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幼兒教育非常重視區角活動,基本上每個幼兒園每個班都開設了多個區角,但通過參觀及本月的實際工作經驗,我發現區角活動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指導針對性不強,與幼兒互動不夠,對自己的區角活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幼兒在玩區角活動時,有的教師只是來去走動,關注幼兒的安全,有的教師當幼兒遇到困難時,直接上陣,幫助幼兒解決好難題,甚至有的教師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知識幼兒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經驗和水平,自己靠邊站,時間一到,請幼兒收拾材料回到座位上。因此,教師要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二)教師創設的區角適用性不強。幼兒在區角里玩了幾分鐘就想換區角,有的區角甚至沒人選,如有的教師在班級創設美容廳,幼兒對美容這一行業生活經驗不夠,無論是美容師還是美容小顧客幼兒都不愿意擔當,美容師做幾下常見的美容動作就不會了,小顧客躺在那里無所事事不干了。因此,教師在創設區角時要考慮幼兒的興趣,生活經驗等,創設適用性強的區角。
(三)在區角活動中材料擺放不適宜,更新不及時。
1、材料的提供不符幼兒的年齡特征。如在小班美工區提供剪刀、卡紙要求幼兒剪圓形,這對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難,幼兒不會就容易失去興趣,小班幼兒的材料應真實、形象,大班幼兒的材料應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
2、材料的投入缺乏層次性,難以確保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材料分不同的層次,使能力不管是強還是弱的幼兒都有興趣,既有一定的挑戰又不會難倒幼兒。如大班排序,能力弱的幼兒提供排序卡讓幼兒模仿排序,能力強的幼兒自己擬定排序規律自主排序。
3、材料更新不及時。不管是什么主題活動,區角材料永遠是開學初準備的那些材料,沒有根據主題活動內容更新材料。
區角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完整,是幼兒自由、自主的學習場所,是實施個別教育,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最佳場所,是幼兒快樂的源泉之一。有效開展好區角活動,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一)老師要使區角活動位置安排合理、科學。
(1)靜與動宜分開,否則動態的東西會影響靜的區角活動,如建構角吵鬧聲通常較大,孩子在商量的過程中構建出各種物體,而圖書角則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在位置安排上,應盡可能將它們分開,這樣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區角活動。
(2)根據各區特點選擇場地。如實驗區通常需要用水,需要仔細觀察,應安排離水源近,光線充足的地方,如美工區經常需要展示作品,在安排的時候需要給予一定的展示作品空間,圖書區應安排在光線明亮、充足的地方。
區角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園內生活,讓幼兒有了游戲的機會,還發展了幼兒的個性,培養了幼兒的各種興趣,同時給教師提供了更好地觀察幼兒的機會,平等地參與活動,增強了教師組織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因此,有效開展區角活動,教師、幼兒都將受益無窮。
(二)老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
瑞吉歐老師者認為:“兒童的學習并非成人教學產物,相反,他更多要歸因于兒童自己在活動和成人所提供的環境中所作所為。”這就要求我們摒棄將知識硬性地塞給幼兒的做法,而是主張教育者以幼兒和幼兒的學習為出發點,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堅信“小孩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區角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實現的,教師在創設合適的活動區后,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征的基礎上,在活動區有選擇地投放材料,首先投入幼兒感興趣的操作材料。沒有幼兒感興趣的材料,幼兒是不會玩得持久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如在美工角提供糖紙供幼兒包糖果;各類碎布、廣告紙供幼兒剪貼,在計算角提供各類豆子供幼兒數數、排序、分類,引導幼兒發展一物多用的能力,材料可以是半成品的,幼兒對這類材料興趣更濃,如在“制作表情娃”中,教師事先貼上眼睛,幼兒選擇表情一致的嘴巴貼上,這樣可以加深幼兒對表情的理解,材料可以是家里各類廢舊用品,如我班建構角主要是各類廢舊紙盒(餅干盒、牙膏盒、鞋盒等),幼兒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拼搭各種物體,玩得有滋有味,不亦樂乎!材料可以發動幼兒和家長幫忙一起收集,我班圖書角定期請每位幼兒從家帶一本書到幼兒園互相交換看,經常聽到幼兒自豪地說:“這書是我的,是我姑姑幫我買的”。“老師也喜歡看我的書”等等,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又能讓幼兒經常讀到好書,真是一舉幾得呀!其次,要投放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選擇,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如在小班“益智區”串珠,可為幼兒提供單孔小珠,單孔大珠,二孔紐扣,四孔紐扣,繩索也可軟硬、粗細不同,稍硬一些的如電話線、軟一些的塑料線,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
(三)教師應成為幼兒在區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1、教師應成為幼兒區角活動的支持者。當教師發現某些幼兒探索性地玩游戲時,教師可幫助解決問題、拋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支持幼兒探索下去,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如幼兒在玩“吹泡泡”游戲時,幼兒發現泡泡是圓的,這時我問他們:“三角形、正方形等其他不同形狀的工具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我幫助他們制作其它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通過實踐,他們發現無論是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始終是圓的,孩子們通過實踐得出來的結論是最珍貴的,不易忘記的。
2、教師應成為幼兒區角活動的合作者。在我們班上,每到區角活動時間,孩子們都會排著整齊的隊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進區卡進不同區角活動,我經常走入孩子們當中,和他們一起游戲,到“亮眼睛”圖書角,他們請我當老師講故事給他們聽,在美工角我和他們一起剪、貼、畫,在計算角我和他們一起排序,我排錯了,孩子們會非常興奮地幫我糾正,或許是有了當老師的感覺吧!我發現,凡是有教師參加的地方,區角活動會更加活躍。
3、教師應成為幼兒在區角活動的引導者。當教師在發現某個區角幼兒在進行活動時有困難,教師應及時成為引導者,指導孩子前進,解決困難。我班幼兒在建構角玩時,一名幼兒搭建了一座橋,另一名幼兒一不小心碰倒了橋,他倆發生了爭執,這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哎呀,“你的橋被洪水沖跑了,你們倆合作再建一架更堅固、更漂亮的橋,好嗎?”孩子們聽教師這么一說,就互相合作搭建起了新橋,還互相商量著這樣那樣,瞧,既培養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真是一舉幾得呀!
(四)教師要把讓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這兩種活動在完成課程目標、促進幼兒發展方面都有各自的價值和作用。
1、把主題教學活動中的難點在區角活動中加以分解,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秋天的消息”這一主題中,我們設計了“我看秋天”活動角,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的秋天的花、水果、景色圖片,投放了許多和“秋天”有關的材料,利用落葉拓印、拼貼,認識各種秋天的花、水果,了解一些秋天的季節特征,在老師創設的環境中,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秋天”的情境中,紛紛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同伴探討有關秋天的知識,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對“秋天”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作了鋪墊,這樣既簡化了主題活動內容又豐富了區角活動內容。
2、通過區角活動鞏固、復習主題教育活動內容,知識溫故而知新,幼兒學過的知識易忘,教師通過指導幼兒區角活動幫助幼兒復習已學過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對幼兒沒有完成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可以延伸至區角活動去完成,如在“樹葉拓印畫”這節課中,幼兒始終興趣濃厚,拓印出一個又一物物體,半個小時過去了,幼兒仍然興趣不減,這是我沒有強行逼迫幼兒收拾材料,而是請幼兒將材料延伸至區角繼續拓印,滿足了幼兒心理需求,豐富了幼兒作品內容,效果非常好。
3、從區角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生成另一個新的主題活動,在豐富、多變、開放的區角活動中,幼兒有著最大限度的自由,這也是教師發現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挖掘其有益的教育價值,在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的需求上,在幼兒的行為里面,發現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就可以再次擬定貼近幼兒生活的新主題活動。
(五)教師對幼兒進行針對性,有效性的合理評價
1、活動中進行的評價。教師以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進行交流,這時教師與幼兒是平等的,教師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進步,對孩子的活動過程中優質的提問、創新的方法,成功的合作以及出現的良好習慣等都要用肯定性語言,及時給予具體的評價。如“你的想法真捧,老師都沒有想到。你和他一起、搭建的高樓如漂亮喲!”讓幼兒充分體現在區角活動中的成就感,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2、活動后進行集體評價。這一般放在最后一個環節完成,教師對全體幼兒評述這次活動情況。針對幼兒的區角活動表現進行總結,也可讓幼兒分組討論,讓幼兒對自己這一組的合作情況、作品成果等進行反思、總結,改正缺點,發揚優點,也可讓幼兒自我評價,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感受表述出來,將自己的操作成果介紹給大家,與同伴交流分享,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學會分享。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存在誤區與措施】相關文章:
上一篇:游戲在幼兒學習與發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