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步發展,對自我控制的能力有所加強。因而在幼兒園的美術課中,教師可適當結合幼兒好動的天性,讓美術教育“動”起來。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動手能力
幼兒處于思維不受限制的創造階段,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創造機會,在美術課堂上適當解放幼兒天性,結合幼兒動手能力和生活素材,使美術教育課堂動起來,幫助幼兒在創造活動中發散思維。
一、創造藝術環境,讓外部環境動起來
家長通常會在周末帶孩子外出游玩。孩子通過對外界的欣賞,形成一定的審美。教師可以結合上課時的天氣情況,花開時節帶領孩子們賞花,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微風中搖曳的花朵,感受身邊的美景,形成初步審美;在秋葉紛飛時,去院子里撿一片自己最喜歡的葉子。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們從自然中欣賞美。
除此之外,幼兒的教室裝飾一般與幼兒審美貼合,受到幼兒喜愛。教師結合幼兒對所處環境的喜愛,邀請幼兒裝扮自己的手工制作活動場所。比如,擺放自己喜歡的相框或其他照片、手工品等。教師鼓勵幼兒對自己制作場所的不斷裝扮,實現了美術教育的外部動態美。
二、基本手工練習
結合幼兒的動手能力,教師設置相應的活動主題。
1.手工紙
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物體形狀,比如,做好一個小女孩的模板,按學生人數下發,請學生對各色手工紙進行裁剪,粘貼到自己領到的“小女孩”身上,給“小女孩”穿上漂亮的衣服。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幼兒裁剪、粘貼的能力;也可以在老師帶領下,進行折紙訓練,跟隨老師制作折紙小船、青蛙等;引入傳統皮影戲,學生觀看皮影戲視頻后,請幼兒在教師指導下模仿制作一個皮影人物。
2.廢舊品利用
請學生將糖果紙帶到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糖果紙,觀察后說一說糖果紙的圖案、顏色,上面的花紋是如何排列的。請學生欣賞
課件上的糖果紙藝術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老師引導學生在一大張白紙上粘貼糖果紙,根據學生的意愿裁剪糖果紙,可以貼成一片彩色墻,也可以將裁剪的部分粘成一個故事畫。家里不穿的衣服、舊布料或者舊毛錢,都可以運用到課堂上。比如,用黑色毛線做樹干、紅色毛線做花瓣、黃色毛線做花蕊等,碎布片可以粘成一條可愛的魚。
3.泥塑
先請學生想好自己捏什么東西,老師演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孩子們如何利用輔助工具對橡皮泥團圓、搓長和壓扁等基本技能,從簡單的“胡蘿卜”做起,請學生發揮想象力,動手做出更多作品來。
通過體驗自然、裝扮活動場所以及各種手工制作,使幼兒加強了動手能力,實現了美術教育,體驗了快樂童年。
編輯 王團蘭
【幼兒園美術教育如何“動”起來】相關文章:
• 芻議幼兒園的品牌創建
• 淺談幼兒園教師隊伍管理之“需要性”
• 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技能實訓體系構建
• 教育部:幼兒園信息須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 跟隨孩子改造幼兒園公共環境
• 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藝術創作的搖籃
• 淺談幼兒園與家庭的密切合作
• 中職學前教育舞蹈課一體化教學解析
•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 “口腔醫院”進幼兒園
• 淺談農村幼兒園的鄉土游戲
• 幼兒園的經營與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