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Harry剛到加拿大時4歲半,在國內上了一學期的幼兒園小班。到了多倫多,我一打聽,這里的幼兒園只有兩年,4歲上JUNIOR KINDERGARTEN(相當于國內的中班),5歲上SENIOR KINDERGARTEN(相當于國內的大班),6歲上小學。幼兒園通常都和小學在一起,不是獨立的機構。而且,這里的入學不是像國內按照9月1日來劃分的,他們的時間節點是12月31日,所以同一年出生的孩子都在同一年級。Harry就這樣“跳”了一級,進入中班啦!
加拿大的公立幼兒園是政府出資的,不用付費。入學也是就近原則,從教育局網站上可以查到你所住的區域對口的幼兒園。當然,這里沒有“戶口”的概念,只要你住在某一個區域,不管是買的房還是租的房,都可以入讀對口學校。
完全沒出現“入園適應”問題
注冊那天,我和他的老師聊了聊,大致了解了他們班的情況和一些“規矩”:有20個左右孩子,配備兩個老師;早上8∶50上課,下午3∶20下課,午飯是家長自己準備好讓孩子背來學校的(后來才知道因為這里的孩子有各種過敏狀況,而且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學校很難統一安排膳食,所以索性讓家長自己準備了);家長接送孩子不能進入室內,只能送到門口,孩子自己走進更衣區域,把外套脫下掛好,午餐包放好,冬天要脫下雪衣、雪褲、雪靴,換上室內鞋,再走進教室;下課的時候也要自己把衣服再換回來,背上書包和午餐包出來……
入學前,我很擔心Harry的語言問題。他英語幾乎零基礎,又是全新的環境,能適應嗎?Harry的主要負責老師是個嬌小的金發女子,她安慰我說:“只要教會Harry三個基本句子就可以了,一是wash room(洗手間),因為這里不像國內幼兒園那樣由老師帶孩子定時集體排隊去洗手間,而是孩子隨時報告要去洗手間;二是line up(排隊),孩子每天有兩次戶外活動時間,都需要排隊出教室,玩好之后排隊回教室;三是 snack time(吃東西時間到啦),每天上午10∶30是吃點心時間(點心和水或飲料也是自己帶的),中午12∶00是午飯時間。”午飯后沒有午睡,而是戶外活動,在院子里的小坡小林子小操場跑跑跳跳,騎小車,跳房子,玩沙子。
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Harry毫無障礙地融入了他的新集體,每天都挺高興。班上有幾個中國孩子,其中大半不會說中文,也有會一點中文的。大約1個月之后,我問他:“加拿大的幼兒園好,還是中國的幼兒園好?”Harry爽快地回答:“加拿大幼兒園好!”我忍不住追問。他回答:“因為中國幼兒園老是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這里可以在地毯上隨便坐,也可以爬、可以跪,還可以躺!還有,這里不用睡午覺,可以一直玩、玩、玩!(從小不喜歡睡午覺的小男生,果然是樂壞了)”
大班伊始,孩子拉著父母的手參觀教室
Harry很快升到了大班(因為中途插班,中班只讀了不到兩個月)。開學不久家長受邀去參觀學校,每個孩子都驕傲地拉著父母的手,帶他們參觀教室,作介紹。原來他們的教室還挺大,有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功能區,分別取名閱讀角、繪畫角、積木角、手工角……每個功能區都有一張可以坐五六個孩子的圓桌。教室中間是一大塊地毯,不規則地散放著一些小塊的長方形墊子,旁邊立著一塊黑板。每天的集中學習時間,孩子們就坐到地毯上來,老師會教一些諸如顏色、數字、形狀、季節、月份、天氣等知識,或者是教孩子一起唱歌或念
兒歌。其他的時間,孩子基本都分散在各個角落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玩,老師主要負責保證安全、調節糾紛,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提供適當的幫助。墻上貼滿了孩子的作品,比如春天主題的涂鴉啊,剪的各種形狀的紙片啊,近期學的
兒歌啊,還有孩子活動時候的照片等。
基本沒“作業”
幼兒園沒有“作業”,Harry倒是經常帶“作品”回家,比如母親節帶回來一張畫,中間貼著剪下來的他的小手印;父親節帶回來一張爸爸的肖像畫。每個周五他會帶回一本薄薄的小書,老師要求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每天由家長陪著讀一遍,在閱讀日志上簽好名,周一再帶回學校。這里的老師不給家長留個人聯系方式,學校每月給家長發一份電子版的簡報,報告學校各類活動和新動向。家長有事,可以給學校打電話,也可以接孩子的時候留下來和老師聊一聊。家長會也不是集中開大會,而是老師和每個家長約15分鐘時間一對一交流。
幼兒園有趣的活動很多,比如老師帶孩子一起參觀科技館,春天在附近的草地樹林里徒步2公里,夏天快到時有滑板車和自行車“彩車大游行”,圣誕前有合唱表演,其他還有捐出干凈的舊衣服為學校籌款,繪畫涂色比賽,迷你書展,撿樹葉做拼貼畫,一起養花養小寵物比如小烏龜和魚等等。
孩子在學校每人還有一本周記本,每周讓孩子畫下一周里有趣的事,并在圖畫的下面寫簡單的句子。學期結束帶回家,我一邊翻閱一邊驚嘆于Harry的進步,從亂涂亂畫到有模有樣的彩色人物畫和完整的句子。我發現原來孩子的內心世界那么豐富!雖然看起來每天都在玩、玩、玩,可是孩子真的吸收了很多“營養”呢!
時間過得飛快,Harry轉眼要幼兒園畢業了。6月底,學校辦了一個小小的畢業典禮,孩子們戴上紙做的小博士帽,歪歪扭扭坐在室內運動館的小舞臺上為家長們表演了合唱(這里的表演從不要求孩子整齊劃一,總是自然呈現千姿百態),然后老師一個個叫他們的名字,孩子就像裝了彈簧一樣跳起來,從老師手里接過畢業證書,向臺下一鞠躬,一臉開心。簡短的儀式結束,孩子們就下臺拉著爸爸媽媽吃餅干喝飲料,跟好朋友唧唧喳喳聊天,跟老師和校長合影。當Harry在臺上和孩子一起搖頭晃腦用稚嫩的童音唱著“everything I do, it’s gift to you”(我做的一切,都是給你的禮物),我幾乎感動至淚下。
媽媽總結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加拿大幼兒園雖然看起來非常自由,但對孩子的行為規范教育還是很嚴格的。比如平時上課,孩子們都是從院子里的門直接進教室。但如果誰遲到了,就得從正門進去,到校長辦公室門口的接待處領一張遲到單,然后等高年級的值日生過來領回教室(家長只能在接待處等,不能陪著走到教室去)。幾次下來,孩子就知道遲到是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了。
老師規定在教室里只能走不能跑,只有在操場上體育課才可以跑。
無論在哪個游戲角玩,都必須take turns(輪流玩),不能爭搶。
教孩子自己處理同伴關系:有一天Harry回來告訴我們,今天老師教怎么控制自己的憤怒了,就是要停下來,深呼吸,從一數到十。我心里咯噔一下,在國內從幼兒園到大學,我讀了那么多年的書,從來沒有在課堂上學過“情緒管理”這一課,這里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在加拿大上幼兒園】相關文章:
• 在加拿大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