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在歌唱中快樂成長
歌唱教學是幼兒園的傳統,也是我們—直堅持和堅守的特色。幼兒園的…r丫合唱團”曾多次參加各種活動,如:魅力教師頒獎晚會、為汶川地震募捐賑災義演及幼兒園歷年的六—文藝匯演等。歌聲與歡笑是幼兒園的特色,歌唱與表演更是讓孩子們快樂無比的事情。
歌唱教學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我們在幼兒園團隊的鼓勵下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摸索和總結出幾點體會,以下從四個方面分享:
題材的選擇、觀念的提升、教學的策略、收獲與成長。
一、題材的選擇
孩子要開口,首先要喜歡,要對歌唱活動感興趣,因此,題材的選擇尤為重要。幼兒園音樂教學怎么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選歌呢?
歌曲的分類有敘述類、藝術類、游戲類等;演唱形式有齊唱、獨唱、重唱、對唱、合唱等;不管是哪一類歌曲,作為幼兒園音樂教學,在歌唱素材的選擇方面應該遵循三個基本的原則:一是崇尚經典、二是還原生活、三是與時俱進。
所謂經典,即多年來經實踐檢驗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歌曲,如《我愛北京天安門》《小紅花》《葫蘆娃》《種太陽》《小籬笆》《春天里來》《歌聲與微笑》《數鴨子》《小烏鴉愛媽媽》《爺爺為我打月餅》…一經典兒童歌曲一殷具有情感積極向上、旋律優美、歌詞朗朗上口等特點,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丟棄。
所謂生活,即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為孩子喜聞樂見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媽媽好》《泥娃娃》《買菜》、《丟手絹》、《拉大鋸》《月亮粑粑》、《找朋友》《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些歌曲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相連,一般是以敘事或詼諧的表現方式呈現,孩子們普遍比較喜歡。
所謂時尚,即與網絡、媒體、電影電視等相關的一些音樂素材,如網絡歌唱《桃花朵朵開》《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荷塘月色》等,如電影電視插曲《流星雨》《你是風兒我是沙》……,這些歌曲一般在一定的時段內流行,因反反復復的播放和強化為孩子們所熟悉,成為耳熟能詳的口水歌,我們在教學中也可以借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素材,如花鼓戲、湘劇經典曲目及國粹京劇內面的經典片段等都可以為我們所用。
二、觀念的提升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讓孩子在歌唱中快樂成長”。真正的快樂不是發神經,它是一種的成長的快樂,一定是在自我實現、自我挑戰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從園長到老師,我們每年不斷地派送老師赴南京學習,學習許卓婭老師引領下音樂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并將之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來。通過學習,我們梳理出了幾點觀念與大家一同分享學習。
觀念一)尊重孩子的學習規律。(這種規律是一定要在孩子傾聽5遍以上,才臺旨讓孩子開口唱)
觀念二)滿足孩子的需要。(即馬斯洛的需要理論)
觀念三)音樂本位論與音樂工具論相結合(通過音樂的教培養人格完善的人)
觀念四)三種方法的運用(觀察模仿、解決問題、探索創造)
觀念五)教師角色的定位(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總而言之六個字概括: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好勝心”。
三、教學的策略
(一)現場互動
例一:《點豆豆》一一游戲類
例二:《小紅花》一一藝術類
例三:《戲說臉譜》一一京劇類
例四:《恭喜發財》一一流行類
(二)策略分享
1、音畫轉換
將歌曲中幼兒難理解的歌詞、旋律,以圖片、符號、多媒體等畫面的形式呈現,幫助幼兒理解并有效地記憶歌詞,掌握旋律。
歌曲舉例:《孤獨的牧羊人》《春天里來》等各類歌曲
2、創設情景
借助歌曲所表達的意思來設置情境,讓幼兒參與到情境中來,通過在情景中的漪戲、談話學習歌曲。這種策略適應范圍主要是針對歌詞內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簡單的幼兒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這些情境和事件也是幼兒可以用語言表述出來的。
歌曲舉例:《小娃娃跌倒》《拉拉勾》
3、游戲協作
歷史上有許多傳統的幼兒游戲都是伴隨著歌曲邊玩邊唱的。根據歌曲的特點,創設相應背景的游戲,通過參與游戲活動,感受歡快的氣氛,讓幼兒在協作,交流中學會大膽自由的演唱歌曲。
歌曲舉例:《丟手絹》《誰是小熊》《熊和石頭人》《好朋友行個禮》
4、填充創造
在理解歌曲特點及其背景的基礎上,通過創編、填充歌詞或旋律來學習演唱歌曲,讓幼兒在一步步的參與中不知不覺的學會歌曲。運用該策略的歌曲雖然不多,但對合適的歌曲恰當地使用會得到很好的效果。主要特點是:歌曲中含有不斷重復出現的簡單的詞曲動機。
歌曲舉例:《再見吧,冬天》《頑皮的杜鵑》
5、對比欣賞
借助圖片、幻燈、媒體等途徑來展示不同歌曲的不同風格,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對比欣賞,鼓勵幼兒學習、了解、演唱不同風格特點的歌曲,培養發展幼兒的藝術潛能。
歌曲舉例:兒歌——民歌——流行歌
6、喚醒自主
通過給幼兒提供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喚醒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發現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歌曲距離:各類歌曲中教師的提問(如:剛才你們和我一起合唱了,還可以怎么唱也會好聽呢?)
7、多通道參與
在活動中充分運用、發揮幼兒各個感官的能力所在,如:用眼睛觀察老師所提供的圖片以及老師與幼兒互動演唱的指揮;用嘴巴跟老師演唱、與同伴合作演唱;用耳朵傾聽范唱和同伴的演唱;用肢體動作表現等,能更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官體驗。
8、融入樂器
在歌曲中加人合適的樂器,讓幼兒沉浸在音樂中,自然而然的跟唱。樂器的融入將會給幼兒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從而身心得到和諧發展,藝術修養也能終身益處。
歌曲舉例:《誰的樂器在唱歌》,《新年好》
9、角色體驗
通過體駿歌曲中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歌曲中,各角色特點。歌曲舉例:《走路》《孤獨的牧羊人》
10、經驗遷移
該策略就是指幼兒把自己的已有經驗遷移到現在的活動中,產生新的知識經驗。歌曲舉例:歌唱活動“大家一起來歌唱”,當幼兒學會該歌曲后,老師要求幼兒想想“春天廈天/秋天,冬天里還有什么會唱歌呢?”幼兒便說出了“春天里小雞嘰嘰嘰、夏天里知了支支支、秋天里小鴨嘎嘎嘎、冬天里小雨嗒嗒嗒等等,并進行了歌唱,曲調不變,更換了歌詞,這也是經驗的遷移。
另還有教師的退位、師幼、幼幼互動、有效的評價、圖詞結合、難點前置、口型、指揮提示、動作輔助、猜圖、藏圖……
四、收獲與體會
●凝聚了團隊
●提高了認識
●促進了成長
●收獲了快樂
老師們:共同的目標將大家凝聚在了一起,教師工作坊的這種輕松、自然、和諧的教研氛圍更是提高了我們學習與研究的能力,大家分工協作,發揮各自的優勢與長處,從中體驗了共同成長與快樂。
孩子們:在老師們思想觀念的提升下,通過歌唱活動,孩子們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品質,這些讓他們受益于終生的。
最后,引用許卓婭老師一句經典教誨來結束我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知道不等于會做,會做不等于熟練。只有教師自身達到百分之百的熟練,孩子才能在每一個歌唱活動中獲得收獲,獲得發展。謝謝大家!
【讓幼兒在歌唱中快樂成長】相關文章:
上一篇:談幼兒民謠教學之聆聽重復策略
下一篇:幼兒園音樂活動成功組織的細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