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是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基礎,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體驗式教育手段,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幼兒的自主表現表達提供原始的積累。
一、多途徑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
途徑一:在主題課程中體驗
主題課程是幼兒在園生活中關注的焦點,它追隨著幼兒興趣的發展而進行,它完整性、連續性、層層深入的特點,使得幼兒能夠獲得全方位完整的體驗。例如,我們在大班實施的《跨海大橋通了》《紅紅火火中國年》《運動會》等主題活動中,讓幼兒將在課程中獲得的體驗,通過美術的形式進行展現,不僅展示了他們獨特的感受和表現力,同時也彰顯了主題課程的脈絡。因此,將幼兒美術中的體驗與主題課程結合起來,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措施。
途徑二:在大自然中隨時隨地體驗
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自然界中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吸引著幼兒的好奇心。例如,在春天來臨的季節里,我們帶著孩子倘佯在春日暖暖的陽光中,引領他們去觀察嫩綠的樹芽、絨毛般的小草、柔軟的柳枝、嬌艷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從圖片欣賞到走進大自然,教師讓幼兒的體驗不局限于眼睛的欣賞,而是各種感官的感受,使孩子獲得了關于春天的整體認知,為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現積累下了豐富的素材。
途徑三:在與大師的對話中體驗
大師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美術元素,例如: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冷暖抽象;米羅漫不經心涂抹出來的稚拙外形:波洛克如兒童游戲般的作畫方式,構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審美世界,符合幼兒的審美趣味。因此,讓幼兒從小就大量接觸藝術品,體驗大師的繪畫方式與繪畫風格,能使幼兒的審美感知、審美情趣、審美創造等能力獲得協調發展。
二、用適宜的方式體驗適宜的內容
方式一:專題漸進式的深入體驗
在幼兒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經常會嘗試進行專題漸進式的體驗活動,通常這類體驗活動會有一個比較固定的主題,然后教師對這個主題進行分解,分層次引導孩子進行體驗,使幼兒對該項內容獲得全面完整深入的認知。
例如:在中班進行的關于《人》這個美術專題內容的體驗中,我們將它分解為“臉部特征”“人物細節”“人物動態”三個階段,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獲得豐富而完整的體驗,在《臉部特征》這個階段的體驗中,我們嘗試引導孩子互相觀察同伴的臉部,使幼兒對不同的五官、不同的臉型以及變化莫測的臉部表情有非常直觀的感受。在《人物細節》這個階段的體驗中,我們在進一步引導孩子觀察臉部特征的同時,引導孩子關注人物的服飾,從色彩、款式等方面進行感知。在《人物動態》這個階段中,我們引導幼兒分解早操和運動時的動作,使幼兒感受人體動作的靈活性。
專題式的體驗解決了以往幼兒美術活動中體驗的粗糙與急功近利,使孩子對一個事物的體驗深刻而到位。
方式二:場景感染的深刻體驗
場景感染即把幼兒安排到一定的情景中,讓其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景中獲得經驗。例如在六一主題教育活動之下的一個美術活動――《我是小演員》的繪畫中,孩子繪畫的效果非常好,蝴蝶般色彩斑斕的衣服、如彩虹般的眼影、如櫻桃般的紅唇、如桃花盛開般的腮紅、陽光般的笑臉……無不表達了孩子在六一演出中的快樂心情。我想: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六一演出的場景給了孩子非常深刻的體驗。
方式三:特定事物的細致體驗
對于大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已經有了一些粗淺的感受,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認識,在繪畫中很容易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進行固定的表現,形成模式化的表現風格。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體驗時,要靈活地選擇特定的事物,將孩子帶入真實的情景中,通過精心的設計和組織,完善和豐富孩子的認識,使孩子在表現時能夠實現對自我的突破。
例如,在春天的時候,我們在孩子中進行《美麗的樹干》的體驗活動,利用幼兒園大樹多的條件,將孩子帶入這個真實的情景中,引導孩子觀察樹干的色彩、形狀,樹皮的粗糙、軟硬程度等等。在未進行體驗之前,孩子對樹干色彩的認識就是“灰色、黑色、咖啡色”等等的籠統印象 體驗之后,從孩子的作品中可以發現,孩子對樹干的認識豐富了,有部分孩子甚至表現出了樹干上青苔的色彩,有些孩子通過畫筆的變化表現出了樹皮粗糙和光滑的感覺
從體驗到幼兒的自主表現之間有一段距離,需要教師巧妙地架設橋梁,幫助幼兒自主表現。
橋梁一:梳理經驗
在體驗中,幼兒獲得的感受比較零散而不全面,這就需要對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在對這些經驗的梳理中我們需要把握的原則是,要與幼兒的表現水平相聯系,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孩子自我表現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關于表情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從引發孩子的開心情緒,到引導孩子觀察臉部開心的特征,到欣賞開心的圖片,由淺入深,由直觀到符號,一步步對孩子的經驗進行引導和梳理,使弦子最終形成完整的經驗、
橋梁二:技能滲透
在表現主題的過程中,孩子會碰到許多美術活動中的技術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呢?這就需要通過技能的巧妙介入,幫助孩子提升表現水平。
案例:技能滲透策略之一――難點解析
在關于運動會的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繪畫活動《我參加的運動項目》,這個活動的技能要求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高的,不僅有動態的要求,而且還要畫出單項運動的特點在反復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我們決定采用單線人物繪畫的方法,因為單線人物簡約的線條能使孩子比較容易將人物的動態表現出來,解決繪畫中的技能難點,使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
【幼兒園體驗式美術活動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
• 幼兒園教育多元化評價的建構
• 以圖畫書為載體開展幼兒園閱讀教學
• 探究幼兒園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 淺談幼兒園進行勞動教育的方法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
• 小議幼兒教師資格專業能力要求
• 民間游戲與幼兒教育融合探討
• 幼兒園情景閱讀教學模式研究
• 高職學前教育改革研究(3篇)
• PCK視角下的幼兒園社會教育
• 幼兒園早操活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