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每日的基本活動形式,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更是明確規定: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主導地位,為我園依托家鄉資源開展的“長江文化”特色教學這一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1.把家鄉特色文化融入游戲設計中
意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推崇這樣一個課程理念:“環境生成課程,環境如同教師一般,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幼兒園的課程來自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所以,我們在環境的布置上融入了具有南通特色的元素,將課程和游戲有效地結合到了一起。
在環境布置中,我們圍繞“江之驕子”這一主題,用圖文并茂又不失童趣的方式,介紹了一些南通的名人。還用這些名人的照片制作了“名人牌”投放到區角里,讓幼兒進行“翻翻樂”游戲:由一個幼兒隨機翻開倒扣在桌面的“名人牌”,然后比賽看誰能最快說出名牌上人物的姓名。再比如我們南通獨有的
“童子戲”。在開展主題活動之前,我們預先會在活動
室的墻面上布置一些幼兒觀看過的劇中的人物形象,還在活動室專門設置一個“通劇表演區”,投放多樣化的材料,作為主題活動的延伸。還可以把幼兒創作的有關童子戲的繪畫、手工作品放在展示區展示,不僅能起到裝飾環境的作用,還能增強幼兒對活動的體驗,加深對民俗戲曲的熱愛。
正因為南通有著如此豐富而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孩子們才能不斷拓展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把社會資源融入游戲過程中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充滿快樂而又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幼兒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作
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讓他們在游戲中體察現實生活、探索事物的性質,運用已有的知識去操作各種材料,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繪畫活動 《小鴨》 中,因為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很多家庭都會養鴨子,所以教師就利用現有資源,拿起攝像機,將鴨子走路、吃食、游水等這些鴨子活動的鏡頭都拍了下來。在活動開始的時候,生動有趣的視頻一播放,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幼兒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自然,在下面一個模仿鴨子各種動作的環節上,幼兒模仿得惟妙惟肖。有了視頻和游戲的生動鋪墊,幼兒輕松地在紙上畫出了各種形態的小鴨子。整個圖畫課過程中,教師拋棄了那種先講解再示范,然后讓幼兒依葫蘆畫瓢的方法,而是在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玩
一玩中進行,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了知識和技能。
3.把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中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電子游戲更是層出不窮。當今的電子游戲,遠不如那些經過歲月洗禮的民間游戲來得多姿多彩、變化無窮。為了讓幼兒的區域活動充滿樂趣,幼兒園的教師經過討論,挑選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游戲,經過加工、改良,使之成為更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幼兒玩耍的游戲。比如跳房子,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游戲分單雙腳跳、按數字順序跳、分組按單雙數跳等。此外,我們還根據各年級幼兒的年齡特點,添設了翻河、跳皮筋、抓沙袋等游戲材料。有了合適的游戲材料,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就能看到幼兒三五成群地盡情地玩著各式各樣的傳統游戲。整個游戲活動充滿了創造與快樂,充滿了自然與和諧,最重要的是讓幼兒受益無窮。
綜上所述,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結合身邊豐富的資源來開展游戲活動,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找到游戲與課程和園本特色文化的最佳結合點,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相關文章:
• 淺談游戲在我園的實施
• 集體游戲“戰勝灰太狼”
• 論幼兒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 在角色游戲中如何為幼兒營造創新的氛圍
• 讓民間游戲重新走入孩子的生活
• 小班主題游戲的開展
• 幼兒園里處處有“游戲”
• 淺談活動區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 游戲伴隨幼兒成長
• 游戲的組織與思考
• 區域性體育活動環境的創設
• 談教師該怎樣指導幼兒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