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時期培養起來的心理、性格、能力會影響人的一生,抓住幼兒這個關鍵時期,會對幼兒的成才起到積極的作用。人在幼兒時期形成的一些心理缺陷會對以后的整個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以前的幼兒教育往往會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幼兒心理教育是當前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加強對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良好的品德和習慣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開探討。
一、認識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它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求人才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經過研究發現,3―6歲幼兒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發展及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和他在3―6歲時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有很大關系。一名記者曾經采訪某著名學者:在您的求學生涯中,哪所院校對您的影響最大?。按常理推測,這個回答必定是某一著名大學。令人吃驚的是,他的回答是幼稚園。學者說,至今叫他受益匪淺的與人分享、謙讓友好的人格品質就是在幼稚園得到的,而且感受至深。而一位已過而立之年卻仍然膽小、怯懦的小伙子最初的恐懼記憶卻是幼時他祖母關于鬼怪等可怕的故事。由此可見,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對其影響之大。不僅如此,由于年齡特點,幼兒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具有認知能力,更談不上加以糾正和治療。這就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對他們進行幫助。因此,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重要的。
二、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物質環境應該具有安全、舒適、衛生、實用等特點,園內設備和材料應豐富多彩,能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和多種需要。活動室作為幼兒的主要生活空間,應寬敞明亮,布置上要體現立體化、平衡化、凈化、兒童化和教育化。環境布置的內容要隨教學內容、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優美、整潔的物質環境能喚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充實幼兒的生活內容,陶冶幼兒的性情,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激發幼兒的求知欲,讓他們能在自由的探索中發現周圍世界的奧秘。幼兒教師應加強自我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兒童。幼兒教師的健康人格是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幼兒教師要不斷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幼兒園來。對于幼兒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的心理衛生保健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義務。
三、積極構建健康的心理環境
(1)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改善教師自身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求教師在對幼兒的管理中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要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以關懷、接納、尊重的心態與幼兒交往。
(2)幫助幼兒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良好的、支持性的同伴關系能夠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幼兒心理健康的后盾和依賴。另外,教師還應增強反思意識和自我調控能力,避免自身言行、態度對幼兒與同伴交往產生消極影響。
(3)通過家教輔導、家園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應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具備重視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還要引導價家長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陶冶孩子的情操,給孩子學習的榜樣;要讓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給孩子更多鼓勵,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促使孩子活潑性格的養成。
四、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幼兒完全不具備心理健康知識,更意識不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因此,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能否成功教育孩子的關鍵。對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可以通過組織課堂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有啟發性的講演等手段,引導孩子自覺、主動地思考,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效地觸動孩子們的心靈。通過組?各種游戲活動,在實踐中讓幼兒多參與、多鍛煉,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來感受教育,以此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及愛園、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等真摯的情感,讓每個孩子都經常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有效地消除孩子們的逆反心理,抵觸情緒,在集體活動中體會相互協作。此外,對于孩子的好奇心,要加以正確的引導,注意挖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五、密切家園協作,增強教育合力
幼兒多數時間在家庭中度過,其各種心理問題都可以追溯到生活經歷中的某一環節,即可從其父母的行為中找到原因。因此,重視家庭環境的教育和影響,密切家、園協作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應通過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座談、交流討論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重要意義,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讓每個家長在關注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主動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父母應為幼兒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做幼兒信賴的朋友,促進親子溝通,給幼兒提供與同齡人交往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滿足幼兒的各種需要。
幼兒園和家庭應經常保持聯系,相互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和學習情況,相互交流彼此的認識和見解,幫助每個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糾正不良的家庭教育傾向及教育方式,掌握疏導孩子心理障礙的技巧,支持和配合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園還要共同商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做到家、園教育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增強家、園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婧.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02).
[2]杭曦煒.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
【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會】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學要注重“雙行道”
• 黎志濤談幼兒園建筑設計現狀
• 有這樣一個消防幼兒園
• 創辦“特色”幼兒園的新思考
• 探究幼兒園音樂課程的實踐創新
• 淺談民辦幼兒園的賬務管理
• 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提升策略
• 為什么寶貝上了幼兒園老生病?
• 談幼兒園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 如何在幼兒園滲透陽明心學
• 如何開展幼兒園同學教育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