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里,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活動。如何創設一個充滿生機、有益于幼兒發展的環境,如何讓區域與眾不同,如何利用區域材料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富有個性的發展,成了我們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幼兒教育; 區域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1-118-001
克服場地散、教室小、孩子多等困難,充分利用教室、走廊、過道、平臺、樓梯口等空間和角落,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了園本化、班本化、特色化的區域活動,我們幼兒園從內容的篩選到材料的投放、從區域的劃分到環境的布置、從標志牌的設計到師幼互動的方式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思考與探索。
一、構建本土化的活動內容
我們幼兒園地處江南水鄉,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優勢。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地域資源,不斷豐富幼兒區域活動的內容。以環境創設為載體,以區域活動為平臺,發揮家庭這一教育資源的作用,將魚米鄉土文化以及地區人文特色與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進行有機地融合、滲透,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活動的價值,讓孩子們在具有魚米之鄉特色的區域環境中自主、快樂地成長。我們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組織開展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區域活動,將具有鄉土特色、反映時代特點,又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新事物、新材料及時滲透到活動中來。如結合我們昆山本土的文化,大班開設了具有濃郁的周莊特色的“手工坊”和“花傘坊”,昆山巴城的陽澄湖大閘蟹聞名海內外,結合這些,中班開設了“蟹坊”等區域活動,班班有創新、個個有特色,整個幼兒園洋溢著濃厚的魚米之鄉風情。
二、更新區域活動的材料
豐富的活動材料是區域活動能夠有效開展的前提。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充分尊重幼兒,讓他們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建構自己的經驗,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為此,我們將教育意圖蘊含在活動材料的提供與利用上,從材料的收集、設計到擺放、操作等,都讓幼兒親自動手、全程參與。活動材料力求豐富多樣。走進班級,你會看到那些卷筒紙芯、可樂瓶、酸奶瓶、一次性紙杯、廢舊的皮球、巧克力盒等,經過幼兒、教師的巧手加工和裝飾,它們成了種植植物的容器、操作角的材料,變成了蛋殼寶寶、紙杯小動物、可樂豬、熊貓球球、小火車。在活動材料的收集過程中,我們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制作,例如在進行主題“美麗的秋天”時,我請家長們配合從家中搜集了各種大閘蟹的蟹殼帶來班級,并且根據具有季節特點的材料開展美術活動“大閘蟹”,請幼兒自己畫出大閘蟹的兩只鉗子和八只腳,并且自己粘貼上去,并圍繞廢舊物品舉行“親子小制作比賽”等,不僅讓幼兒感受到創造的意義和價值,體驗到材料的豐富和探索的樂趣,還將科學、技術與藝術教育有機地融為了一體。
自然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黃黃的沙子隨處可見、金黃色的落葉滿地都是,還有各種石頭、木塊、種子、泥土等等,所有這些,都為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用自然材料開展區域活動奠定了基礎。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讓幼兒參與到玩具的設計、制作中來,引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注重漸進式活動的過程
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輔助材料,不斷拓展,不斷豐富,避免了簡單的重復與單調的融合,讓孩子時時有新意,激發了孩子不斷嘗試的欲望。
開展“一物多玩”,挖掘區域活動的深度。同樣的材料,讓孩子探索出不一樣的玩法。如提供一張紙,孩子們有的頂在頭上當傘,有的折成飛機,有的當作小橋,有的變成小河,有的團成紙球玩,有的當作地毯坐,有的當平衡木走等。玩了一段時間,覺得團成紙球玩,孩子們更感興趣,于是又加入了自制的網球拍、足球門等,孩子們越玩越帶勁,在玩的過程中,發現紙球很容易散,怎么辦?再投放雙面膠、毛線、皮筋、繩子等材料進行固定,使紙球變得更牢固。
開闊視野,讓孩子們享受活動的過程。區域活動是孩子與材料、孩子與同伴、孩子與教師互動的過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孩子經歷了、享受了,并得到了發展。如原來在班級里的建構區的材料僅是薯片盒、鞋盒,顏色、形狀比較單調,后來加入了各式各樣的茶葉罐、幼兒自己涂色的小樹、房子,這樣不僅色彩更加豐富了,還幫助孩子們搭建的建筑更豐富,造型更別致。
四、搞好區域間活動的交流
我們在創設與運用物質環境的同時,還注重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自主的區域活動環境中無拘無束地玩,在玩中學、樂中學,充分表現其探索、創造精神,使身心得到了和諧發展。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游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這就要求整個區域活動幼兒可以融會貫通,讓區域的幼兒可以保持著自己的角色去體驗別的區域的游戲。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帶自己家的寶寶到美容院去美發,看書的小朋友肚子餓了可以到“小丸子餐廳”吃點東西,旅行社的小朋友可以去娃娃家做客……這樣的貫通,需要教師的智慧,不斷的豐富區域的內容和角色,讓幼兒之間各區域之間更好的貫通起來。
五、注意活動材料的層次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復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我們班級在投放美術區操作材料、益智區投放的材料時,根據每個小朋友的能力不同,投放時也注意到了難度,例如在美工區的操作材料中,在《春天》這個主題中,我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卷筒紙芯,皺紋紙、彩紙等,根據幼兒的能力不同,可以在幼兒操作時選擇不同的材料;在拼圖中有6張、9張、12張小拼圖,能力相對好的小朋友可以選擇難度大一些的拼圖,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我們在材料提供上的層次性。
“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是我們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在具體指導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一種灌輸。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老師教的欲望太強、太主動,必然使幼兒學習變得被動。確實如此,如果老師教的多多的,填得滿滿的,孩子們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間。反之,當離開了老師的視線和關注,孩子們的主動性、探索性就會多一些。
區域活動,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在工作實踐中積累經驗,開動自己的腦筋,創設更好的區域環境,更好的為每一個幼兒服務!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實施】相關文章:
• 略議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完善
• 農村幼兒園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游戲
• 德國雙語幼兒園建設方興未艾
• 高職學前教育改革研究(3篇)
• 探討新時期幼兒園古典音樂欣賞
• 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初探(3篇)
• 舞蹈創作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
• 創新能力學前教育論文
• 關于幼兒園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
• 投資私立幼兒園,手續怎么辦?
• 現代幼兒園管理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