諧的幼兒園課程文化,從而更好地完成保護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使命。
4.尊重幼兒文化在幼兒園課程文化中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幼兒園課程文化中,成人文化長期居于主導地位,幼兒被當作純粹的“認知體”,幼兒園成為“將原材料制成產品以滿足生活中各種需要的工廠”,〔7〕幼兒園課程成為向幼兒灌輸知識的工具。工具主義課程觀影響下的幼兒園課程文化無視幼兒的存在,無視幼兒文化的存在,“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與傳統理念不同,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強調要培育、提升、拯救幼兒自己的文化,讓幼兒文化成為幼兒園文化的主旋律。幼兒具有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和文化活動方式。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不應以成人文化生硬地代替幼兒文化,而應在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各個方面與幼兒獨特的文化活動方式相一致,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文化遵循自身規律向成人文化轉變,逐步實現幼兒的社會化和文化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弗?讓?凱勒.文化的本質與歷程〔M〕.陳文,吳駿遠,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35.
〔2〕張曉東.課程文化自覺:實現課程改革的文化轉向〔J〕.當代教育科學,2004,18:16-18.
〔3〕郝德永.課程與文化:一個后現代的檢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75.
〔4〕埃德加?H?沙因.企業文化與領導〔M〕.朱明偉,羅麗萍,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9:3-4.
〔5〕劉啟迪.課程文化:涵義、價值取向與建設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5,(10):21-27.
〔6〕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7〕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64.
【對優質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兒童畫教學的有效性
• 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運用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新思考
• 幼兒園綠化設計的植物選擇
• 完善幼兒園成長檔案的策略研究
• 淺析幼兒園管理教育與幼兒關系
• 幼兒園中的語言教育措施
• 村鎮幼兒園建筑設計初探
• 某地幼兒園兒童齲患情況調查
• 幼兒園班主任的基本素質芻議
• 第五屆全國幼兒園課程研討會綜述
• 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