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期是培養自信心的關鍵期,也是個性品質可塑性較強的時期,從小培養幼兒相信自己的力量,增強自信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角色,對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覺得幼兒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和任務是:預防幼兒驕傲、固執與退縮、自卑等不良性格發展,培養幼兒自信心,使他們充滿自信地走向未來,成為新時期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幼兒 自信心 培養
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幼兒營造民主、尊重和平等的心理環境
民主、尊重和平等的心理環境是幼兒建立自信心的精神奠基,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可以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我覺得幼兒教師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幼兒營造民主、尊重和平等的心理環境。
1.認真觀察每個幼兒,專心捕捉幼兒的亮點,讓幼兒獲得自我認同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幼兒都有各自的優勢智能領域,作為教育者應該盡可能挖掘每個孩子的優勢,專心觀察孩子的每一個細節,捕捉幼兒顯露出的亮點,適時將它放大,將這個亮點培植成教育的生長點。有位老師曾這樣感慨過:沒有一種草不開花,沒有一個孩子不完美,每一個孩子都是充滿色彩的生命畫卷,這張畫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賞的東西,真正缺少的是欣賞的目光,所以老師更要有一雙充滿愛的發現的眼睛。我們班石老師對待特別調皮的孩子時,就是隨時發現他的優點,表揚他,讓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改掉不好的行為習慣。
2.多鼓勵支持幼兒,為每個幼兒搭好階梯,讓幼兒獲得成就感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每個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導下所能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會有差距,所以教師要及時鼓勵幼兒,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現有水平并引導幼兒實現新的發展目標。教師要注意認真剖析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根據他們各自的實際情況,做好一名建筑師,為他們搭好階梯,并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幼兒增加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就會想著去做好另一件事。
3.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幼兒獲得社會歸屬感
幼兒老師要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有的幼兒由于年齡特點的限制,往往缺乏解決矛盾的方法和技能,通常以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這正是導致他們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師可以采用相應的管理模式,比如自主生活管理模式,通過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共同維護幼兒園的秩序。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幼兒產生的問題,老師要以愛為底層,如微笑、點頭、親撫及親切的語言,讓他們感到安全,對老師產生信任。二層要委婉指出他們的缺點或錯誤,讓幼兒自然地接受。最后以信任或期望態度結束,相信幼兒以后一定能做得更好。這樣孩子就會產生被尊重、被喜愛的感覺,就會逐漸學會自己去尋找同伴,學會友好的與人相處。
二、為幼兒創造各種鍛煉機會,豐富幼兒的成功體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應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自信心”。幼兒時期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首先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因人而異,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幼兒身上的長處來帶動幼兒克服自身不足的地方,讓每個幼兒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成功和滿足,產生自信心。比如設置“挑戰123”專欄,讓幼兒以闖關的形式參與活動,每闖完一關就會看見一句“你真棒”,當闖完三關后就可以戴上皇冠,孩子們在這種玩玩樂樂中學會了一些基本技能,增強了自信心。還可以在每班布置“自信舞臺”,小朋友們可以在每天的飯前一刻鐘上小舞臺表演節目,盡量鼓勵那些平時很少有表現機會的幼兒上臺,獲得鍛煉機會,同時表演完畢,引導其他孩子給他鼓掌,讓他們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對幼兒做出及時恰當的評價,使幼兒充分認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
幼兒期的自我意識正處于從生理的自我向社會的自我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總是以自己主觀的想法解釋外界現象,他們的自我評價帶有明顯的他律性、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和評價往往是片面的,膚淺的,而且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在幼兒園里,他們往往通過老師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年齡越小的幼兒受老師評價的影響越大,所以老師在一日的保教活動中要對幼兒做出及時瀹當的評價。
首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學會賞識孩子。用欣賞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給孩子以鼓勵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大膽地進行創造、想象和活動。
其次教師應及時肯定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和優點,哪怕在成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要輕易的放過,因為老師的鼓勵和積極的評價是孩子獲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最后教師要善于運用鼓勵性的評價言語,“你真棒,你的進步真大,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勵性地評價言語能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四、做好家園聯系工作,使幼兒受到一致的積極的教育影響
實現家園互動,家長和教師必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交流和溝通是建立這種關系的重要途徑。
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園互動活動,激發家長與教師的互動熱情,讓家長充分體驗認識到新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價值,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逐戶進行家訪,“三八節”舉行“做合格媽媽”的家長報告會,請家長來園參加半日觀摩活動,召開班級家長座談會,交流教育經驗。平時可以通過面試和便條的形式,請家長協助工作和交流幼兒的表現,讓家長走進來,經常性地直接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深入到幼兒園教育過程深層次的環節中去,同時改變家長的錯誤教養態度,教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在實習期間,我了解到我們班周佳的父親是律師,他帶著競爭的心理培養自己的孩子,強硬灌輸,加班加點,希望孩子成才,經過兩次家訪,教師介紹他看《早期教育與天才》、《怎樣開發幼兒的智力》等書,建議他尊重信任孩子,家庭作業量適當,不要操之過急。他又來幼兒園觀看教師上數學、語言活動。他說,幼兒園的啟發式教學比我的硬教效果好,我對孩子要求過高了。對于保護過多的家長則指出危害,改變態度,配合訓練。
幼兒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地具體問題出發,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所以老師和家長要共同努力,加大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探索通過各種途徑,采取有效方法幫助幼兒增強自信心。
【幼兒園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相關文章: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班化音樂教學實踐
• 學前教育畢業生職業發展探究
• 幼兒園:獨立性培養方案
• 道一聲再見,我的幼兒園
• 生病了,還能去幼兒園嗎
• 淺談幼兒園經典古詩課堂教學策略
• 陜西省幼兒園小學化實證分析
• 幼兒教育中激發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 幼兒園舞蹈教學初探
• 讓幼兒園區域活動“活起來”
• 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后勤管理
• 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