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是指在開展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注重幼兒周邊生活各種資源的開發,讓幼兒審美情趣的形成過程回歸幼兒的生活,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引導幼兒在進行探究、發現的過程中,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表達,形成初步的審美情趣。那么,如何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教育呢?
一、生活,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的創作源泉
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是指教育活動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幼兒在熟悉的環境中熟練地利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原有經驗的價值和趣味獲得更深刻地理解和重新建構,并在活動中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生活經驗”是孩子們創作的源泉,豐富的經驗,才能使美術活動真正讓孩子體味生活的美,自由地創造美。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小魚吹泡泡”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我幫媽媽繞絨線”、“棒棒糖”等等。
對幼兒來說他們所接觸的生活環境狹小,大部分的接觸都在家里或是幼兒園,他們所積累的生活經驗也就少了,那就要老師把生活引入課堂,在美術教育中利用幼兒平時積累的經驗加上引入的生活知識進行結合形成新的經驗,讓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大膽與夸張地表現,借助于美術的表現手段,孩子們原有的經驗得到了重組、再現和拓展,這其中融入孩子們的親身感受與體驗。如:在實踐中我嘗試把美術教育與《我的家鄉》的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在家鄉主題教育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于孩子的生活。著重點都在于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讓幼兒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表達,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在美工區中,孩子們對漳浦的風味小吃非常感興趣,我們將幼兒每天的點心換成漳浦的風味小吃,每天吃一種。由于有豐富的體驗,孩子們在美工區和手工活動《制作家鄉風味小吃》的活動中把家鄉的小吃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就像超級大廚師,做出了各種各樣色、香、味俱全的漳浦小吃。
二、環境,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兒童的發展是在適宜的環境中,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的,而同時獨立和發展的個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確實,創設適宜的環境是兒童“發展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實踐過程中,首先,我積極以“一切為了幼兒的發展”的理念出發,努力為幼兒創設適宜和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主要以主題背景下的美術區域活動的環境和材料為研究內容,以幼兒為中心,以經驗為基礎,以美術為手段,注重了活動中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提供。其次,在前階段的觀察中,發現小班的孩子對環境有較強的探索意識,特別對美術表現區的材料,幼兒能溝大膽地嘗試操作,但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時無序的、隨意的,如:怎樣運用各種材料進行表現,以及材料的取放、整理等方面。那么結合主題大背景,如何使小班幼兒在美術表現區活動中積極、有序地參與,嘗試和運用各種材料大膽的表現表達,獲得能力和情感發現呢?針對問題在區角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以美術表現區為研究的重點,立足于幼兒的年齡特點、當前的需要和主題發展為主線,創設和優化主題背景下的美工區域環境,通過墻面、地面、桌面環境與材料的創設與提供,呈現一種立體、可操作的表現空間,以繪畫、手工等形式的表現活動,激發幼兒對,美術感受美、表現美、欣賞美,以及培養自主學習、樂意表現的能力。其次,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幼兒園有意識地選擇不同風格的畫懸掛在各個樓層、定期選擇幼兒作品張貼在樓梯處的展示欄中、將有關美術的欣賞和表現自然融合于幼兒園整體環境中,滲透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在課程設置上我園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充分利用園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進行以創設性為基本特點的課程選擇、課程生成、制定了園本課程。我們的目的在于滿足本園和幼兒發展的需要,使課程更加適合本園的教育對象,與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幼兒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
三、家園,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的延續
現代審美觀念強調藝術創作應表現個人對客觀生活的心理體驗,對生活的再創造。它非常強調生活經驗對于幼兒創作的價值。在我們生活的大社會中到處都存在美,如何讓幼兒用美術的方式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并富有個性地創造美呢?借鑒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念,我認為可以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環境作為實施幼兒美術教育的場所,帶幼兒到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中去加深體驗、擴展經驗。同時在活動的過程,家長也學會運用一些孩子喜歡的游戲語言、方式、內容,在家庭中開展一些美術活動,如與孩子一起選擇家居物品的色彩、形狀等,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幼兒生活。在實踐中我還經常結合主題教育活動,整合利用社區、家長這兩塊主要資源來實施美術教育,以達到讓幼兒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的目的。在開展活動前,我根據內容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有關的圖片、書籍等資料,也可以請家長帶幼兒到社區的一些場所去參觀、旅游、游戲等實踐活動。還可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幼兒園活動。如在“迎新年”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圣誕帽。不少家庭用生活中的各種廢舊物品進行大膽組合,表現出了富有個性新型圣誕帽作品。
家園合作多方資源,把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解放幼兒的空間、時間、解放他們的大腦、手、口才能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更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拓展了幼兒的學習空間。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中,我們尊重幼兒,承認每個幼兒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幼兒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強調幼兒的主體參與內心體驗,更多地注重幼兒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最大程度地讓幼兒在生活中愉悅、自信地成長與發展。
總之,我們開展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更多地注重幼兒的生活世界,以及美術活動的多樣性。讓幼兒從小學會生活,熱愛生活,珍惜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愉快地進行創造、表現、體現自身價值,健康充實地成長。
【讓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分析
• 幼兒園課堂游戲化教學實踐探析
• 公辦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現狀及優化對策
• 淺談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
• 上學難,上幼兒園更難
• 幼兒區域游戲中教師的情感支持
• 幼兒園課外活動教育作用的探討
• 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索
• 讓父親走進幼兒園教育
• 開展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 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
• 創意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幼兒園保育管理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