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活動區模式是“教師創設,幼兒在活動中按老師的意愿發展相應的技能”,而新《綱要》指導下的新型區域活動應該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過程,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活動區的發展應該以他們的需求為方向,幼兒、教師、環境是平等、互動和共同進步的。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向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
幼兒園活動區域現狀分析:
1.活動區角各個區域雜亂無章。(擺放的東西亂七八糟,沒有一定的順序性和主題性)
2.每個班級呈現的模式基本一樣,沒有什么更新,而且每個區角沒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圖書角、結構區、表演區等)
3.每個區角沒有制定相應的規則和介紹每個區角的玩法。
4.區角活動中的材料單一,投放的數量有限。
5.區角擺放整齊,根本就是供孩子欣賞,沒有讓孩子參與其中。
6.班上的班額很大,沒有足夠的空間供孩子玩耍。
7.由于幼兒園的條件有限,投放的數量不足。
8.自制的材料不結實,損壞性很強。
9.提供的東西只供檢查和欣賞,很多時候都是藏起來。
10.老師的指導不多,導致孩子養成一系列不好的習慣。(如:亂扔玩具、不愛惜玩具等)
針對以上現狀,結合本園情況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利用廢舊材料讓區角豐富起來
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如可樂瓶、礦泉水瓶、奶粉罐子、廢紙盒子等。通過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制作出角色游戲中的一些物品,如娃娃家中的洗衣機、電冰箱、電視、小床等,在理發店里,我們的老師同樣利用廢舊物品做出了小朋友喜歡的洗頭盆、燙頭發的烘干器、鏡子等供小朋友在游戲中玩耍。
在班級的各個區域中也增添了一些適合幼兒操作的材料,比如:我們中班的做做玩玩區域,我們投放了十幾種材料,同時配合了主題開展一些操作活動,如貼樹葉、拼版、給花瓶穿上五彩衣、擺小棒等等。在秀一秀的區域中,教師給孩子準備了美麗的五彩衣、彩帶、帽子,特別是女孩子最喜歡玩秀一秀這個活動了,她們在
音樂聲中盡情的跳著唱著,特別的開心。其他的還有如閱讀區、結構角都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在完成區角裝飾的活動中,我們的老師們想盡了各自的辦法,不管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積極的出點子想辦法,充分體現了老師們的心靈手巧。大家都是利用廢舊材料,盡量做到讓學校少花一分錢,同時也增強孩子的環保意識,從合理利用廢舊資源做起。
2.給孩子一個無拘無束的區域游戲
區域活動,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以及孩子的發展水平和興趣,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活動氣氛相對寬松,活動形式靈活多樣,能夠滿足孩子發展的不同需要。孩子可以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他們喜歡的活動,體驗成功的愉快,增進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新《綱要》中還提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由此可見,環境的創設與教師的指導是幼兒是否能在區域活動中得到較好發展的關鍵。
第一,區域游戲的創設不應該是簡單為了下午的區域游戲而開展游戲。以前我一直誤以為,區域游戲的開展就是在教師組織的對應的區域游戲時間里進行的。
區域游戲的創設和開展不光光僅停留在教師組織的區域游戲時間里,我們更多的要考慮它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我們在創設區域游戲環境以及提供游戲材料時,要注意空間的合理安排和開放,讓幼兒在飯后或課間休息的時候小椅子一搬就能玩了,這樣就更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游戲的價值也能得到更好地發揮。
第二,區域游戲內容的選擇及材料的投放可以是累積性的,要以孩子的角度,盡量體現趣味性。
第三,教師應努力創設、提供區域游戲作品展示的空間。在一些班級里,老師們很好地利用起展板、展示柜、作品帶、墻面、地墊等道具,對孩子們區域游戲中的一些作品進行呈現和展示,我覺得這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們的作品不一定要求它是完美的,但一定是真實的,是孩子們自己的創作。如果能將他們的作品在班里進行呈現和展示,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們游戲的積極性,促進孩子們自我成功感的體驗。
第四,區域游戲不一定是要讓老師“教”,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們自己“學”。在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上,老師們可以多放一點心眼,看看能否通過一些小圖片或小卡片的提示,讓幼兒自己來發現、總結游戲的玩法,嘗試根據圖片提示內容自主地進行游戲,而不是光靠老師介紹、講解游戲的玩法。
區域活動滿足了幼兒不同的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作用。我想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會為此而不斷努力、不斷摸索,創設、尋找出更多有利于孩子發展需要的有趣、有效、無約束的區域游戲。
3.建立區角規則,開展有序的區域活動
眾所周知,幼兒天性好動,而游戲活動又是幼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活動作為一種自由的游戲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探索、發現、完善的活動。本學期我們開始進行區域活動的教學嘗試,因為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游戲時消除了對幼兒園的焦慮,同時孩子們對區域活動也很感興趣,對各種游戲的材料有欲望進行嘗試。但是,每次區域活動時,班級里就象一個熱鬧的“菜市場”,孩子們各自在喜歡的區域內玩,但是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哭鬧爭吵的現象,這時候教師的言語只是外部強化,沒有任何效果。那么,如何開展井然有序的區域活動呢? 首先,掌握各班年齡孩子特點,逐一示范。區域的開放要逐個開始,幫助孩子加強他們的行為目標。由于小班的獨立性、自主性都較差,所以在組織活動時,要帶領逐個進入活動區,幫助認識區域的名稱、內容、材料,要采用逐步開放的方法進行。教師還要做幾個示范,幫助掌握玩法,從而使對區域活動有興趣,從而愿意去玩;教師還可以利用圖文并茂的區域規則來讓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更加有序還可將部分規則隱含在環境中,幫助幼兒更好的建立區域秩序感。比如我們在區域活動時會播放一些輕柔的
音樂,控制好音量。當幼兒聲音過大時,教師可以輕聲提醒幼兒聲音太大就聽不到好聽的音樂了等。
其次,創設區域的氛圍,引發幼兒興趣。要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專注,就必須讓他們喜歡區域,愿意長時間操作。幼兒的區域規則意識不能只憑教師語言、物質獎勵等外部手段來強化,更為有效的是通過環境創設,讓幼兒在環境中了解、體驗和接納規則,真正將規則轉化為生活的一部分。
針對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愛跑動的特點,我又針對性地投放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材料,避免幼兒由于對材料不懂操作而隨便擺弄,在活動游戲中讓逐步幼兒明白常規,通過觀察、記錄提醒幼兒在操作中存在的常規不足的地方;分析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受年齡的限制可能沒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很久,在下階段將通過投放多種幼兒喜歡的材料在一個活動區中來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活動中,避免幼兒隨意亂跑。
再次,尊重和發展孩子的自主性。由于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孩子創造展示優勢的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小班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很多都是來自于外界,所以我們就必須運用美國戈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表現材料,讓孩子們有機會肯定自己,增強信心。在他們出現共同爭搶一個角色時,我通常都是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讓他們明確這個角色只有一個人,所以你必須講出你想當的理由,不行的話就以猜拳游戲解決。這樣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與平等。由于孩子們感受到了他人對自己的尊重,所以活動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就會大大加強。如手工區的創設中,我們可以考慮到孩子動手能力的差異,提供半成品的材料、簡單及有難度的作品等方法,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這種氣氛,要肯定每個孩子的進步與努力,允許孩子失誤或按自己的設想去活動,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最后,教師的提醒和評價。幼兒由于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常常會忘記規則從而影響了自己或別人的操作活動,在這時,可以采用提醒法予幼兒適當的幫助。如當幼兒由于不理解規則而干擾了其他幼兒的活動時,老師可以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他:“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應該怎么做更好?”“請你……好嗎?”。而當幼兒由于不懂活動規則而無法活動時,如在角色區中,教師看到娃娃被媽媽扔在地上,就走過去抱起娃娃“呀,娃娃怎么哭了?”這種“介入式”的行為提醒,既糾正了媽媽扔娃娃現象,又豐富了游戲情節。幼兒間的提醒一般適合于同區域活動的幼兒,而且更易于被幼兒所接受。這樣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師的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區域性活動起到一種支持的作用,并且還可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正確、適當的指導,從而更有利于游戲的開展,促進能力的發展。教師在活動中要學會觀察,并在一個地方都應作好相應的記錄,變無意識為有意識。這樣便于游戲結束后對游戲行為的反思提供依據,也可以從中得到教師的指導與游戲水平發展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信息。
總之,區域游戲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與意見,以幼兒想玩游戲為立足點,開展幼兒喜歡的區域游戲為目的,發展幼兒的各方面能力,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重慶市梁平縣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現狀及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生活化課堂的構建研究
• 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研究
•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節奏感培養
• 創業服務不是“開幼兒園”
• 道德領導――幼兒園課程管理的新思路
• 假期過后怎樣讓孩子回歸幼兒園
• 幼兒園教育資源流失問題芻議
• 學前教育學生實踐能力研究
• 幼兒園晨間鍛煉的管理
• 體育教學活動中男幼兒教師論文
• 新時期幼兒園教研活動實施分析
• 幼兒園觀察記錄表使用現狀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