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一種新型的縮小版仿真社會游戲——幼兒職業體驗游戲悄然興起。許多幼兒園借鑒幼兒職業角色體驗游戲的方式,在幼兒園開展幼兒職業角色體驗活動,使幼兒園原來的角色游戲得到豐富和拓展。職業角色體驗游戲的創建將濃縮的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各類職業搬進幼兒園,讓孩子們在交互的游戲中,認知社會、品嘗艱辛、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學會合作、發展親社會能力,是一種孩子喜歡且有價值的游戲形式。
【關鍵詞】職業角色體驗 創建 指導策略
《3-6歲幼兒學習和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園一直思考如何在傳承角色游戲精髓的基礎上拓展角色游戲內容,體現角色游戲和幼兒日常生活的接軌。在實踐中,我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創建了富有本園特色的“幼兒職業角色體驗區”。
(一)“幼兒職業角色體驗區”概況
幼兒職業角色體驗區是以幼兒模仿成人職業角色開展的游戲,是以“角色扮演,職業體驗”為主題的游戲。游戲中,有多種仿真的職業活動供幼兒選擇,幼兒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
幼兒職業角色體驗區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體驗的場所。我們將全園四層教學樓的公共走廊區域創建成12個職業體驗區,另外還有“生活坊”“圖書室”“舞蹈房”“多功能活動室”“科學發現室”5個專屬活動室,每個體驗區和專屬活動室相對獨立并擁有較大空間,盡量不影響幼兒的日常活動。各體驗區根據職業特征、活動范圍劃分、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游戲,讓孩子身臨其境,進入角色,由內而外的挑戰自我,獲得真正的成長。
(二)“幼兒職業角色體驗區”實施路徑
1、精選職業體驗項目,確定職業體驗內容。
選擇合適的職業體驗項目決定了職業角色的成功扮演與游戲的有效開展。為此,我們采取師幼共同參與的方式精選出既貼近幼兒日常生活,又符合幼兒興趣指向的幾大類職業項目。每個職業通過征集職業體驗主題、滲透幼兒生活經驗產生。
(1)一樓主題:快樂·成長
小班幼兒入園的開始也是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開始,與家庭、父母分離,融入群體成為新的社會體驗,體驗快樂的幼兒園集體生活,喜歡幼兒園是她們成長的第一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較小、同伴之間交流較少,生活經驗有限且愛模仿,所以我們與本次“快樂成長”的主題相融合,各班門口走廊過道設計分為手工DIY、寶寶護理站、糖果樂園三個板塊。
A、在手工DIY區我們為幼兒提供彩泥、糖紙、皺紋紙、珠子、短棒等豐富的制作材料,讓幼兒在包、擰的過程中感受糖紙色彩、形狀、花紋的不同,在糖果制作的同時,配合開展賣糖果、送糖果等活動,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增強其社會性。
B、寶寶護理站。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角色游戲的選擇范圍比較窄,只能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育嬰館是每位寶寶都日常生中經歷過且非常愉快的體驗過程。我們以寶寶護理站為主題,以洗浴的環節作為系列流程讓幼兒體驗洗浴、穿脫的整個過程。
C、糖果樂園。以糖果樂園的設計為參照,打造幼兒喜愛的游戲世界,讓孩子徜徉其中。糖果樂園將甜蜜開啟,必將是孩子們邊玩邊學的夢幻王國,親子互動的快樂城堡。將設計成集教育、安全、新鮮、歡樂、親子于一體的,專注于3-4歲以下幼兒游玩的室內幼兒體驗區域,包含小滑梯、海洋池、觸摸墻三大區域。
(2)二樓主題:民俗·漢韻
徐州是漢文化發源地,挖掘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精髓,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建立初步的歸屬感。
二樓走廊整體設計為“民俗文化一條街”,包含民間工藝坊展示、民俗傳統特色小吃、民間傳統特色游戲三大游戲主題。
A、民間工藝坊
根據小班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民間工藝坊”中主要設置捏泥人、做畫風箏、油紙傘、制作香包、臉譜、剪紙、花燈、扇子、鞭炮、染坊、陶吧、漢服管等,提供可操作材料、半成品材料為主,讓孩子在游戲制作中了解中國歷史的文化內涵,感受傳奇的民族特色,萌發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B、傳統特色小吃
主要民間傳統小吃有餃子、月餅、粽子、元宵、羊肉串、麻花、糖葫蘆等,給孩子提供粘土、彩泥、泡沫、布條等原材料讓孩子通過親手制作、叫賣等形式體驗傳統文化風情,增長孩子操作、交流等技能。
C、民俗文化一條街
舞龍、花轎娶親、踩高蹺、套圈等游戲活動都是具有特色的代表性活動,道具制作的材料均為孩子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可再利用的廢舊材料。“舞龍”由紙箱、礦泉水瓶等制作而成。“花轎”主要材料為紙箱、布條等材料。“套圈”材料主要由搜集孩子們淘汰的廢舊玩具、自制玩具、廢舊報紙等。此類活動的道具材料均由幼兒搜集參與制作,讓孩子從道具的制作準備到游戲的開展均參與其中,循序漸進的體驗特色的民俗傳統風情,孩子知識經驗的增長,不僅僅是老師或家長的灌輸,而是讓孩子在玩中做,在做中學。
(3)三樓主題:職業·生活
作為小小社會人,幼兒應該知道父母的職業,體會父母為養育自己付出的辛勞,利用生活的機會和角色游戲,幫助幼兒體驗、了解與自己關系密切的社會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以及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社會社會生活。
A、 星光淘寶(超市)
為了增強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交往能力,培強自信心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開展“星光淘寶”超市。通過區角游戲讓幼兒了解“超市”物品的種類、擺放規律、商品的價格、物品的保質期等常識,簡單的購物順序與流程并通過超市的海報等創設超市的環境氛圍。讓幼兒自行購物,學會查看商品的價格,計算著自己購買物品的總金額,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讓小朋友與“工作人員”禮貌交流,文明購物,鍛煉了小朋友的交往能力,體驗了自主購物的樂趣。
B、自動取款機
自動取款機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有些幼兒經常跟隨家長去銀行取錢,所以他們對自動取款機都比較熟悉。因此在這次區角游戲中增添了自動取款機這一理念,一方面可以使幼兒嘗試自助取款過程,另一方面幼兒在取款的過程中對數字有了一個鞏固的過程,同時也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在取款機里面放入紙幣,幼兒根據需要自己取款。
C、星光加油站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好多家長都是開車接送幼兒,因此汽車是幼兒能夠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幼兒對它的認知也比較多。加油站的設計不要太復雜,有加油標志的墻壁就可,把墻壁裝飾一下,能夠一眼就看出是加油站。在加油站的旁邊我們設立了一個小小的汽車維修廠,這樣更能夠讓幼兒了解到汽車的構造。 通過設立這個加油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加油的樂趣,能夠更接近生活貼近生活,還能讓他們知道一些汽車的基本構造,幼兒對汽車的興趣比較濃厚,此區域活動的設計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D、 星光小醫院
投放一個大大的紅色十字架,小醫生的衣服、帽子、聽診器、和各類藥品盒等。盡可能給孩子營造醫院的氛圍.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醫院標志,白大褂、住院處的床、輸液器械。
“愛心醫院”,讓幼兒分飾角色,有“醫生”、“護士”、“病人”,還設有“掛號處與收費處、門診處“住院部”等窗口,讓幼兒充分體會看病的過程以及看病的程序,通過創設的情境體驗不同的分工及其作用。
E、徐州食品廠門市部
材料準備:烤箱、模具、超輕粘土、食品包裝盒、包裝袋、食品夾、盤子、操作臺。
(4)四樓主題:現代·科技
大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他們對新、潮、酷、炫的事物更具好奇心,也有更多的機會涉獵更豐富的新科技,感受現代生活的便利,科技生活對自然環境的改善。
A、創意吧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方便,例如在交通工具方面有飛機、高鐵乃至火箭。這些交通工具的急速發展促使孩子們的好奇心,萌發孩子們想親自體驗坐飛機、開飛機、開高鐵等欲望。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四樓東邊走廊開設為:創意68區域游戲,此區域中包含:現代交通和現代科技創造中心。
a、現代交通:利用廢舊紙箱子和幼兒共同制作飛機
高鐵、火箭等現代交通工具,并給孩子們創設安檢處、候機室以及機長的操作室。
b、現代科技創意中心: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動手設計未來的新發明,例如未來自行車、未來電視機等。先畫圖設計再收集材料最后動手創作。
c、機器人:機器人的誕生給現代生活帶來的極具的方便,只要按按鈕就可以操作一些事情,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為此開設機器人區域激發幼兒對機器人的探索及研究。幼兒可利用廢舊紙箱制作機器人并模仿機器人的行走。
B、星光歡樂谷
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隨之豐富多彩,然而動漫在孩子們的生活中的影響極為大,為此以動漫為主題依次開設:動漫形象設計中心---星光歡樂谷及售票中心--動漫舞臺設計中心
a、形象設計中心:給幼兒提供假發、梳子、發飾、吹風機、鏡子以及一些動漫人物的裝飾材料讓幼兒根據舞臺的需要設計發型以及穿著方面的要求。
b、星光歡樂谷:將舞臺利用窗簾裝飾成動漫劇場、皮影戲、木偶劇場的風格供幼兒演出使用。教室門口開設售票中心及賣休閑食品部。
c、動漫舞臺設計:提供各類材料根據舞臺演出的需要設計制作背景圖以及道具一切為演出準備。
幼兒職業角色體驗涵蓋了警察、消防員、美發師、美食制作大師、醫生、育嬰師、攝像師、快遞員等職業角色,這些職業角色及其相應的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各類職業角色的相關經驗,而且滿足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參與討論、交流分享、展示以及表達的需要,更充分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
2.創設職業體驗環境,參與職業體驗內容。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的。為了激發幼兒參與“幼兒職業角色體驗區”的興趣和積極性,我們以師幼雙向互動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的創設每個體驗區的環境,并與時俱進得根據主題發展需要更新環境。每個體驗區都創設有能體現本區職業特色的標志性環境,包括區標、區內標識,并讓幼兒對活動內容一目了然。同時,每個區相對獨立、固定,給幼兒一種親切感。比如:幼兒喜歡參與的“小小醫院”區內細化為導醫臺、內科、外科、注射室、藥房、急救中心、住院部等區域,幼兒在體驗區內就會有更為完整的職業體驗。
此外,師幼還相互配合創設各體驗區的相關聯環境——規則性環境和走廊環境。規則性環境包括愛護區內環境材料的規則,以保證區、區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增強幼兒自主活動意識,提升自主活動能力。
走廊環境一樓配合糖果樂園及手工DIY的設計思路,在吊飾的選擇上我們從整體出發,以禮品盒和糖果為主要元素進行裝飾。在吊飾的制作上,我們將調動家長資源,征集親子合作設計的作品,用孩子認識世界里的糖果豐富我們的活動環境,提高幼兒的參與性從而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環境的歸屬感。
二樓走廊吊飾創建以民俗風格為主線,用藍花布以波浪形式懸掛在吊頂上,另懸掛“民間工藝坊”幼兒制作的油紙傘、風箏、扇子、臉譜等作品。
四樓走廊吊飾主要以太空為主題懸掛用泡沫板、燈籠、下水道管制作的、云朵、太陽、月亮、行星火箭等裝飾。
各種體驗區明確規定每次進區人數、并以“插牌”的形式體現進區規則、控制進區活動人數,若幼兒發現所想要進的體驗區人數已滿,可選擇其他人數未滿的體驗區,有效地發揮各體驗區功能。
3.指導職業體驗過程,評價職業體驗成果。
幼兒職業體驗區是具有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計劃的系統工程。
(1)作為活動的實施者,我們老師根據各區特色,定期組織家長、幼兒不斷豐富和優化區內材料的投放與有序更新,以增強區活動材料對幼兒參與活動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2)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指導者,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指導幼兒活動。比如小班幼兒,受年齡特征、經驗水平限制,雖然參與活動的興趣很濃,但活動能力尚處于逐步適應階段,尤其在活動初期,小班幼兒往往滿足于對材料操作的低水平重復階段,活動中獲得的碎片化經驗無法得到及時提升,長此以往不僅會弱化活動的有效性,還會淡化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老師的指導方法就會有所不同。當幼兒不知怎樣加入同伴游戲、或提出游戲請求不被接受時,老師們就會直接進行指導。比如以建議者的身份邀請大家一起玩,或者主動扮演某個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戲;
(3)間接指導,即教師觀察幼兒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行為影響活動時,將自己的指導性行為以榜樣示范、言語啟迪、提出問題、評價激勵等方式呈現,及時提醒幼兒改變問題行為,是活動有效的持續開展。總之,我們老師的指導原則就是: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指導中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發展;尊重幼兒的個體發展,指導中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不單純追求幼兒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4)活動后的經驗分享與評價可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自由討論、交流分享、展示及表達的需要,提供幼兒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機會。同時,教師對幼兒參與活動的交流評價既包括對幼兒參與活動過程狀態的交流評價(如參與活動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參與過程的計劃性、有序性、堅持性、克服困難的合作性以及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等,體現學習品質發展的狀態評價),也包括幼兒參與活動結果獲得的認知體驗、技能、心理情感的發展與提升,體現知識、技能、能力、情感發展的交流評價。
【參考文獻】
[1] 《3-6歲幼兒學習和發展指南》(試行)。
[2] 王億欽.《福建教育》. 《福建教育》編輯部,2016年。
[3] 梁志燊.《學前教育學》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
【幼兒職業角色體驗游戲的創建及指導策略】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