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應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摘要:幼兒的可塑性很強,而良好行為習慣是經過反復的實踐和練習而形成和鞏固下來的,所以幼兒教師要從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加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規范化指導,以科研促教研,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把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行為習慣;家園共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240-02
幼兒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開始發展,是學習各種技能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時教師和家長要格外注意對幼兒行為進行監督和指導,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做好準備。
一、大力開展科教研活動,以教研促發展
相比家庭而言,幼兒園在實施教育方面更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應主動承擔起預先制定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理念和目標,大力開展科教研活動。首先是結合每學期的園務計劃的重點,引導教師立足于本班的實際情況以班為組進行教學研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行為習慣培養目標。例如,對小班的研究就可以定為“如何組織幼兒有序地進餐”,先理論上分析幼兒的生長發育與進食情況之間的關系以及制定正確的進食行為規范,然后在各小班加強對進餐環節的監督與檢查,教會幼兒“食不言”、“先湯后飯、細嚼慢咽”、“不挑食,端正坐姿”等餐桌規矩,對他們原本不規范的行為慢慢進行糾正。以此為參照,各班教師就可以針對各班所存在問題自己制定教研目標,探索教會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行為規范的有效方法。
二、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有效進行行為指導
幼兒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都是非常復雜且多樣的,所以教師在執行教學任務的時候也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進行。
1.個別訓練。新課程下的幼兒教學還重視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對個別比較調皮的孩子要格外用心,設計特殊的教學環節來給予他們特別的指導和幫助。例如,針對個別幼兒不愛惜幼兒園設施,將玩具亂放亂扔的問題,教師而已組織“給玩具找家”的活動,以執行任務的模式向他們提出要求,這對這一部分好動好挑戰的孩子來說,不失為一種規范他們行為的好方法。
2.細節引導。“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習慣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細節堆積起來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時候不能忽視了對細節的關注。要懂得未雨綢繆,發現一點不對的苗頭就及時掐滅,在小事還沒有惡化之前,就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例如,有一次兩個小朋友因為喝牛奶而發生了爭執,仔細詢問后才了解到原來是他們有兩盒牛奶但是卻只有一根吸管,為了搶這一根吸管兩人就吵了起來。于是我先找了另一根吸管,安撫了他倆的情緒,然后第二天對全班提問:“如果喝牛奶時沒有吸管怎么辦?”小朋友們紛紛出謀劃策:“去便利店再拿一根”“可以用剪刀剪開一個小口,倒進杯子里喝。”這兩個孩子聽了以后都低下了頭,此后也再沒有發生過此類事件了。
3.榜樣感染。榜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再加上幼兒對成年人都帶著一點崇拜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語、行為是否符合規范,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幼兒從教師身上受到啟發,得到熏陶,逐漸形成好的行為習慣。也可以給幼兒觀看生活紀錄片,通過多樣化的渠道提供優秀行為的示范,從不同的側面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經常組織家庭活動,家園配合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免出現以下幾種不利于兒童良好習慣養成的情況:(1)家長的過分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幼兒不僅在家什么事不用做,甚至還提出在園需要特殊照顧的不合理要求;(2)家長工作忙,對幼兒教育力不從心、隨意性強,使得幼兒生活缺少條理;(3)教育方式太過嚴厲,什么事都要嚴格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做,造成幼兒缺乏信心;(4)有些家長不配合幼兒園實施教學,對孩子剛剛在園養成的良好習慣不屑一顧,在家不僅不鼓勵,而且還縱容不好習慣……面對這些不好的現象,幼兒園就要積極創設條件拓寬家長和幼兒教師的溝通渠道,將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目標細化分配給家長,以便達到家園指導的一致性和幼兒園在家園合作中的引領性。
1.面談。教師應該充分把家長接送幼兒的時機利用起來,把孩子近階段在幼兒園的表現和出現的問題反饋給家長,和家長進行一個面對面的交流,探討孩子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然后共同制定合適的教育方案。
2.親子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增加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與互動、促進情感升溫,這能使榜樣的力量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同時也是給家長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有機會察覺到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從而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引起重視。
3.家長開放日。家長開放日是為了讓家長能更直接地了解到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幼兒在校的真實表現,促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對幼兒提出與幼兒園一致的教育要求,提高家長主動配合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4.家長宣傳欄。家長宣傳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一些良好行為習慣的展示和宣傳介紹使家長明確知道怎樣的行為習慣才是幼兒應該有的,使家長形成正確的養成教育理念。進而在這個教育理念之下去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指導,提高教育的成效。
四、建立評價機制,為合力培養提供依據
在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常思考常改進,才能使教學活動長期有效地進行。
家園要合力做好每個幼兒在家和在園生活習慣的記錄,運用圖文、VCR等多種手段定期記錄幼兒同一生活習慣的內容,然后教師和家長定時對孩子在家和在園的表現做一個總結性的概括和評價,分析幼兒生活習慣養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優點。各班教師再根據這個結果評選出每班10名的“優秀寶寶”,在全班進行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給他們繼續良好表現的動力。還可以設置“進步獎”、“各領域最佳表現獎”等不同的獎項來刺激學生向良好行為靠攏,也避免打擊一部分幼兒的積極性。這樣通過及時的評價和鼓勵不僅能激起幼兒的好勝心,也能使家長建立起配合幼兒園教學的信心。
其次,幼兒園教師還應通過多種形式,如請家長填寫幼兒在家生活習慣調查表、教師上門家訪談話等多方了解幼兒行為表現,并做好記錄分析,比較家長與幼兒園教育理念之間的共性以及差異,尋找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對幼兒的表現做一個盡量客觀、公正的評定。
另外,幼兒園還應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和與其他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合作。如定期舉辦幼教專家的講座,涉及幼兒健康教育理念、幼兒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或是組織教師到別的幼兒園去參觀和考察,以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對幼兒行為的評價也會越來越專業化,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更高的配合度,為家園合力培養提供堅強的后盾支持。
五、結語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努力教學,同時也需要家長在家的配合教育。雙方積極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推動幼兒行為教育向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魏鳳英.文化創新立園民族花開滿園――民族幼兒園的校園文化建設探討[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李洪曾,夏小紅.幼兒園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專業自覺品質的調查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4,(02).
【幼兒園應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園長的管理藝術
• 創新幼兒園幼兒教育方法策略研究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運用
• 淺談幼兒園的簡單教學
• 淺談幼兒園的有效教學策略
• 某地幼兒園兒童齲患情況調查
• 幼兒園德育工作的開展方法
• 探析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筆記
• 幼兒園籃球活動游戲化探究
• 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美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