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頒布出臺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此方針的指導下,幼兒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視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研究設計出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一些幼兒教育工作者嘗試著通過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這可謂是一種十分有益的控索。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活動既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愛好,鍛煉幼兒體能,又能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本文從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意義入手,分析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特點,以及戶外活動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提出了培養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能力的幾種思路,期待對幼兒能力的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戶外體育活動 自我保護能力培養
一、戶外體育活動對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
當今,在全社會普遍追求升學率的大環境下,幼兒教育也深受其害,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著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特別是大多數家庭住在高樓中,獨門獨戶,導致了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影響了孩子們體能的鍛煉和智力的開發。一些教師認為,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和空間都比較大,不好組織,而且戶外地形復雜,極易出現事故。為此,在許多幼兒園中,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往往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計劃上,而真正的實際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卻得不到保證。
科學的戶外體育活動能提高孩子們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這是不容質疑的理論。有益的戶外體育活動,既能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效果,又能達到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的目的,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把幼兒放在戶外進行體育活動,并且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策劃和設計,教育學生如何注意安全,防范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實踐證明,體育活動有助于孩子形成頑強、自信的品質及團結友愛的集體榮譽感。戶外體育活動作為正規性體育活動的延伸,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特點
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不同于一般成人或高年級學生的戶外活動,因為幼兒年齡尚小,體能低下,想象能力也不高,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組織起來相對比較困難。研究分析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一)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場所具有不固定性。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一般是由老師根據幼兒的特性,以及課程的內容,臨時選定的,這樣選定的場地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不固定性。這樣選定的場所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幼兒不可能了解活動場所存在有那些不安全因素。為此,在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老師要做好課前準備,不僅要科學地選擇場地,而且還要對所選場地進行詳細的勘查,了解所有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并且教育幼兒如何防范不安全因素,讓幼兒在大腦中對活動場所有一個大致概念,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就可以更好地防范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戶外活動中難免有奔跑、跳躍、鉆爬、攀登等危險動作,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會遇到幼兒突然跌倒,拋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現象。
(三)活動組織隨意,缺乏目標性。很多幼兒教師對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組織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在活動中教師往往扮演“觀望者”,不清楚本次活動的目標是什么,這種“放羊式”的戶外體育活動大大降低了活動質量,而且還極易出現危險。
(四)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戶外體育活動多以集體運動形式為主,而且活動形式簡單、內容單一,往往多個班級的學生集中于一個操場上,使幼兒的活動空間小,跑步、投擲、游戲等等都受到場地小的影響,達不到戶外體育活動的目的,幼兒的體能也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五)活動指導策略簡單,缺乏有效性。一些教師,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不知道應該如何指導幼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在活動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導的度,或讓幼兒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過多干擾孩子活動,從而影響孩子們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三、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對于一群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的幼兒,安全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在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老師必須分析好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對所有不安全因素做到心中有數,教育和引導學生做好防范工作。
(一)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那些四、五歲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把握,更沒有自我約束力,對一切行為的后果也不清楚,只是在隨意的玩耍,根本不考慮后果和危險性,這決定了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時會出現種種不安全的因素。再加上,幼兒之間容易發生爭執,一旦發生爭執,就會模仿電影、電視上的行為進行撕打,意外就不可避免。
(二)幼兒體力體質具有個性不同的特點。雖然是一個班的幼兒,但他們的發育情況不同,體質和體力也有所不同。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由于其體力和體質的差別,學生嬉戲過程中,往往會讓弱者受到傷害。而在一些比賽中,那些體力差的幼兒也容易出現危險。
(三)對于幼兒來說,老師根本無法控制他的行為。特別是當孩子在屋里憋的時間較長,一旦來到戶外,他們似乎把全部的勁都用在腿上胳膊上,瘋狂的跑,用力的掄,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安全的事故就會出現。
四、培養幼兒戶外活動自我保護意識的有益探索
分析研究幼兒的特點,以及戶外活動的特性,其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最大可能降低危險。同時,有意識地在戶外活動中,引導學生躲避危險,防范危險,可以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利用幼兒好動的天性教育他們防范危險的發生。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因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若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就可能造成意外事故。為此,必須教育幼兒不能隨便離開集體,要和大家一直保持在一起,杜絕單獨行動。萬一出現危險,要膽大、心細,正確面對危險,化解危險。教師可以采取一些鼓勵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幼兒脫險自救的情緒,促使幼兒想出一些脫險自救的具體方法,避免事故發生的同時,鍛煉提高他們的自我保戶能力。同時,老師在做好提前備課的基礎上,要準備一定的藥品,如創可帖、膠布和消炎藥,在孩子們遇到意外,受到小傷時及時進行包扎和消毒。在對受傷學生進行消毒和包扎的過程中,盡量讓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培養他們自救的意識和自我處理傷口的能力。
(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前,老師必須精心備好課。作為老師應該明確本節課的目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如何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即便發生了事故怎么樣才能把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老師要給幼兒講明本節課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教育他們如何進行防范,在發生危險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三)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要選擇一些幼兒較有興趣,但又帶有一點危險性的活動內容來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喜歡四處散跑、喜歡老鷹捉小雞、滾輪胎、捉尾巴等游戲。因為活動的場地有限,加之幼兒又多,難免在活動中有碰撞、推擠的現象。為此,老師應向學生說明活動中有那些危險,如何進行避免,讓學生充分了解活動規則和防范手段。
(四)選擇差異性的教育方式,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對于個別體能較差的幼兒,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所以。要特別注意對他們的保護,時刻教育他們哪些地方有危險,哪些行為較危險,引導他們自覺防范危險的發生。只有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會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范意識。
(五)戶外體育活動中的隨機教育。由于小孩子的年齡小、活潑好動,所以在日常體育活動中經常發生一些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傷害行為。對此,一方面老師要教育幼兒面對危險,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動作,有效進行防范。另一方面,老師要幫助幼兒分析這些事情易引起的后果,讓幼兒深刻認識到其嚴重性,增強其自我保護及保護他人不受傷害的意識。
(六)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種克服困難的情境,這種困難可能是生理的,也有可能是心理的,是幼兒經過努力后能夠克服的,這對教師的指導與鼓勵對幼兒完成活動任務將起著關鍵作用。
總之,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就等于在生存中學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不能鼓勵孩子隨意冒險的同時,必須提高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是幼兒教育一項重要內容,老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到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指導幼兒躲避危險,學會自保,這樣的教學對提高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曹能秀.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J].幼兒教育.1997(11)
[2]任寶玉.防止自由活動時出意外事故[J];幼兒教育.1989(1)
[3]楊伏蘭.淺談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14)
[4]嚴萍.淺談幼兒園體育活動環境的創設.浙江學前教育網
[5]馬婷.戶外活動中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
【淺談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下一篇:初探幼兒園體育活動實施策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