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在幼兒園的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品德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此我們應該家園結合,因材施教,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品德養成;家園結合;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117-01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在幼兒園的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品德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此我們應該對幼兒的德育工作予以認真研究,才能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幼兒園的品德教育內容要做到系列化
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于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所以幼兒園的品德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說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兒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得到培養。所謂教育內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據幼兒的個性品德特點,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對幼兒實施有計劃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證幼兒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發展。在教育內容上也保證了系列化,教育主題和教育內容相互呼應,整體配合,形成了幼兒園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僅培養了幼兒良好品德,還能調動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德育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內容多,幼兒每天要接觸各種各樣的環境,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兒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德育教育。
(一)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幼兒園的衛生習慣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項內容,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有重要影響。因為衛生影響人類的全部生活,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衛生習慣也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影響人的文明素質水平,中華民族幾千來已經形成了許多公認的生活習慣禮儀要求。但近年來由于對人禮儀教育重視不夠,一些家長也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方面的禮儀教育,這就需要幼兒園要為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補課教育。
(三)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人的行為習慣是人的文明素質的外在表現,坐、立、行的姿勢是否正確也影響著人的整體素質的發展。中國俗語講:“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臥如弓。”實際上就是對人的行為習慣所總結出來的標準性要求。當然由于幼兒的年齡還不具備達到這種標準的條件,但我們也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訓練,使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行為習慣教育主要以訓練方法為主。
(四)文明禮貌養成教育。禮貌不花錢,但卻能換來巨大的經濟價值,這是我國在近年來的改革開放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國人的禮儀程度,代表著民族的文明水平,影響著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兒年齡小,是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的最佳時機。所以應該重視對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文明禮貌教育主要內容有,說文明語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禮,為人處事要與人為善等等。禮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規訓練。
(五)遵守集體規范的養成教育。幼兒園是集體性教育組織,幼兒在集體生活學習環境中能否自覺遵守集體規范,是能否養成組織性、紀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應該對幼兒進行遵守集體規范的教育,使其能夠自覺地按照集體規范約束自己,把個人利益置于集體規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質。如在宿舍里不妨礙他人,自覺參加值日生活動;出操時會自覺迅速地排隊;進出教室、上下樓梯不大聲喧嘩等等。遵守集體規范教育應以養成教育和常規訓練為主。
三、要根據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
目前幼兒園的孩子已經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誤,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個性品質,如自私、愛發脾氣、任性固執、聽不得批評、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愛惜公物、遇到困難愛哭等等。因此,對獨生子女幼兒進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應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應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應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應采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由于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了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教師要重視示范性教育影響
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幼兒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可見教師對幼兒心理發展和品德形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兒德育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響。俗語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孩子。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才能給幼兒以身示范的教育影響。
五、幼兒園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
幼兒在家庭中的時間要多于在幼兒園的時間,由于父母與幼兒的親情關系的影響,他們往往對來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響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養幼兒的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與表現,掌握幼兒在家庭中思想品德變化的情況,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教師還應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和對幼兒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兒園德育工作產生實效。
【淺談幼兒園的品德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的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