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先生”來源于生活,應使之作用于幼兒園生活教育。在幼兒園生活教育中,“小先生”即小老師,凡具有某一方面特長的幼兒,都可以稱他“小先生”,有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好,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較好,有的孩子合作能力較好等,他們都可以擔當該活動的“小先生”,在不同的時間段,他們承擔著各自的職責。教師要抓住幼兒生活各環節中的教育契機,挖掘出“小先生”的潛質,發揮其相應的作用,對幼兒實施有效的教育。
提高幼兒的競爭意識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每個人都可以當小先生。”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表揚,幼兒園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家長和老師的一句“你真棒”,就能夠讓孩子興奮半天。因此,教師要激發人人爭當“小先生”的欲望,提高幼兒的競爭意識。
筆者所在班級的森森是一名插班生,剛入園的時候經常哭鬧,且自理能力不好,每次穿脫衣服都需要老師的幫助。一天森森又拿著衣服左看右看,還是沒辦法穿好。筆者走過去,拿起衣服就幫他穿,剛伸好衣袖,想幫他拉拉鏈,森森急了,從筆者手中掙脫,邊抓著拉鏈邊說“我會拉拉鏈”。筆者一聽,驚訝了,“好呀,那你拉給我看看。”聽了老師的話,他開心地伸手去拉拉鏈,對準、塞進、用力一拉,完成一系列動作之后,森森看著筆者。筆者笑了,摸摸他的頭說:“森森長大了,會拉拉鏈了,真棒!”森森開心地笑了,坐到小椅子上,急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同伴,“我會拉拉鏈了,老師夸我,說我棒!”隨后,聽到同桌的孩子們也討論起來,“我今天沒有把鞋子穿反,老師也說會辨別左右了,很棒!”“我幫小朋友扣紐扣的,老師說我會幫助小朋友,真能干的!”……
每個孩子都有其優秀的地方,他們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夸獎與鼓勵,“小先生”是老師的小助手,是全班孩子學習的榜樣,對孩子來說,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是他們無比自豪的事情,教師要不斷激勵孩子,挖掘出孩子們身上的優點,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引導“小先生”做好榜樣
不同年齡段的“小先生”在幼兒園生活教育中承擔的職責不一,教師要根據每個“小先生”的發展水平進行引導。小班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他們的評價標準常以成人的規則為準,在看到同伴出現違反規則的時候,“小先生”常表現為告狀、攻擊性等行為,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小先生”去幫助他、引導他向“小先生”模仿、學習;而中班、大班幼兒的評價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實行“小先生”的時候,教師要學會放手,當孩子間出現問題時,可以引導其告訴“小先生”,由“小先生”處理,“小先生”的職權才能真正地體現出來,幼兒就能積極地做“小先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班級的常規也會好很多。
在班級中,教師和幼兒要定期評選出“小先生”,如衛生之星、禮貌之星、愛心先生、任務之星等,讓孩子參與到評價中,既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性,又凸顯了他們的主體性,同時也讓他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都有值得被別人學習的地方和向別人學習的地方,都可以稱為不同領域的“小先生”。如此引導“小先生”做好榜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相互交流、合作、模仿等能力。
在全園開展“大帶小”活動
“小先生”制不能只生活在班級里,要讓他走出班級,甚至走出校園,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鍛煉。在園內,可以開展“大帶小”活動。如新學期,小班孩子處在入園焦慮階段,教師可以發揮大班孩子的作用,讓他們為開學哭鬧的小班孩子表演節目,帶他們熟悉環境、玩游戲等,有效地緩解焦慮現象。在家庭中,可以和幼兒家長聯合開展“小手真能干”系列活動,每日記錄幼兒從早到晚的表現,家長和幼兒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從早晨起床開始,穿衣服、刷牙、吃飯等,都要自己動手,每周家園分享,匯報“小先生”的情況,評選出“優秀小先生”,將“小先生”制延伸到家庭。
由于幼兒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在實施“小先生”制的時候,教師要把握三個度:
一是放手要有度,信任孩子,不代表沒有限制地將所有權利交給孩子,當孩子在執行“小先生”權利時,教師要作為觀察者,時刻了解“小先生”的表現,做到收放自如。
二是支持要有度,對于“小先生”好的行為,教師要多加鼓勵與表揚,同時也要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以免造成恃寵而驕。
三是指導要有度,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教師在選擇“小先生”時要摸清孩子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以免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結束語
“小先生”制的實行不是一天就能夠鑄就的,它的產生是生活教育過程中必然的產物,作為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們學會生活、學會助人、學會自律,逐步地擁有“小先生”的優勢;同時,教師要把握好支持與鼓勵、競爭與挫折、放手與指導之間的關系,才能讓“小先生”制在幼兒園生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場北幼兒園)
【“小先生”制與幼兒園生活教育】相關文章:
• 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
• 民間工藝坊(區)與幼兒園課程
• 幼兒園打擊樂教學芻探
• 幼兒園成本收費的必然與可行
• 多元智能創意課程引領下幼兒園教學改革
• 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探究
• 中國與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比較
• 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
•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初探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材料投放研究
• 淺談幼兒園科技環境資源的運用
• 讓民間文化藝術走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