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歌舞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幼兒舞蹈,它的歌與舞常常是不可分的,也就意味著詩歌、音樂、舞蹈要綜合起來共同去打動幼兒愛美的心靈,因而把幼兒舞蹈叫做幼兒舞蹈。
創編幼兒舞蹈要合孩子"口味",舞蹈要多方面創新,既要民族化,又要多樣化,只有孩子喜歡,才能起到教育作用。下面是我在編舞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 確定主題
主題即"骨架",就是想反映什么,有民族舞,知識性的,慶祝節日的等等。在思想活躍時,把腦中的想法記下來,作為編舞時的參考資料,在確定主題時,在確定主題時,再利用這些想法產生良好的構思。或是看到某種現象由此受啟發去用舞蹈表現。平時得多學、多看,不僅要多看歌舞類的節目,除舞蹈外的戲劇、雜技、小品、體操等等,古今中外的節目都要看,要學習在潛移默化中豐富自己的動作素材和創作素材,這樣可以讓自己在編舞時盡快地進入角色。
二、 動作素材的作用
主題確定了,一個舞蹈就有骨架,還要付之于血肉--動作素材,選用什么樣的風格特點?既要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又要能夠表現主題。如:用手絹花表現捕蝴蝶,其風格特色非常適合表現孩子捕蝴蝶時歡快熱烈的氣氛。2、加快現代舞中的扭胯動作可表現小樹成長。
三、 舞蹈的長度
編舞過程中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舞蹈的長度。幼兒舞蹈要短小精悍,一般來說3-4分鐘比較合適。編舞時,需要多長的音樂要心中有數,如:出場需要3x8拍子,玩耍需要4x8拍,安排好之后,共多少拍,計算好長度表,在沒有條件創作音樂時,便數好拍子,記錄下來,把不需要的去掉,通過剪輯得到長度適度的音樂。
以上幾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進行串排,根據音樂把所想的動作素材加以豐富后串起來,加上一定的隊行變化,一個舞蹈就基本成型了。
這些只是我在編舞中的一點體會,還有待于不停地編舞。總之,多學、多看、多想、多做,才能編出好的幼兒歌舞。
【創編幼兒舞蹈的體會】相關文章:
• 音樂教育的思考
• 如何讓幼兒記住并理解歌詞內容
• 淺談吹管樂器的學習對孩子們的影響
• 在唱歌活動中嘗試成功的喜悅
• 幼兒音樂活動中的情感體驗
• 淺談幼兒的音樂欣賞
• 中小學常用的音樂教學模式
• 品讀幼兒音樂教學的審美性
• 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 幼兒園的打擊樂教學和幼兒節奏感的培養
• 讓幼兒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 淺談音樂活動中興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