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要珍惜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笨梢姯h境的創設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環境不僅僅局限在“好看”上,而是變成一種具有教育功能的隱性課程,則是需要不斷實踐的課題。下面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做法:
和諧有序的環境是構建課程體系的保障和基礎
馬克思曾說過“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與環境的相互“創造”所體現的就是環境的育人價值。創設一個和諧、優美、催人向上的環境,使幼兒在美景、美境的熏陶中變得更加美好、高尚,這就需要對環境的創設有一個系統的思考。“和諧有序”正是我們從環境的角度構建課程體系的基本思想�;谶@一思想,“自然生態、溫馨靈動、開放有序”成了環境創設與課程融合的思路。
從總體布局上,我們將幼兒園公共環境劃分為戶外、內廳、走廊、功能室四大主要區域,各功能區因用途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戶外區域――野趣游戲空間”,突出整體、流暢、安全、挑戰。綠色塑膠大操場與大樓內廳無障礙銜接,淘寶沙池、精靈樹屋、樂高攀爬、玻璃大舞臺、觀趣長廊、綠野草地……步步有“景”,俯瞰全貌,儼然一個綠色生態、靈動有序的游樂場,孩子們穿梭其中,樂在其中。
“內廳操場――體現歷史文化”,突出陳列、表達、人文、互動。走進寬敞的大樓內廳,是幼兒活動的風雨操場,教育理念“愛心育人、成長快樂”八個大字矗立大廳中心墻上,側面“歷史足跡”墻上珍貴的照片,仿佛在講述著幼兒園68年的歷程故事;四大彩色主體文化墻與園內外視頻、櫥窗、專欄、展板相互交輝,在家長、幼兒、教職工之間架起溝通橋梁,成為幼兒活動、隊伍風貌、課程建設、家園共育的集中展現地,時時吸引著孩子和家長關注,成為一道活動的風景。
“主題長廊――園本特色呈現”,突出靈活、藝術、趣味、適宜。分布在四個樓層的公共走廊分為
音樂長廊、美術長廊、宣傳長廊、健康長廊,每一層樓因年齡段幼兒不同而創設不同主題,通過選擇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內容與藝術性、變化性的靈活方式相結合,加之合理利用地面、墻面、空間位置,突出了“面向全面發展。習慣養成為主、藝術教育見長”的美行教育特色,滿足了幼兒、成人的不同需求。特別是綜合大樓兩棵從一樓一直長到四樓的參天大樹,格外引人注目,綠色、陽光、關愛、堅強、成長等深遠意義蘊含其中。
“功能教室――主體成長空間”,突出融合、多元、開放、發展。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使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是環境創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幼兒園一、二、三樓分別設置小、中、大班。甜甜
繪本館、美美
舞蹈室、淘淘操作間、樂樂美工坊等以孩子名字命名的功能室分設其中,與每個班級門口的植物角、體育角相連接,虛實有度,大小不同,為方便孩子活動和教師工作提供了條件。
豐富、開放、共享的教育空間,滿足了幼兒好奇、求知的欲望,對幼兒快樂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無論是公共區域,還是功能室、班級活動區角,開放的各種共享玩具、器材,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層次、有選擇自由度的學習和游戲環境,幼兒在活動區域中自主探索、有效學習、主動交往、愉快分享,幼兒在園如同小鳥入林,教育環境彌漫著生命的活力,為幼兒園課程系統化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綠色靈動的環境是課程內容、形式的多樣體現
園所環境的優化創設,能將活動課程在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中有機滲透,變成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游樂場”,使其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從而達到立德、增智、強體、溢美、創新,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為此,我們以綠色靈動為出發點,在具體的環境創設上,力圖通過環境物化存在的形式來體現主體教育的意圖,使課程開展與具體環境有機結合,從而對教育對象發揮有效的影響。
如大廳內陳放的“百寶箱”內有取之不盡的可循環利用“寶貝”,通過孩子們妙手生花,變成一件件獨特的小手工,為孩子們的生活、游戲增添了許多樂趣;園內處處呈現的生態植物小景,在孩子們精心澆灌下郁郁蔥蔥,賞心悅目之余也將自然科學及生態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健康步尺”讓孩子在游戲中達到鍛煉身體目的的同時,自然獲得對數量長短的認知,并樹立一定生態環保的意識;搖曳在大門兩側的“心愿樹”,已然成為孩子對節日的期盼、喜悅、傾訴與向往;我們還巧用彩繪對消防安全栓、紫外線開關、電閘門、裸露的管道進行了或動物,或植物的生動裝飾,在對幼兒進行安全警示的同時也給生活平添了些許驚喜,綠化、美化、游戲化的校園環境成了幼兒向往的樂園。環境不再是吸引眼球的裝飾,而是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綜合體現,課程實施主體也不再只局限于課堂,而是在環境中一一體現,形式更加趣味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化,讓環境這一隱性教育顯性化,真正成為一本立體、多彩、極富吸引力的“
繪本”“讀本”。
開放共享的環境是課程的拓展和有效延續
幼兒是通過直接接觸周圍世界與環境、物體,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去認識事物和現象,獲取直接經驗的。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持幼兒認知世界的需要,僅僅依靠課堂集體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給他們提供更加寬廣的學習空間、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更加充裕的游戲時間,讓其有充分的機會全面感知世界。因此,一切能夠納入教育的空間資源、社會資源都可以歸屬課程范圍,而環境以其包羅萬象、開放共享的獨特優勢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成為課程拓展和延續的主陣地。
我們因地制宜,真正把“課堂”擴展到孩子們的一切活動場所。豐富多彩的功能室為幼兒提供專業化成長空間;精心布局的體育器械存放室可供幼兒隨時取放,“開放共享玩具”“玩具回歸孩子”逐漸成為共識;定期開展的繪本館親子共讀與借閱時光增進了家園共育的溫度和深度;每周定期進行的“花仙子小舞臺”展演也成為美行特色教育實踐中一朵盛開的絢麗之花,并由園內延伸到街道、社區。多元化的教育環境,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空間、形式、內容上的局限,給幼兒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學習空間,他們可由興趣出發,自主選擇活動地點、內容,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感受成長的快樂。環境作為課堂的拓展和延伸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廣度和力度,育人的功能在這里被最大化。蝴蝶和飛鳥常常落于孩子們中,嬉戲自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吸引著孩子流連忘返,幼兒園從內到外散發著一股迷人的芬芳。
環境是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起著?o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創設有益于幼兒可持續發展、終身發展的教育環境是每個教育者的責任。只要敢于打破常規,勇于探索,將教育的種子廣植于環境這一沃土, 就一定能采擷累累碩果。
�。ㄗ髡邌挝唬阂瞬刑一◣X幼兒園)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與課程融合】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有效性
• 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環境創設需要教師用心
• 幼兒園體育如何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 “不怕寒冷,鍛煉身體”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有效性分析
•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環保教育
• 主題活動“彎彎繞繞”中的環境創設
• 優化園所環境 促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 淺談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