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走進孩子的心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個微笑都讓我沉醉,你的壞,你的好,你發脾氣時撅起的嘴……”這就是我眼中的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是可愛、調皮、最美的小精靈,孩子的一顰一笑,孩子的喜怒哀樂,就是生活的調味劑,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眼中的孩子,每一個都是鮮活的個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亮點。
我們班有這樣一個男孩子,或許在他人眼里,他是內向的,他是脆弱的,他是膽怯的;但在我眼中,他是活潑的,他是堅強的,他是勇敢的。造成如此大反差,原因是什么?不是旁人霧里看花,也不是我夸大其詞。誤解的造成,是你還沒有走進他的心,沒成為他愿意傾訴的“朋友”。而我眼中的他,或許更為真實。
xx,從小都是外婆帶大的,媽媽說,如果有什么事沒有如他所愿,就立刻不高興,說他兩句就賭氣,有時候還會哭。這種情緒,從家里一直帶到了幼兒園。年齡小的時候覺得可以理解,可是慢慢長大了,感覺缺乏點男子氣概,總是動不動生氣,就是一點都說不起,說他兩句臉就沉了。每天孩子來幼兒園,外婆總要在門口給孩子做半天的思想工作,比如說:“你今天要乖啊,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要跟小朋友吵架,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哭了……”之類的話,可是孩子一臉不耐煩。這是大家眼中的他……
起初,我也和大家一樣,看到了xx這些行為表現,并且感到非常疑惑“為什么會這樣呢?”帶著我的疑問和好奇心,我試著慢慢走進他的心。我決定,每天都要抽20分鐘來和孩子愉快的交談,并認真地傾聽;在平時,我也利用假期,上門家訪,和他交流溝通。
當我與他一對一接觸時,我和他聊游戲、聊小伙伴,聊動畫片,包括讓他去回憶今天的一天,自己則是安靜地傾聽。慢慢地,我覺得他的心在逐步打開,愿意開口說話,愿意把他開心、不開心的事與我一起分享。就是這樣,我看到了真實的他……
在旁人看來,xx是個膽小、內向,不敢與人交流的孩子。其實他是個大膽、外向,愿意與人交流的孩子。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送還混齡橡皮筋。在第一次混齡運動結束后,班里的孩子們手上套滿了各種顏色的橡皮筋,我們需要一位小朋友將這些橡皮筋送回不同班級,便采取自我推薦的形式來選出一位小朋友。xx舉手了,他愿意承擔這個任務。這是大家沒想到的吧?更沒讓大家想到的還有,就是每周五他都能主動去各個中班和大班收還橡皮筋,并圓滿完成使命。你說他膽小?他能獨自一人去8個班級收還橡皮筋。你說他內向、不敢與人交流?他能主動詢問8個班級的老師,歸還不同班級的橡皮筋,收取自己班級的橡皮筋。
在我眼中xx也是個勤勞、主動的孩子,從生活中的點滴就可以反映出這一品質。在我們第一周選舉值日生時,他主動舉手正當第二組的值日生;在我們下樓運動前,他看到拿衣婁的值日生沒來,xx會主動去拿衣婁;在看到老師手中有許多東西拿不下時,會主動說“何老師,我來幫你拿一點吧!”等等,生活中這樣的小細節,每天無時無刻都在發生。這還是你印象中的楊xx嗎?這還是你早上看到掛著兩行眼淚的楊xx嗎?這還是你以為的那個只會抓著外婆衣角的楊xx嗎?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否吧!
所以說,你看到的并非是事實,真相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觀察。只有走進孩子的心,你才能看到真實的他!
【幼兒園老師觀察記錄《走進孩子的心》】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觀察記錄《老師,他不跟我玩》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