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是指通過傾聽
音樂作品,并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品評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隨著幼兒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音樂欣賞教學已日益受到教師的重視,在幼兒園音樂教學過程中,可通過音樂欣賞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但是,由于當前音樂欣賞活動內容略顯單一,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活動時缺乏主動性,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音樂欣賞活動中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音樂欣賞活動中的問題
1.音樂欣賞活動形式單一。目前欣賞教學活動中普遍以音樂知識、價值體系為教學內容;以聽教師講解音樂、展示音樂為主要教學方法。可見教師開展音樂欣賞活動的形式單調,未能形成以幼兒為主體,集唱歌、律動、
舞蹈、文學、美術為一體的多種方法參與的綜合藝術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幼兒全面協調地發展。
2.教師開展音樂欣賞活動缺乏主動性。多數幼兒教師都認識到音樂欣賞活動將直接影響幼兒的智力、道德審美等方面的發展。實際上只有少部分幼兒教師(其中多以教學經驗豐富和對此感興趣的教師為主)按計劃經常開展音樂欣賞活動,有意識地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相應的音樂欣賞活動;部分幼兒教師缺乏主動性,不經常甚至不開展音樂欣賞活動。
3.各幼兒園現有音樂欣賞活動設施利用率低。音樂欣賞教學可以說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學,在經濟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相對來說較高。目前大部分幼兒園的教學環境、條件都有所改善,但有待提高。
二、如何讓幼兒音樂欣賞“活”過來
1.從幼兒的興趣入手。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边@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也是如此。因此,我注意觀察幼兒,了解他們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再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選擇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例如,小班幼兒好奇心強,對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很感興趣,便從引導幼兒傾聽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聲音入手,比如鳥叫、蛙鳴、刮風、下雨和廚房里鍋碗瓢盆發出的聲音,幫助幼兒學會傾聽,并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對聲音產生興趣,為幼兒欣賞音樂、記憶音樂打下基礎。
2.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較為單純,活動往往受環境、氣氛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結合歌(樂)曲的目標、內容,營造相應的音樂環境,通過氣氛渲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他們為之而動。如欣賞音樂作品《搖籃曲》就可以創造這樣的音樂氛圍:一座房子外月亮高掛、星星閃爍、柳枝輕擺,房里一教師扮演媽媽,邊哼曲子邊哄寶寶睡覺,洋溢著濃濃的母愛與親情。很快,幼兒就被這優美、安寧的音樂所感染,沉浸在無比溫馨的氣氛中,以景引人,以情帶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欣賞質量。
3.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教師在音樂活動課上,應以幼兒為主,采用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在讓幼兒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培養興趣,傳授知識。這樣幼兒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2)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內容,并對其深入剖析,通過最有效最捷徑的方式教授。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地用一種方法,每次課都是一樣的,否則幼兒會失去好奇心,產生厭學心理,而應加入些創新的成分,使課堂生動活潑。教師在一節活動課上使用的活動形式不要太貧乏,太多,最好設定在兩到三個。
�。�3)教材選擇。要選生動形象具體的圖片信息較多的圖書,充分引起幼兒的興趣,書中內容要簡單易懂,便于幼兒理解記憶,選擇節奏感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另外,進行
舞蹈創編時要注意動作簡單。同時在上課時可以讓幼兒改編和創作歌詞,使用打擊樂等樂器使用,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4.以幼兒為主體,鼓勵和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音樂欣賞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幼兒的參與水平。同時,結合音樂作品,引導幼兒感受,啟發他們積極思考,鼓勵大膽想象和自由表現。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記憶儲存和想象不盡相同,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有差異。教師應允許幼兒根據不同的感受、理解進行創造表現,只要有幼兒自己的創作意圖,哪怕在成人看來“離譜”,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還應注意留給幼兒更多的創作空間,使他們的創造力不斷提高。
5.巧妙運用輔助手段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幼兒的思維比較具象,而音樂是抽象的,很難從音樂作品的直接音響感受中得到概念。在單純性傾聽式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兒童不太容易產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熱情和主動欣賞行為。所以,老師要“把抽象的音樂形象化”,方法很多:
�。�1)創設與音樂主題相關的情境。近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缺少音樂經驗的兒童只能更多地通過可見的外部操作產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滿足。欣賞主體企圖從音樂中獲得某種體驗的期待是欣賞熱情產生的最原始的動力,而期待的不斷滿足則是欣賞熱情不斷保持并增長的強化。因此,為幼兒營造不同于平常的氛圍,使幼兒產生期待感;為幼兒創設與音樂主題吻合的情境,使幼兒有真切感受,這些都能幫助幼兒更快地進入音樂,理解音樂。
(2)合理調動幼兒的感官體驗。音樂作品一般比較抽象,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貧乏,很難用語言直接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因此,在組織音樂欣賞活動時,可以用調動幼兒感官體驗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作品。在諸多感知通道中,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除聲音聽覺通道以外,其他輔助通道即動覺、視覺和言語知覺。動覺參與的方法主要指用跟隨音樂做動作、歌唱或演奏簡單打擊樂器的方法感知和表現音樂。
總之,音樂欣賞能讓幼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通過對幼兒傾聽和感受音樂的習慣與能力的培養,擴大音樂視野,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豐富幼兒的音樂想象力,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樹立健康的審美態度。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課的問題與對策】相關文章:
• 幼兒園班級管理解析
• 云南省農村幼兒園師資隊伍現狀研究
• 幼兒園音樂游戲組織策略探析
• 有關幼兒園教職工配備調查
• 幼兒園教師的德性價值
• 幼兒園手足口病預防
• 如何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質量
• 幼兒教育發展問題及措施
• 幼兒園藝術和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
•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 淺談幼兒園個別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