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跟幼兒園的孩子“?錢”,重要的不是讓他們認識金錢,或如何運用金錢,而在于從小培養其科學、合理地對待錢的態度,培養他們的好奇心。
【關鍵詞】錢;幼兒
說到“錢”,我們大部分的幼兒教師都“談錢色變”。和幼兒“談錢”有必要嗎?他們會懂嗎?親子理財教育專家李錦認為:從小的理財教育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盡早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金錢概念和價值觀極為重要,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影響人的一生。那么,如何和幼兒園的孩子“談錢”呢?
一、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錢
在實際生活中,大班的孩子們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認識。他們經常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去逛商店買東西、出去游玩等,經常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幣,對人民幣的外觀、面值等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讓幼兒更好、更準確地認識人民幣,我們開展了有關錢的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孩子在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認錢”,例如大班數學活動《我的零用錢》中,我就通過多媒體
課件先讓孩子觀賞人民幣的圖案、面值、比較人民幣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孩子們認識了人民幣面值的基礎上,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每人到儲蓄罐里取出7元前,接著提問:你取了幾元錢?是怎么取的?誰也用了這種方法?讓幼兒講述取7元人民幣的方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個1元的硬幣(簡單認識一下紙幣和硬幣);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等等,方法有好幾十種。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同伴之間的交流以及教師的總結,對人民幣的面值有了進一步地認識。
二、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使用錢
在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例如,在燒烤店里,孩子們不停地大聲地叫賣:“誰來買哦,我這里的燒烤打折了,買一送一,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有人走過去,他們會熱情地接待,當問他們這個羊肉串多少錢一串時,他們都保持了沉默。那么,如何在游戲中引導幼兒“用錢”呢!
我們為每班幼兒設立了銀行游戲,準備了不同面值的“錢幣”,讓幼兒學會到銀行取錢,并制定了銀行游戲的規則:例如,存取錢要排隊、取錢要詳細說出一共取多少,面值是多少等等。同時,為燒烤店等游戲區域圖文標價,例如羊肉串2元、蘑菇串1元、餛飩一碗8元等等,孩子們在游戲買賣中,服務員要進行各種價格的介紹,顧客要說明自己買什么,買多少,根據標價給多少錢,還可以討價還價。服務員還要學會找零。例如,顧客手拿面值10元的錢幣,買一碗餛飩,服務員要找零2元。通過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錢可以買到東西,而且還可以討價還價節約用錢,節約可是理財的最基本的知識。在給錢的時候,讓孩子們找錢。這樣能幫助孩子們認識數字,學習簡單的加減運算。
三、在講述故事中引導幼兒理解錢
曾經看到過一個初三的孩子寫的有關金錢的文章:……金錢能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金錢能買到補藥,卻買不到健康;金錢能買到食物,卻買不到胃口;金錢能買到書籍,卻買不到只是;金錢能買到鐘表,卻買不到時間……
那么,怎樣讓我們幼兒園的孩子理解“錢”的意義呢?我覺得利用事例跟幼兒“談錢”,更具體、更直接。
例如,我通過
課件畫面,向幼兒介紹地震災區的情況,讓他們了解地震的危害的同時,感受社會對災區的關心和幫助。那么你想怎樣幫助災區的人們呢?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都離不開一個“錢”字,通過談話,讓孩子們知道錢可以買吃的、穿的、用的,還可以幫助別人。
我們還通過“與愛同行”愛心義賣活動,讓孩子更深地了解“錢”的意義。大一班的李心悅家庭是一個靠低保度日的家庭,她是不幸的孩子,媽媽是一個尿毒癥患者,爸爸是一名保安,爺爺奶奶都是上了年紀的農民,為了治病已經花去了上百萬的治療費,這無疑是讓這個不幸的家庭面臨崩潰。2015年5月14日下午三點,翡翠灣幼兒園舉行了“與愛同行”――愛心義賣活動。活動前教師通過積極準備、向全園家長發出倡議,倡導全園教師、家長、孩子將家里閑置不用的玩具、圖書等捐出來作為義賣品,老師細心地清點、分類、擺放和標價。伴隨著優美的
音樂,義賣活動現場人流如織,人聲鼎沸。有全體師生為奉獻愛心而捐贈的玩具圖書,更有老師們精心策劃設計的宣傳海報,簽名墻等,最后的拍賣環節將義賣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次義賣活動共籌集了4781元,全部在義賣會場捐給了李心悅的家庭。全園的孩子參與了義賣的全過程,活動結束后,可讓孩子們談談“錢”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可以做什么更有意義的事。
四、在家庭教育中教會幼兒管理錢
春節是中國人最盛大及最隆重的節日,對于孩子們來講最最開心的是可以拿到壓歲錢,近些年來,有的孩子在春節甚至可以拿到上萬元的壓歲錢。壓歲錢帶來的典型“后遺癥”就是家長們的心理負擔:如果把壓歲錢交給孩子,家長擔心他們還沒有自控能力,會胡亂花掉,由家長保管又擔心孩子不樂意。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怎樣讓孩子自己管理好這些錢?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講座、班級QQ、家校路路通平臺,向家長宣傳讓孩子自己學習理財的重要性。
例如,每周給孩子5元零用錢,并幫助他做個簡單的計劃:多少錢放進儲錢罐;多少錢自由支配;多少錢捐給慈善機構等。比如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記賬本,讓孩子記錄一天內的開銷情況,比如今天買書花了10元,買鉛筆花了2元,那么可以在小賬本上記錄下來。這樣,孩子就有了初步的花費概念。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上銀行存取錢,并為他們開設一個賬戶,親自教他們怎樣把錢存入銀行內。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讓孩子參與“花錢”,不但可以讓他們理解到買與賣的關系,還可以讓他們體驗購物的樂趣,從而也知道物有所值的道理。買了東西讓孩子來給錢,父母可以從旁給予指導,比如:為什么我們要買面包而不買飲料呢?因為飲料家里有了,暫時不需要買。這樣不但可以建立孩子的金錢觀,還會讓他們知道錢怎樣使用才得當等等。
總之,孩子們通過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故事事例、家庭教育等途徑,已經初步學會了簡單的理財,理解了金錢的意義,養成了科學、合理的對待錢的態度。
【怎樣和幼兒園孩子“談錢”】相關文章:
• 探討新時期幼兒園古典音樂欣賞
• 海派幼兒園建筑欣賞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5)
• 幼兒園“民間游戲”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
• 幼兒園圖畫書閱讀的現狀和研究
• 論幼兒園文化建設
• 淺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
• 幼兒園武術教學方法初探
• 淺談幼兒園教育信息管理
• 幼兒園生活化的繪本閱讀
•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