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以其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幼兒園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當前幼兒園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指出的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薄盀槊總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而區域活動所具有的自選性、自主性、小組活動,教育價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應的活動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更多的只能是以間接的方式來進行。再加之,區域活動的規則所承載的獨有的教育價值,如可以有機地將教育者的教育意圖滲透其中;可以活動中起著組織、約束、調整幼兒活動行為和相互關系,最大限度地保證幼兒的活動權利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抓好區域活動規則的建設工作,是保證區域活動有效地開展的重要前提�! ∧敲丛趨^域活動中,如何幫助幼兒建立起適宜有效的規則,并讓幼兒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呢?下面就此問題淺淡個人的幾點看法�! ∫�、區域活動規則的制訂 區域活動既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同時也是教師所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而,區域活動規則的制訂應該是由教師和幼兒來共同完成,偏廢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實踐中,我們總結出師幼共同制訂活動規則的三種有效方法: 1、在討論中共同商討 討論往往是圍繞在區域活動中所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展開的,這種“問題”一般是會影響到該活動正常進行,又是幼兒無法自行解決的。討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應的規則來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如,有些區域因人數較多,而發生了幼兒爭搶玩具、學具現象;有的幼兒在活動中無故中途退出而導致活動無法繼續進行……諸如此類情況,教師便可以及時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一“問題”若不解決,將會影響到活動的正常開展;而解決“問題”的辦法,便是共同商討相應的活動規則。如有一次,我們在語言區域投放了一臺錄音機(帶麥克風,幼兒可跟著講故事),由于是新玩具,幼兒一到區域活動時間就爭著往語言區跑�?墒且慌_錄音機能滿足幾個幼兒參與的愿望呢?拿到的喜氣洋洋,拿不到的則垂頭喪氣;膽大的與之爭搶,膽小的細語相求。本應是安靜的區域一下子熱鬧無比,區域活動也就無法正常開展了。怎么辦呢?望著幼兒求救的目光,我把他們都召集在了一起�!按蠹叶己芟矚g錄音機吧?”小朋友都用勁地點點頭,“可是你們這樣搶來搶去的,大家都玩不成呀!而且這樣,錄音機也很容易壞掉,壞了就沒得玩了。”小朋友們都低下了頭,“那怎么辦呢?”“不能搶!”“大家一起玩�!薄澳窃趺匆黄鹜婺�?”看到小朋友已初步達成共識,我又拋出了問題�!拔覀冚喠魍姘�。”“嗯,一人講一次�!薄皼]輪到的坐在位子上當聽眾,不能上來。”“一個人不能用很久,要不別人就不能用了。”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一下子,活動規則就出來了,大家又開開心心地玩了。 采用這種方法制訂的區域活動規則 ,由于是幼兒親自參與制訂的,又是他們活動的需要,因而,幼兒都較能接受并能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 �2、在試誤中逐步形成 有時幼兒在活動中遇到有關活動規則方面的問題,教師不應急著把解決問題的“答案”告訴幼兒,可以讓幼兒在試誤中逐漸去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如在玩沙活動中,幼兒玩得很盡興,可到最后卻沒有多少作品呈現,為什么呢?當我請幼兒動腦筋思考這個問題時,得到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收拾玩具時,我們自己踩壞了�!薄皠e人把我的踩壞了�!薄拔彝诹艘粋洞,可一會它自己塌了�!薄拔以谟★w機時,邊印邊退,不小心自己踩壞了。”……“那怎么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們再來告訴老師好嗎?”以后每次玩之前,我都會特別提醒幼兒一下。玩過多次后,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我:“玩時小心一些,就不會弄壞別人的了�!薄敖ǖ臅r候要建牢固些,就不會壞了�!薄笆帐巴婢邥r,從沙地旁邊走就不會踩壞了�!薄霸谏吵刂薪ㄒ粭l路讓小朋友走,就不會踩壞別人的了�!薄安灰嗳藬D在一起玩,就不會弄壞拼的玩具了。”……在大家的建議下,小朋友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愛護勞動成果的規則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 采用這種方法形成的活動規則 ,不僅能讓幼兒深刻體驗到規則的重要性,增強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前明確規定�! ∮行┗顒右巹t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是務必要遵守的,對于這類規則 ,我們一般在活動前就明確提出來。例如,玩水區是幼兒最愛玩的一個區,如果沒有一定的規則約束,對于3歲的幼兒來說,玩過后就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景:一個個滿頭滿臉的水,一片濕漉漉的地……也許幼兒玩得很盡興,但身體卻受不了。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前就要向幼兒說明活動要求:玩水時不將水潑到別人身上,盡量不弄濕地板…… 活動規則 ,是活動的一種行為規范和準則。幼兒的區域活動是在動態是進行的,因而幼兒在活動中還常會有不同的情況出現,而不同的情況可能需要不同的準則加以規范。所以,區域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二、區域活動規則的遵守 區域活動規則的制訂,只是為區域活動的高質量提供一種“可依的法”,而要讓這個“法” 發揮作用,關鍵還在于“有法可依”,否則,活動規則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在實踐中,我們根據不同規則的性質,主要運用三種方法來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動規則�! �1、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將區域活動規則蘊涵在環境之中,讓“環境說話”,讓區域中的環境來告訴幼兒該區域的活動規則。如,關于進區人數的限定問題,我們采用進門掛牌、掛項鏈、控制椅子數、投放適量同類材料等方法,來提醒幼兒遵守該活動規則。如美工角,我們通過投放適量的椅子,要求幼兒發現椅子坐滿了就不能再進入了;自然角,我們投入一定數量的操作材料,沒材料的幼兒就要去別的區玩,等等�! �2、圖示法�! ∫巹t的掌握與遵守不能只依靠環境暗示,有些規則還可以通過圖畫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貼在適當的位置,提醒幼兒遵守。比如,我們在娃娃家入口處的地板上貼上幾雙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兒進區時從容,出區時匆忙,這樣放鞋方便穿著),而且鞋印畫得十分有趣。我們將一雙又擺放正確的鞋(左右腳正確)畫成兩張相向而笑的人臉,以提醒幼兒,當你的鞋放成一對好朋友姿勢時,左右腳便不會穿錯。這樣,鞋印不僅是娃娃家滿額人數的標志,同時,又成了訓練幼兒生活技能的無言之師。 除外,我們還經常將圖示法應用于有關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規則,而且效果非常好。如在自理區要求幼兒有規律地串珠珠,我們便在墻上畫有一排小姑娘,其中一個小姑娘戴上一串美麗的珠珠(珠珠是可以更換的),要求幼兒給其他的小姑娘戴上美麗的項鏈;在數學區給圖形分類活動中,我們在每個分類盒上貼上相應的標記,這樣不用老師說,幼兒自然明白分類的要求是什么了;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們交不同的區域的材料歸類擺放,每一類都有相應的標志,如一把剪刀的圖形告訴幼兒這是放剪刀之處,貼著小魚的筐子表示這是小魚的家,貼著幾何圖形的表示幾何圖形應放的位置。這樣幼兒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時還可以滲透對應、分類學習。 3、提醒法�! ∮變河捎谑苣挲g特點的制約,在活動中常常會因忘記規則而影響了自己人或別人的操作活動。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提醒法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提醒,可以是教師對幼兒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兒對幼兒的提醒�! 〗處煂τ變旱奶嵝逊绞街饕袃煞N:語言提醒和動作提醒。如當幼兒由于不理解規則而干擾了其他幼兒的活動時,教師可以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他:“你覺得這樣好嗎?”“應該怎么做更好?”“我們……好嗎?”“請你……好嗎?”當幼兒由于不懂規則而無法活動時,如在角色區中,教師看到娃娃被媽媽扔在地上,就走過去抱起娃娃說:“呀,娃娃怎么發燒了?一定是睡地板著涼了,媽媽,快抱娃娃上醫院吧�!边@種“介入式”的行為提醒,既糾正了媽媽扔娃娃的現象,又豐富了游戲情節。 幼兒間的提醒一般適合于區域活動的幼兒。由于幼兒間的“提醒”,是完全一種自由、平等的關系中進行的,往往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我們認為,幼兒間的“提醒”不僅對區域活動起到一種支持的作用,還可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如在自理角玩夾珠珠活動中,小朋友都很認直地玩著,宇健也過來參與 了,可他不會夾,夾了很久都夾不起來,一生氣就用手抓,搞得別人也玩不成了。這時,幼兒間別開生面的“提醒”開始了�!坝罱�,你不能用手抓,要用筷子夾�!奔谚瘩R上指出“我偏不!”宇健滿不在乎地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老師說不遵守紀律不讓他玩,我們不讓你玩。”佳璐說�!皩Γ阍诔澄覀�,我們不讓你玩了�!薄澳愀闫茐模皇呛煤⒆樱覀儾缓湍愫昧��!敝車暮⒆右卜磳α�。宇健心虛了,委屈地說:“可是,我不會夾呀!”“我們可以教你呀,可你不能用手抓。”“好吧�!币粓黾m紛就這樣解決了,幼兒又開心地玩著…… 上述三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在不同的情況下應靈活而綜合地運用。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經驗的不為豐富,我們肯定還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規則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 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
• 漫議幼兒心理教育課程的建構
• 淺議如何上好幼兒體育課
• 運動器械的“一物多玩”
• 幼兒自信何處來
• 以感恩教育為核心推進責任教育實施
• 案例——典典變了
• 以閑暇教育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 實施運動處方增強幼兒體質
• 幼兒生活習慣及養成教育模式
• 問題兒童的性格特點分析研究
• 攻擊性行為兒童的個案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