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但在實踐中,我們對改革中的幼兒園的體育教育現狀尚缺少全面、系統、理性的了解。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地成長。為人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新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又指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目的是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豐富幼兒的生活。”本文針對如何搞好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問題,談談個人教學實踐的體會和看法,旨在拋磚引玉。
一、認真學習《規程》精神。切實研究幼兒園體育活動
1、擺正位置、樹立觀念
《規程》中明確指出“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它將“體”放在后三者之首,可見其地位重要。因此我們首先應從思想上明確認識,擺正體育應有的位置,重視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在良好身體素質為前提下的全面發展。把《規程》、《幼兒園體育教學法》以及各種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新觀念融合貫通、指導實踐。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內涵是以遵循幼兒身心特點為主體,以體能鍛煉為主要方法,結合身體、智力、個性等方面的發展。不僅包括發展基本動作、提高身體素質等,還包括安全教育、自我保護教育和受挫訓練等方面的內容,為幼兒體育活動的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
2、創建環境、充分利用
《規程》指出應“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這個環境不是一個簡單的空間概念,它包括與幼兒發展密切相關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體育自然也不例外。
幼兒園的場地不可能要大就大,只有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深入挖潛,才能變小為大,變“大”為更大。如讓幼兒在樓梯上練習有關動作,在平臺上開展戶外活動,在花壇邊緣上練習平衡等等,不浪費一絲一毫的場地資源。材料的提供趨向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體現在體育器械有大、中、小型之分,活動材料種類繁多;多層次體現在材料上,如平衡木分為三種,一種是水泥澆成的,一種是場地上畫兩條間隔15厘米的平行線,一種是小椅子排成的,高低寬窄不同,適合各種水平的幼兒使用,彌補原有材料所帶來的不足;多渠道體現由家園共同配合,家長、教師、幼兒共同購買或者贊助,為體育活動帶來充足的器材,提高了動手能力,減輕了幼兒園的負擔。
精神環境的創設主要是形成一種民主、寬松、平等的’教育氛圍,使幼兒玩的愉快、學的輕松。這需要老師樹立正確的幼兒觀、教育觀、變教師怎樣教為幼兒怎樣學,變集體活動為多種活動形式并存,變教師示范講解為幼兒嘗試示范,變訓練式教學為自由式教學, “全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 “為幼兒提供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這樣就真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
環境的創設大大提高了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為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質量提供了可能性。
二、明確目標、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1、目標分層
以往一個體育活動都是一層目標,對幼兒的要求是一律相同的。而《規程》中指出“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說明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速度、范圍是有其特殊的,不能強求統一。因此,我們的體育活動目標分年齡層次和水平層次,如拍球:小班拍小籃球,中班拍皮球、大班拍乒乓球。這就是年齡不同目標也不同,體現了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階段性。而同一年齡中如中班第一次拍皮球,可以拍幾下。幾十下或更多下,但是每個人起碼拍5下,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活動后再進行數據記錄,讓幼兒下次拍的次數超過這一次的,這就是水平層次。目標的分層制訂又真正地“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2、形式多樣
我們現有的體育活動已經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早操、晨間活動、體育課的“三部曲”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活動形式,如幼兒基本體操、運動會、課后體育活動、散步、遠足、體育游戲、生活指導等等,靈活運用集體和個別活動的形式,使幼兒在多種形式中得到鍛煉,健康成長。
3、科學安排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應該是“強度小些,密度較大,時間較短,強調節奏”,所以活動中盡量減少等待、組織、材料分配的時間,增加幼兒活動的時間,加大密度。我們在活動中采取自選材料、幼兒示范、個別活動等方法來增加練習時間,又采用強弱結合,動靜交替的原則安排活動內容,在幼兒適應范圍內,增加強度,在期末測試中最高活動密度達78%,主要活動后幼兒平均心率在135次/分,改變了以往幼兒體育活動密度太小,強度太弱的局面。另外,加強整體配合練習,注重幼兒的反應等方面,大大增強了活動的效果。
4、全面提高
體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手段之一,在體育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應互相滲透,有機結合”。所以體育活動除了完成體育目標,同時可以開發智力,培養品質,發展個性,滲透美育。如“狡猾的狐貍你在哪里”這一游戲中,幼兒聽到“我是狐貍”應迅速分析并判斷記住“狐貍”,來指揮自己的行動。如果判斷錯誤就會被捉住,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就在游戲中得到發展。體育活動也是培養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活動。如基本體操訓練能培養吃苦耐勞、有堅持性的意志品質,在集體游戲中培養合作意識等等,另外體操的
音樂、姿態也給幼兒帶來美的享受。因此,提高體育活動質量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提高老師的責任心,注意安全
體育活動雖然形式多樣,安全防范措施是第一重要,不能粗心忽視。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他們正處在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但他們的骨骼生長,肌肉及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他們大腦皮層中,神經細胞的興奮和抑制并不均衡,興奮占優勢,但容易擴散,這就使他們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正在發展。而且注意的穩定性差,他們的骨質不堅硬,易變形,骨化尚未完成,因而長時間搞一項活動或者做一個動作,會使他們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一定要強調落實安全措施。如:同在一個活動中,訓練幼兒走過小路、跳過小河、鉆過山洞、爬過封鎖線等組織多項活動,不僅協調發展了幼兒大肌肉的活動力,而且有效地發展了幼兒鉆爬、跳走的能力。這樣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也能增強幼兒對生活的興趣,使他們置身于游戲的情景之中,不至于使他們疲勞。但是在體育游戲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年齡越小的孩子,他身心發展水平越能毫無掩飾地表露出來。因此教師要進行察言觀色。如:觀察幼兒呼吸、面色、情緒等,以便及時做出判斷,隨時調節運動負荷。細心觀察幼兒運動姿勢和行為習慣,以便及時糾正。此外為了防止班上孩子較多,而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有時會處于高度緊張和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就很難做到對每個幼兒細致觀察,所以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前,必須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確立觀察對象。如:將幼兒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水平分為幾個層次,然后對每個層次中的幾個幼兒重點觀察,從而了解其不同能力幼兒的發展狀況,在安全措施上做到萬無一失。
四、實踐收益
1、幼兒對各種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積極參加、活躍了上課的氣氛。
2、幼兒的身體素質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上下肢配合的協調性,肌肉伸展的柔韌性,走步的節奏性和速度反應的靈敏性等都有所提高和進步。
3、幼兒對自己行為、舉止、紀律等的自覺性都有提高。
【對加強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探討】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體育器械的反思
• 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對策
•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的創新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實施現狀及改進建議
• 幼兒園體育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 淺談幼兒園體育教學
• 淺析談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
• 幼兒園體育游戲的有效實施
• 幼兒園體育活動指導意見
• 幼兒園情境式體育游戲的魅力
• 淺談幼兒園體育器材的有效投放策略
• 試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