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準的標志,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尺度。講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弟子規(guī)》是德育教育和禮儀規(guī)范很好的教材,其內容具體列舉出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規(guī)范。《謹》篇的內容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更容易為幼兒理解和學習,所以,在禮儀規(guī)范實踐中,我們首先從《謹》篇切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禮儀規(guī)范;童蒙養(yǎng)正;弟子規(guī)
一、社會現狀及原因分析
學生不滿教師批評,持棍將其打傷并搶其錢財――不孝!
復旦大學投毒案――因生活瑣事心存不滿而對同學痛下毒手――不悌!
清華學生硫酸潑熊――不仁!
貨車側翻,散落水果遭哄搶――不義!
諸如此類的案例枚不勝舉。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道德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一是家庭教育“重智輕德”現象嚴重;二是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德育不夠重視;三是社會教育功利主義傾向嚴重,價值取向傾斜,對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學習《弟子規(guī)》,進行童蒙養(yǎng)正
“人之初,性本善,茍不教,性乃遷”,人剛出生的時候是純善的,如若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就會使他們向不好的方向發(fā)展。古人云“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幼兒期是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滲透《弟子規(guī)》內容,對幼兒進行禮儀規(guī)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敦厚善良的心性,對幼兒今后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三、學習《弟子規(guī)》,培養(yǎng)儒雅兒童
儀容儀表禮儀規(guī)范。“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衣著要整潔、干凈,著裝要和自己的家庭情況、年齡、身份相稱。面部整潔,口氣清新。頭發(fā)干凈,發(fā)型大方。不涂口紅,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
言談舉止禮儀規(guī)范。“稱尊長 勿呼名”,對教師及長輩,不能直呼姓名。“尊長前 聲要低”,與長輩說話聲音要柔和,音量要適中。“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展開或盤腿,也不要抖腳或搖臀。忌坐桌子和窗臺,忌翹二郎腿,忌腿伸得過長。“步從容 立端正”,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輕聲緩步,不影響別人的學習和休息,站立的姿勢要端正大方。
四、學習《弟子規(guī)》,培養(yǎng)良好的秩序感
在盥洗活動中,教育幼兒洗手要排隊,不擁擠,洗完手后一定要關好水龍頭。喝水時,要用自己的杯子,喝多少接多少,不浪費水,喝完水后要把杯子放回原處。在這里,我們引申了“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這一章節(jié)指導實現“物歸原處”這一教育目標。利用“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這一章節(jié),教育幼兒起床后要洗臉刷牙,飯后要漱口,戶外活動后要洗手,玩泥、玩沙、玩顏料后要洗手,如廁后要洗手,防止病從口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進餐禮儀教育。“對飲食 勿撿擇 食適可 勿過則”,意思是不挑食,不剩飯,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傷胃。但是,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學生的生活“天天像過年”,對飲食也就越發(fā)挑剔,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存在挑食、剩飯的現象。于是,我們在餐廳里張貼“感恩詞”,餐前教師帶領幼兒誦讀,讓他們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道理。為了引導幼兒,有的班級教師則采取和幼兒一起用餐的方式示范進餐禮儀,做出樣子給幼兒看。幼兒的進餐過程更安靜了,桌子下的飯粒沒有了,剩飯的現象大大減少。進餐結束時,禮儀值日生還會主動幫教師擦桌子、收拾碗勺。而且,很多幼兒在家用餐時能有意識地等待父母一起吃,較好地落實了“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的禮儀規(guī)范。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教育幼兒午睡活動時,自己脫外套、鞋子,并按順序放在固定位置。不蒙頭,不趴睡,盡量右臥睡。不說話,不打鬧,保持安靜。起床后自己穿衣,疊被子。
五、學習《弟子規(guī)》,進行“潛意識”教育
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大人在談話,小孩在一旁玩得很入神。可當大人談論到孩子怎樣怎樣的時候,一旁玩耍的孩子突然就會生氣地問:“媽媽,我又怎么了?”這種現象蒙臺梭利稱之為“潛教育”,弗洛伊德稱之為“潛意識教育”。幼兒運用潛意識學習,能取得驚人的學習效果,如電視廣告語,大人不用教,五歲的孩子便能熟記于心、張口就來。運用“潛意識”原理,我們在每天早上入園接待時、午餐小憩時和離園整理工作時的三個時段,分章節(jié)播放《弟子規(guī)》的錄音,每次不少于十分鐘,七天一個循環(huán),依次推進。一個月以后,在家長會上,幼兒富有節(jié)奏、輕松愉悅的吟誦聲,引來了家長的唏噓贊嘆,大多數家長更是自嘆不如。
六、學習《弟子規(guī)》,成人要身體力行
《弟子規(guī)》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做的,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一定要身體力行《弟子規(guī)》。只有成人自己做到了,幼兒才能做到,否則沒有說服力。當要求幼兒“置冠服 有定位”時,成人自己就不能將衣物到處亂扔亂放;當教育幼兒“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時,成人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年人站著就不能視而不見。
古人云“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良好的榜樣示范和禮儀規(guī)范必將奠基孩子們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yè)、幸福成功的根基。我們相信,隨著以《弟子規(guī)》為載體的禮儀規(guī)范教育的不斷深入,其必將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凈化產生莫大的助益。
【幼兒園禮儀規(guī)范之《弟子規(guī)》學習】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問題反思
• 淺議幼兒園家長服務工作新舉措
• 淺談在幼兒園實施愛心教育
• 探索新時期幼兒園家長工作
•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研究的新進展
• 淺談幼兒園自然角的設計
• 幼兒園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策略
• 幼兒園圖書區(qū)有效利用研究
• 幼兒園音樂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探討
• 農村幼兒園語言訓練略談
• 古代幼教思想與幼兒教育論文
• 以人為本,建設幼兒園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