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孩子呈現一個更加完美的學習生活空間,幼兒園領導和老師們為環境創設活動主題的深化、成果的展示、資源的共享等付出了許多辛勤的勞動,這也是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質量及保教水平的重要載體。但是,實踐發現,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墻飾環境的創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那么怎樣讓墻面真正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發揮作用呢?以下是我在平時工作中積累的對墻飾布置的一點心得:
一、幼兒及家長是主題環境創設的主人
幼兒園主題墻飾創設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在主題墻飾創設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對幼兒的尊重,以幼兒發展為主,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把墻面環境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教師的角色就會從原先的直接動手,變為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首先教師要多關注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創設主題墻飾的積極性。
另外,家園合作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只有讓家長參與到環境創設中,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教師將幼兒作為主題墻布置的主體,合理利用主題墻和副主題墻來呈現出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這種環境記錄是家長了解幼兒的重要途徑,不僅反映了幼兒的學習成果,還反映了教師的教育過程,恰恰是家園共育的好機會。
二、墻飾內容的選擇及來源
1.幼兒園墻飾內容來源于幼兒
要以幼兒的眼光看世界、看問題。教師要經常根據孩子的需要對墻飾進行創設,并允許孩子在活動時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墻飾,使他們在此過程中成為建構自己知識的主角,也就是讓墻飾成為孩子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記錄。
現在,每一面墻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主題墻飾從幼兒關注的問題而來,最能激起幼兒的共鳴,引起幼兒對墻飾的關注,進而有與他人交流墻飾內容的動機。我們會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間,讓他們大膽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主動地去關心主題墻飾,使我們的主題環境創設伴隨主題開展得日漸深入且不斷完善。
2.幼兒園墻飾內容來源于課程(根據生成主題創設主題墻飾)
環境創設往往以主題開展為線索,在配合教育需要進行主題墻布置時,教師根據主題開展的需要,由教師引導,讓幼兒積極參與構思、創作、安排,與幼兒共同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墻設。可以先是師生共同討論墻設布局,然后由教師創作大背景,樹型網絡圖或其他背景,孩子們在其中豐富內容,使之體現幼兒的意愿、興趣、體現幼兒主體意識。這種分工布局的方法能使主題墻“形散而神不散”。如,《夏天真快樂》主題開展前,我們就引導幼兒收集各種夏天的水果和冷飲的圖片,稍加裝飾一塊《夏天真快樂》的主題墻飾就出來了。
3.幼兒園墻飾內容來源于生活(根據節日、季節變化創設主題墻飾)
季節交替時,我們可引導幼兒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創設一塊符合當時季節特征的墻飾。加深幼兒對季節的認識。此外,有節日或重大事件發生時,我們也要抓住契機,可以創設出一塊讓幼兒關注的墻面。如我園是以美術沙畫為特色活動,國慶節來臨前,我們就結合國慶開展了慶國慶沙畫制作比賽,賽后,將幼兒制作的沙畫小紅旗、五角星等展示出來,形成了一塊關于節日教育的主題墻飾。
三、發揮墻飾的教育價值,合理布局
1.墻飾的形象和色彩應適宜
教師在進行墻飾創設時就應創造富有童趣的形象和明朗、活潑的環境氣氛。優美、淡雅的色彩,活動的造型,都會給人以親切、舒適、喜悅的感覺。因此,教師在進行墻飾創設時,還應充分考慮,形象和色彩對幼兒的影響,可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墻飾創設中去,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因此,墻飾布置的內容應注意縱向、橫向發展的序列。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是一個基本立足點。墻飾應該結構簡單、色彩鮮明,感官刺激明顯;供給他們操作的物品應該形狀多樣。
2.墻飾空間安排宜疏密搭配
教師應注意盡量將墻飾降低到與幼兒視線相平位置,移開擋住幼兒視線的障礙,保證幼兒既能看到,又能觸摸到墻飾,減小墻飾與幼兒的空間距離,使“高高在上”和“藏”在背后的墻飾能與幼兒見面,使幼兒隨時都可以接受教育,使墻飾真正發揮它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何雨蔓.探討幼兒園的室內環境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4(04).
編輯 王團蘭
【淺談幼兒園墻飾的創設】相關文章:
• 初探幼兒園德育的有效滲透
• 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
• 幼兒園“去小學化”不能矯枉過正
• 幼兒園教師實踐性知識內涵初探
• 談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
•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
• 淺談生活化的幼兒園種植課程
• 民辦幼兒園教師職業歸屬感探究
• 幼兒園家園合作親師關系淺析
• 幼兒園民間美術環境的創設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進行愛國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和聲課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