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可見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以及社會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幼兒中的自由游戲和有組織的游戲(課程中的游戲)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的,是幼兒園認知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會性的最佳融合。在游戲中,既有想象、直覺、興趣、意愿、愛好、情感、意志等主觀的體驗和感受,又有對客觀、真實、具體、規范的社會存在的理智判斷和邏輯思考。在游戲中,幼兒過去的經驗得以再現,當前的現實得以表征,未來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預期。在游戲中,幼兒既有對自然的親密接觸,也有與人和社會的交往,也有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因此,我們可以說,游戲就是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
在幼兒園中,游戲分自由游戲和組織游戲兩種。自由游戲本身就是幼兒的生活,幼兒在自由游戲中最開心、最放松,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身心得到鍛煉,情感得到滿足。教師在自由游戲中擔當著旁觀者、調解者和保護者的作用,把主動權最大限度地交給孩子,給他們以自由游戲的空間。組織游戲,是對幼兒生活的反映、豐富和改造,是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保育和教育中認知能力的提高。
游戲是幼兒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再現,直接反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游戲又豐富了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世界是創造性的,因此,幼兒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他們需要更多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為每一天增加樂趣。但由于幼兒不成熟,很多活動無法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因此,在與生活相似的環境中開展的有組織的游戲就成為豐富幼兒生活的主要途徑,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合作和支持并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如果游戲發生在教師為幼兒提供的特定環境中,其中有專門的活動材料及一定的活動規則,這時教師就要充當幼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使他們充分開展想象的翅膀,去面對自我和世界,去創造自己的樂趣。
幼兒游戲中的角色扮演。幼兒在游戲中的角色無論是想象性的、互補性的,這些都來源于幼兒對社會中人的認識和人與人關系的把握。幼兒游戲角色的多樣化及其轉換的靈活性和幼兒在生活中的經驗及其觀察力、想象力密切相關。游戲的情節無論是趣味性的、故事性的、還是社會性的,都能使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游戲在幼兒品德中的教育價值。我國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種高尚道德,幾乎都可以從游戲中學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獨立、什么共同作業、什么理性的服從、什么紀律等,這種種美德的養成,沒有再比游戲這個利器來的快、來的切實。”幼兒品德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從幼兒期抓起最為重要,而育人又以育德為先。我們應重視和大力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這是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必要措施。利用游戲的方式能夠培養和鞏固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德育的實效,促進幼兒的品德發展。
1、通過游戲,促使幼兒主動學習道德知識,發展道德思維,促進道德認知的發展。
2、通過游戲,寓教于樂,培養幼兒積極、肯定性的道德情感。
3、通過游戲,磨練意志,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意志和品質。
4、通過游戲,知行合一,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所以,游戲是培養幼兒道德、知、情、意、行的主渠道,培養出健全人格的兒童是幼兒園教育的最終目的。
游戲給幼兒提供了完整與和諧的生活。游戲是幼兒一系列感官與機體運動機能的發揮和運用的活動過程,幼兒身體的各種生理器官和系統在游戲中處于自覺的活動狀態而得到協調和自然的發展,實現著機體生活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游戲就是幼兒情感生活的方式,它陶冶著兒童的性情。游戲中的幼兒有對物的操作,有與人的交流,在直接的經驗中,擴展和加深著對環境及自我的認識與理解、體驗與感悟。幼兒在游戲中的好奇、探索、發現、觀察、幻想和假裝是他們自我內心世界和外部現實世界之間進行的互動和轉換。在游戲中,幼兒既有對客觀知識與規律的探索與發現,有做人準則的道德的實踐與演練,也有對美的事物的崇高體驗,是幼兒真、善、美的統一結合。
所以說,游戲就是幼兒的藝術,是幼兒藝術化的生活,是幼兒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幼兒創造性的源泉。如果沒有了游戲,幼兒將失去幼兒的生活。因此,幼兒園必須高度重視幼兒的游戲,唯有游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幼兒生活,有靈性的生活,唯有游戲的幼兒才是真正的幼兒,有靈性的幼兒。
幼兒教育工作者平時一定要放開,讓孩子們實施游戲的權利,讓他們充分利用游戲形式來完成各項學習活動,因為――游戲是幼兒走向健全人格的重要通道。
【幼兒教育中游戲價值之所在】相關文章:
上一篇: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