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的優化是當今教育的一大熱點,現在的幼兒聰明、思維敏捷度高,但上課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別好動,如何在有限的教學中,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更是幼兒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實踐與研究,我們對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1.激發學習興趣是優化教學活動的基礎。
1.1教學內容有趣
興趣是一種推動人們認識事物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幼兒的內在動機,是由活動內容的本身具有的魅力所激發,可以引發探究的欲望和沖動,使幼兒具有一種“忘我”的能力,讓他們自發、自愿、全神貫注的投入到活動中。因此,在選擇、設計教學活動之初,教學內容是否有趣教師早應該思考探究過,如果幼兒對教學活動所要傳授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道德等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幼兒才有可能達成教師預設的活動目標;如果教學內容對于幼兒而言是索然無味的,則幼兒的注意力無法保證,目標的達成因此就沒有保障。因此,找準幼兒的興趣點,順著幼兒的興趣指引來組織活動,是教育資源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部分。
1.2教學形式適宜
同一個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可以用不同的活動形式來展開教學過程,切忌拘泥于某一種形式。要把教學內容轉變為教學過程,轉變為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再加工和創造,教學內容能否變為幼兒的活動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設計教學過程的思考點——是從成人理解的知識概念出發,還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如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怎樣過冬》中,教師事先下發調查表,了解幼兒的前期經驗,結果發現,幼兒對動物過冬都很感興趣,他們和爸爸媽媽四處搜尋資料,準備了許多圖片、文字和音像資料。這樣看來,活動不能按原設計組織了,于是教師馬上改變方案,以游戲競猜的形式展開,如教師說出動物名稱,幼兒猜出它的過冬方式;教師說出過冬方式,幼兒競猜哪種動物,這樣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活動形式,贏得了幼兒的一致喜愛。
1.3教學材料多樣
材料是幼兒探究、學習和發展的刺激物和中介,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物化,是教師引發、支持幼兒探究的橋梁。材料的直觀、多樣、層次與開放,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領會教學內容,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小班體育活動《好玩的平衡橋》,教師能事先了解幼兒的平衡能力,大致劃分出不同層次的教學材料,再針對不同學習需求和已有水平的幼兒,投放不同難度層次的材料或學具,開展不同難度層次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充分調動了不同水平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2.重視體驗是優化教學活動的保證。
2.1開放性引導
讓幼兒對活動內容有切身的體驗,離不開教師開放性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重視幼兒的想法和看法,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擴展幼兒的思維。教師切忌把幼兒當成容器,把知識硬塞、硬灌進去,而應在啟發、引導的過程中讓幼兒主動學習,產生興趣,讓幼兒主動思考,獲取知識。
2.2操作性學習
幼兒自主操作的學習方式是幼兒通過對客體進行操作,與客體對象之間發生交互作用,進而獲得學習經驗的一種學習方式。利用操作性的學習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有助于幼兒獲得深刻的體驗,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激發其對學習活動的興趣,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理解、體驗、驗證。隨著新《綱要》的落實,幼兒操作性學習方式的內涵得到豐富,與探索、發現、創造性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成為發現式操作、探索式操作、創造性操作,這樣的操作性學習,能促進幼兒的情感體驗。
2.3互動性發展
《綱要》中提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互動的教育過程是指教師在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引發幼兒與教師有效互動,引發幼兒與物質材料有效互動,引發幼兒與幼兒的有效互動的過程,使幼兒在與教師、材料、幼兒的良好互動中獲得有效發展。然而,目前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育活動過程缺乏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互動,存在教師對教育活動過程高控制的現象,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教師為中心,幼兒失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表現的機會。
3.落實“知識點”,優化教學活動的本質。
3.1知識生活化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當教學與生活有聯系,我們有理由相信,幼兒的學習會變得有趣起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內容不能脫離幼兒的生活,而應該來源于幼兒生活中真實的事和物,或者是通過媒體等渠道,幼兒能感知到的事和物。因為幼兒處于人生發展的最初階段,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他們的學習發生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生活的內容就是他們要學習的內容。知識源于生活,知識植根于生活,是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本質,必須把知識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幼兒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促進幼兒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教學活動的活力。
3.2知識實踐化
教師一方面引導幼兒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另一方面盡可能的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求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的知識得以增長,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以張揚,從而為他們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真正的讓知識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知識實用起來,進而更好地培養幼兒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其實,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并不能以幼兒能備多少首詩、能識多少字、能說多少英語單詞、能進行多少算術運算等作為衡量課堂教學的標準,而應更多的關注活動是否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否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是否幫助幼兒建構了相關知識經驗和技能;是否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等。教師如能在活動中抓住并落實幼兒的“興趣點”“體驗點”“知識點”,那就是一堂成功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要把握要點】相關文章:
• 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要把握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