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教學活動游戲化就是通過游戲和教學活動的相互結合來滿足他們的愿望和需要。教學游戲化是教學藝術性的提升,科學地實施教學游戲化,才能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才能達到幼兒在“樂中學”、“玩中學”的目的,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的新時代幼兒。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活動 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3-0131-01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幼兒園在此基礎上還實施了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自然性等特點,在游戲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這是游戲本質所決定的。通過游戲和教學活動的相互結合來滿足他們的愿望和需要,這就是教學活動游戲化。教學活動游戲化反對的是把“學習活動”變成單純追求刻析的目標的“苦事”或枯燥無味的活動。
一、真視游戲化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目的
教學活動游戲化是課程組織游戲化的一種形式。游戲化的本質不是將教育活動統統變成“游戲”,而是使教育活動具有動力性,即興趣性、樂趣娛樂性,要求教師嚴密組織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要目的而開展游戲的教育活動。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不能讓幼兒盲目的游戲。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如:數學教學活動“5”的分解和組成中,可以采取玩搶呼啦圈的游戲。5個小朋友到前面聽
音樂轉圓圈走,當
音樂停下時,小朋友要跳進呼啦圈,然后一起數一數剛才的5個小朋友分到兩個呼啦圈里各是幾個,從而知道“5”可以分成幾和幾。再將將家中是5的物品用數字卡或點卡作出標記。通過游戲既激發幼兒學習數的興趣,又達到了本節活動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學活動游戲化實質上是要使教學過程變為愉快、有趣、輕松和充分發揮學習者主體性的教育過程。其根本目的是幫助兒童理解,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它要求教育者要有清醒的增長率意識、明確的教育目標。
二、轉變游戲化教學活動中的教師角色
教師是游戲活動的組織者,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具有引領的作用,因而部分教師把游戲作為教師控制下的教學活動,教師也就由組織者和引領者變為了導演者和控制者,有意或無意地改變著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走向,干擾或中止幼兒正在進行中的游戲活動,影響幼兒游戲的情緒或改變幼兒原先自主游戲的設想。由于教師的控制,盡管表面上呈現更強的節奏性、目的性和有序性,但由于幼兒興趣不高,主動性不強,不論游戲場景、框架建構得多么漂亮,但這樣的教學僅僅停留在游戲開展的層面,而不能與幼兒成長有機結合。因此,要打破這種格局,提升教師的理念,讓教師角色歸位,就必須讓教師成為游戲活動的組織者、觀察者和引導者。如區角活動:釣瓶子。教師準備筷子、細繩、吸管、裝飾過的可樂瓶。把場地用藍色的紙板圍一個池塘.將裝飾過的瓶子放進去,瓶口朝上。提出玩得游戲方法:拿一根釣魚竿,把魚線 (線的尾部系一小截吸管)放進瓶子里,抬起魚桿將瓶子釣起來。并提出規則:可以調整魚竿上的小吸管,但不能用手將吸管放進瓶子里;釣過的瓶子及時還原,釣竿用完放回瓶子里。
在這個活動前教師做好組織者的角色,準備一切教玩具;在游戲前講清楚玩法和規則;在游戲中教師扮演觀察者的角色,觀察幼兒的做法,不要干預、打斷幼兒,盡管他們失敗了,也要他們開動腦筋自己去嘗試,去探索;最后,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幼兒講解自己的做法、評價他人的做法,使幼兒在游戲后得到實踐后的理論深化。
三、體現游戲化教學活動中的幼兒地位
游戲中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讓幼兒主動活動,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發展主體性。所謂主體性,就是人作為主體時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最本質的特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綜合體,其最基本的成分是人的自信心、積極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最核心的成分是創造性。老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才能內化到幼兒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成為新知識,進而通過幼兒的實踐活動發展其創新意識,形成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應尊重幼兒,主動適應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在不斷強化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以高效率的提高保教質量。
四、豐富游戲化教學活動的空間與材料
幼年是一個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精力旺盛、喜歡冒險的年齡段。因此,活動空間的設置首先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其次活動空間的設置要符合教學活動的需要既便于孩子自由地選擇活動區,又便于教師縱觀全局,心中有數。因此,活動空間設置應該是開放的,所用的材料應當選擇無限制的。個性化,要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動機需要、興趣愛好、學習方式、能力水平、性格特點等。活動空間與材料在強調適應性的同時還強調挑戰性,即所提供視聽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種信息都要適當超越幼兒現實發展水平,而不是尾隨幼兒的發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兒的發展。這樣,幼兒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能有新收獲、新提高。傳統的活動空間與材料更多地強調形式的“藝術性”,不夠重視內容的“豐富性”,使得活動空間與材料布置中知識信息含量不足,導致幼兒在其中收獲不大。活動空間與材料缺乏豐富性的另一種表現是三維空間利用不夠充分,所以,這里強調要充分利用幼兒園課室內外的地面、墻面、空間,為幼兒盡可能多的提供多層次、多側面、多感官的知識信息、操作材料、實驗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兒無意識的學習能力,促進潛能顯現。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不僅改革了教學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觀的變革問題,我們要充分挖掘游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游戲中,讓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娛樂和學習的有機統一,使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
教學游戲化是教學藝術性的提升,而不是降低教學水平及要求。科學地實施教學游戲化,才能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才能達到幼兒在“樂中學”、“玩中學”的目的,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的新時代幼兒。
參考文獻
[1]楊琴琦.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探析[J].教育教學壇,2013,(13):278-279.
[2]陳健煜.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2):57-58.
【淺議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對資源的有效利用
• 農村民辦幼兒園發展的關鍵環節
• 新型創業:為狗狗開幼兒園
• 淺談有效管理幼兒園的必備觀念
• 論我國高質量幼兒園教師的培養
• 關于幼兒園教學的幾點認識
• 淺談幼兒園的素質教育
• 民辦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現狀
• 露天幼兒園一二三
• 幼兒教育游戲應用探析
• 幼兒教師職業壓力成因及對策
• 幼兒園開展游戲活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