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
近年來,伴隨著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幼教人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了更多的思考。《浙江省學前教育課程園本化實施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對教師課程資源開發、教育環境創設、實施師幼互動。以兒童視角探尋更符合兒童內在精神和外在活動需求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才能真正站在兒童立場去思考環創對兒童發展的意義,讓環創充分服務兒童的成長。但現實中,大多數情況下的環創工作充滿了教師的個人主義色彩,削減了環創這一過程本身對兒童的教育意義,沒有充分發揮環創的課程價值;兒童在教師創設出的環境中所受到的教育影響微乎其微,幼兒園環境創設成為一場成人轟轟烈烈的運動,但對兒童來說卻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活動,部分教師大費周章的環境創設往往華而不實,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形式錯位】
教師對環境的內涵理解片面化,導致環創形式錯位。這等主觀意識偏差造成室內環境走向兩種極端,要么過于簡單、粗糙;要么過于精細、重美學;教師對環創工作處于應付,忙亂而沒效果。
(二)【內容缺位】
環境是成為影響兒童行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但現實中如何做環創?創什么?往往兒童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更是忽視了精神環境的營造,環創沒有為幼兒的深度學習提供積極的輔助和推動作用,呈現的是被動與生硬。
(三)【過程移位】
兒童最初的認識是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得來的。而現實中很多情況下并沒有很好的落實“環境要成為兒童學習的互動平臺,體現靜態環境與兒童對話的教育功能”,忽視了“讓活動留痕”,缺少了最重要的——兒童參與、記錄、生成,使兒童與環境的關系是拘謹、各自獨立的。
(四)【評價讓位】
在環創評價的時候,個別老師或上級部門往往更注重外在環境的美觀精致度,忽視了兒童與教師是否有效參與,這種評價缺乏不全面性,也間接影響了老師在環創認知上的偏差和實施上的片面性。
針對上述問題,我園秉承課改精神, 以兒童為本、兒童觀的重塑,帶動教師教育觀、課程觀的覺醒;確定“2+2+X”環創頂層設計,將此項目納入年度重點園本研修內容,全園開展環創改革。2+2+X,第一個2是指兒童和教師兩個主體環創者;第二個2是指顯性物質環境和隱性精神環境;X是指在2+2背景下探尋出的多種環創方式;我園通過四個路徑做到環創“對位、回位、歸位、到位”,打造兒童視角下的環境創設新樣態。
二、 目標
1.從課改理念出發,以兒童發展為現實需要,師幼共同構建環創。
2.以兒童視角為核心,在即時效益與終身發展意義之間作出價值取舍,培養兒童獲得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寶貴品質。
三、 實施
【依托“2+2+X”模式,打造兒童視角下的環境創設】相關文章:
• 優化幼兒園環境促進幼兒自主發展
• 《色彩在幼教空間的科學“應用”》一
• 《怎樣分別一個幼教空間設計方案的好壞》
• 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 因地制宜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進行選擇與實施
• 初探《指南》背景下幼兒園園本節日美育環境創設指導策略
• 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環保教育
• 基于人性關懷視角下的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 數學區材料投放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大班數學區“撲克”為例
• 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 關于幼兒園進餐環境創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