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管理是辦好幼兒園的關鍵。以往幼兒園的管理模式多屬于事務型、制度型或經驗型,對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幼兒園一些具體的、瑣碎的、臨時的事務;抓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落實的檢查;抓各種規章制度的健全及檢查等。這樣的管理具有“‘機械化軍團自下而上的管理統治’和‘照章辦事’”的特征。導致教師處于聽命、遵從、被督察的地位,喪失了自我思考、自我決策的能力。更糟糕的是,教師的地位無形中影響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到最后,孩子成了受害者。
其實,管理沒有固定模式,它需要管理者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做出謀劃。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的核心。任何一種教育行為都要通過人這一中心因素得以落實和完成。我園已有二十幾年的辦園歷程,并成功創辦為四川省示范性幼兒園,首先得益于我們不斷探索有效的管理途徑,達到了管理工作的最優化、精細化。那么,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新境界呢?
一、實施“思維三要素”的總體管理策略
(一)所謂“思維三要素”即“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得怎樣?”是管理者頭腦中必須時刻考慮的三個最基本的問題。可以說,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就是在這三個思維要素基礎上延伸開來的。要做什么?必須要有目標意識與任務。目標任務是反映管理工作的本質;如何去做?必須要有計劃和落實意識。管理者要把定計劃作為管理的基本活動和起始環節,把實行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階段;做得怎樣?必須要有檢查、反思、總結意識。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過程檢查監督、考核的作用,以及總結在管理工作中承上啟下、提煉經驗教訓和評價、評估的功能。
(二)要求管理者和每一個工作人員對每一項目標的生成和實施要達到七字要求,即早、細、嚴、緊、準、實、恒。早――體現超前性、;細――體現周密性;嚴――體現嚴謹性;緊――體現及時性;準――體現正確性;實――體現扎實性;恒――體現長期性。
(三)實踐“做什么?怎樣去做?做得怎樣?”的管理思想,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行政、教職工頭腦中已經形成了時時考慮的三個基本問題和良性循環的管理框架,我們始終不移地把“七字要求”貫穿于管理工作全過程,達到了有序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目的。特別是在去年迎接四川省政府督導評估檢查工作中,我們將整體工作分解為若干項工作,把長期的工作分解為若干短期工作,明確了各任務間的從屬、遞進關系。通過具體實踐和強有力的教育引導,全體教職工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對照“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得怎么樣”鞭策自己、檢查總結自己,形成了人本化的牢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減少了工作盲目性,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
二、具體落實園本精細化的管理模
式,推進園所管理不斷改革創新
(一)整體管理――建立健全制度,理順管理體制
堅持以章治園,目標化管理取代經驗式管理。根據《教育法》、《教師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我園率先建立了《幼兒園章程》,依據《章程》制定了5年、10年發展規劃,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了以目標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從考核獎懲做起,做到工作安排到那里,獎懲考核跟到哪里。先后還不斷修訂了《教職工考核方案》、《教職工獎懲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依據相應的管理制度制訂了詳細的常規要求,從細微處到對教職工的言行進行規范,如:教師接待語言進行了規范,提倡教師講文明禮貌用語,禁講忌語;晨檢時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并對幼兒一日情況做記錄,并及時對家長反饋。成立常規工作檢查小組,將檢查結果納入年度教職工考核等。
我們對各工作崗位情況進行科學研究,按工作實效,規定工作方法,取代經驗做法。一是充分發揮園務委員會、工會、教職工大會、家長委員會等民主參政職能,參與目標及制度制定,達成我園長、短期目標的共識。發動全園職工提合理化建議、開展大討論,激勵全體員工為實現目標努力奮斗。二是園領導帶頭倡樹“敢干、敢負責、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務實精神,圍繞總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有力地保證了各個子目標的實現和總目標的完成。三是為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我們制訂和試行了全園教職工評估量化考核標準;先進班級組考核標準;保育人員考核標準。根據思想與工作態度、素質要求、工作規范等項目,將各崗位工作具體化,運用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日常考核與綜合考核,考核每個教職工的工作質量。管理目標的完善,有效增強了全園教職工的凝聚力,較好地保證了總體目標的實現。“量化評估考核法”便于職工自我檢查、自我管理、自我調整,這是一個包括多方面的因素的評估考核體系,體現一定的人對一定的工作完全負責的基本原則,把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按章治園的制度建設結合起來,促進了園所管理科學化。
(二)行政管理――組建管理網絡,形成“目標合,責任分”的高效管理體制
一是加強縱橫聯系。幼兒園的管理體系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多系統、多要求的綜合體,只有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明確分工,各部門才能指揮暢通、協作有力,提高管理效能,反饋信息迅速。我園在行政管理崗位上設立了教研組長、保教主任、安辦主任、分管安全、后勤的副園長、園長等職位,后勤崗位上設立了出納、會計、檔案管理員、電教員。既考慮了橫向管理,又照顧了縱向管理。此外,注意發揮黨、團組織、工會、作用,使群眾參與管理,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使領導和群眾的信息傳遞和反饋達到了多層次、多渠道。
二是加強職、責、權統一。實行職責掛鉤,在行政分工中,每個職務都分點、分線、分面、定崗、定責,形成層層負責的領導機制;實行責權掛鉤,定責、定權后讓中層管理人員享有決策權、指揮權、檢查權與考核權。把園長總管全局的權力下放到每一個行政領導身上,形成幾個縱向的管理職能。形成了園本管理制即誰分管的誰負責、誰的崗位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誰的活動誰負責的管理機制。并對各項工作進行了詳細分工,如:教育教學、教師業務培訓、幼兒評價、家長工作的考評由保教主任負責;衛生、安全的常規檢查由安辦主任負責;園后勤服務、伙食管理由分管副園長負責;教職工財、物管理、檔案、上傳下達等工作由檔案員負責;電教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電子資源庫的建立由電教員負責;幼兒園財務由出納、會計負責。各職能部門既分工又講究合作,對年度計劃、規章制度等進行全面落實。
三是落實園長全面負責、黨組織發揮監督作用、教職工民主管理的“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園長領導主體作用,抓好指導、考核、獎懲。園長擺脫事務糾纏,集中精力于訂計劃、建規范、促發展的統籌工作,保證園所向著良性循環方向前進。園長在具體指導中,及時化解矛盾、消除分歧、發現典型、摸出經驗。四是成立了考核獎懲領導小組,制定《考核獎懲標準》,開展平時量化和綜合評定工作,及時將意見反饋給本人,使考核具有群眾基礎。每學期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獎懲,充分體現了高效率、高質量的經濟分配原則。
(三)業務管理――更新管理理念,不斷理清教育思路
規范科學保育工作。為克服保育工作隨意性、非規范性和非系統性,我們形成了系列化保育措施,我們首先確定并實施了保育人員達到的“四懂”、“四會”目標,“四知”即:⑴懂職責要求;⑵懂幼兒生理、心理一般規律;⑶懂幼兒生活護理和常見病、傳染病的防病知識;⑷懂意外事故急救、處理方法。“四會”即:⑴會做幼兒生活護理工作;⑵會做衛生清潔、消毒工作;⑶會預防幼兒安全事故;⑷會協助教師配班工作。由于訂出了保育工作職責、每日工作程序和自評、他評、園長評的量化考核要求,保育員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作目標越來越清晰。
【有效探索精細化的幼兒園管理模式】相關文章:
• 創意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幼兒園何以成為稀缺資源?
• 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后勤管理
• 淺談幼兒園繪本教育
• 幼兒園宣傳經驗例談
• 幼兒園觀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 學前教育文化創新策略分析
• 虐童新聞事件反思幼兒教育語言的傳播
•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的重要性(4篇)
• 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其對策
• 學前教育男幼師培養路徑新探
• 幼兒園的婚禮,因勢利導or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