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全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積極落實《綱要》要求,推進了幼兒園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健康發展。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各地區在執行《綱要》的過程中,存在大量執行偏離、執行不力甚至不執行的現象。筆者以湖南永州某區幼兒園執行《綱要》為例,分析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教育綱要;幼兒園;執行問題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剛要》),是教育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幼兒園教育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為依據制定的一項教育法規,它標志著中國幼兒園教育改革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綱要》是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宏觀管理和指導的單行法規文件,它與其他有關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規一起,構成一個受共同原則指導的、具有內在協調一致性的、層次不同的幼教法規體系,共同推動我國幼教的科學化、法制化進程,促使幼教朝著更加健康、正確的方向前進。本文以湖南永州某區為例,結合《綱要》要求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傳授多于知識引導和啟發
研究?l現,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是教師不可能替代但卻能施加強有力影響的過程。《綱要》第三部分第九條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據此,就要求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知識傳授時不能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要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理解并尊重其認知發展規律的方式方法進行。但事實上,在永州某區仍存在大量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簡單重復且枯燥難以接受的小學化知識傳授。當然,也有很多家長,以幼兒在幼兒園是否學到知識(如算數、識字等)為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筆者曾多次帶幼師班學生到市區各規模幼兒園指導見習和實習工作。發現很多主班教師基本都存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幼兒進行知識的傳授。
二、教育方式簡單化
幼兒因其年齡特征、認知特征、所持經驗的特征,其學習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做中學”。《綱要》在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調查發現,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安排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各種主題課教學上,一天中的戶外活動體驗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小時。而且,在各種主題課教學中,教師把幼兒看成是被動接受的個體進行簡單的傳輸,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讀,學生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等等。《綱要》提出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其目的就是促使幼兒園在教學活動中圍繞以“游戲”為主線組織開展各項教、學、游的活動。幼兒學習認知規律表明,只有在“做中學”,才能讓幼兒更具體直觀的感受和體驗。
三、教育內容小學化、單一化
在《綱要》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調查發現,永州某區主要居住區有幼兒園12所,在教育內容的設置上,小學化或趨于小學化的幼兒園有9所,占比75%。具體內容上,語文拼音識字、數學算數、英語字母單詞學習等教學占主要學習時間(室內學習)的80%以上。幼兒園教育內容小學化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幼兒園教學小學化,幼兒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這種傾向超越了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違背了學前兒童的認知規律,過早地增加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負擔和壓力,又由于這種教學模式有悖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學前教育原則,容易使幼兒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厭學、畏學等不良情緒,進而提前干擾了幼兒未來的小學學習。
四、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缺失
《綱要》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將情感、態度等內容設置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具體的內容和要求上,每一個部分都突出強調了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在帶學生見習、實習,以及和返校畢業生交流中,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學生在校期間嗓音清晰明亮,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實習后,大部門學生的聲音明顯出現沙啞的現象。再深入跟她們交流,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實習學生在教育教學普遍會有高聲吼喊的現象。當學生“不聽話”、不遵守規則、搗亂時,很多時候教師都會采用威脅、恐嚇甚至打罵的辦法來讓幼兒聽話,服從安排。
五、體驗和實踐教育嚴重不足
社會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的五大領域之一,體驗學習可以提升幼兒社會教育的效率。據了解,永州某區的幾所幼兒園,一個學期幾乎都沒有組織幼兒外出實踐。少數幼兒園組織外出體驗,也僅僅局限在春游等普通的活動。如去科技館、文化宮、田間地頭、牧場工廠、購物實踐、觀看演出等活動幾乎沒有。三到六歲,是幼兒語言、動作、思維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園要將幼兒的體驗和實踐教育擺在首要的位置,有條件的幼兒園要做到每個月或者每半個月組織一次幼兒外出參加社會實踐和體驗活動。
六、科學教育嚴重缺失
《綱要》“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縱觀永州某區近10所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中,幾乎看不到科學方面內容的存在。幼兒園教育管理者也根本不知道幼兒園還需要開設這方面的課程。科學內容的教學不僅需要老師有豐富的科學知識素養,更要求幼兒教師善于運用主題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觀察來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觀察力和思考力。
參考文獻
[1]張明紅.《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幼兒園語言教育精神的解析[J].學前課程研究,2007(3).
[2]俞杭杭.當前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科學導報,2013(12).
【幼兒園執行《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科學啟蒙教育
• 幼兒園精細化管理“三部曲”
•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小銜接
• 幼兒園音樂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探討
• 幼兒園交互式一體機資源庫的應用
• 幼兒園CAI課件設計與制作技巧
•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
• 談談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
• 幼兒園教師應該成為兒童研究者
• 幼兒園水墨教學初探
• 幼兒園教師培養之我見
• 創業服務不是“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